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对2016年10月22日发生在杭州萧山机场的一次低空风切变事件进行分析,得出此次事件是由弱冷空气入侵暖区形成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下对流单体经过本场造成的,此对流单体符合中尺度γ天气系统的特点。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常用的雷达资料如回波强度特征等很难判断出此次低空风切变的发生,而雷达径向速度,特别是径向速度垂直剖面资料可以对对流单体的三维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在低空风切变等小微尺度的危害性天气预报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低空风切变 回波强度 径向速度 逆风区
  • 简介:低云、低能见度是影响飞机起落的主要天气之一。据我国1951~1985年间245次与气象有关的严重飞行事故的统计,低云造成的飞行事故占55.5%,低能见度占19.2%。而与低云、低能见度相伴的天气,通常是大范围的稳定性降水,这种大范围的稳定性降水又与风...

  • 标签: 白塔机场 降水 能见度
  • 简介:根据西安咸阳机场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5a完整的机场基本气候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给出了本场基本气候概况、四季气候特点、低云与低能见度的年、日变化规律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 标签: 气候特征 年变化 日变化
  • 简介:利用2000--2009年阎良机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阎良机场雾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秋、冬季是同良雾的多发季节,12月雾发生频率最高为19.6%;06时雾发生的频率最高为23.9%.10时雾消散的频率最高为16.0%。分析雾发生时地面气象要素的分布区间与雾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面为西风、风速为0~2m/s、相对湿度为80%~90%、近地面气温为0~6℃时雾的发生频率较高。

  • 标签: 变化特征 温度 相对湿度
  • 简介:对1993~1995年3年5~10月银川机场出现的29次低云天气过程进行资料分析,选出29次低云个例的天气背景分型归类。再对各型条件下形成低云高空环流形势进行分析,找出银川机场不同天气型下预报低云的判据。

  • 标签: 关键区 回流 天气预报
  • 简介:针对近两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两次暖切初雷进行研究,总结预报经验,探讨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两次暖切初雷中,500hPa高度层均有浅槽存在,且500hPa高度层的正涡度区到达本场附近的时间与雷雨发生时间一致,同时低层有较强的辐合抬升;2)从雷达图像来看,两次雷雨发生时,本场附近均存在明显的速度辐合,雷雨回波为局地生成;3)相当黑体温度(BlackBodyTemperature,TBB)越低,对流越旺盛,所以TBB等值线图可以用来推断对流的发展趋势;4)在雷雨发生时段,基于风云2号气象卫星的雷暴云指数值介于0-0.5之间,雷暴云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较准确表征雷雨发生的时间。

  • 标签: 暖切初雷 相当黑体温度 雷暴云指数 双偏振雷达 风云2号气象卫星
  • 简介:对2011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所有雷暴日雷暴发生时间前后的NCEP1°×1°再分析资料的400hPa垂直速度场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雷暴发生在中高层为上升气流区的环境中,少数雷暴发生在中高层为下沉气流区的环境中。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低层为高温高湿且有明显辐合运动时,中高层的垂直速度场对雷暴的出现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当低层的对流条件不明显,而中高层为强的上升气流区时,仍有发生雷暴的可能。研究为雷暴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提醒预报员在低层对流条件不明显时,还需关注中高层强上升气流区的作用。

  • 标签: 雷暴 垂直速度场 高温高湿
  • 简介:利用山西省太原观象台的大气污染资料和小店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1月19—23日太原地区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大气电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雾霾过程中大气电场发生剧烈变化,不仅极值有较大变化,出现陡升陡降,且电场极性出现多次转变,电场强度的绝对值比晴天大气电场减少30%;(2)雾霾天气下大气电场与相对湿度有较高的负相关性,相对湿度较高是雾霾过程中大气电场值变为负值的主要原因;(3)相对湿度降低导致气溶胶脱水形成干气溶胶是雾霾过程中大气电场转为正值的主要原因,大气电场形成机制的影响使得部分时段在相对湿度降低时大气电场仍为负值。

  • 标签: 大气电场 颗粒物 污染气体 雾霾
  • 简介:文章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15日发生在赤峰机场的雷暴天气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此次雷暴天气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暖式切变和高空槽是本次雷暴天气的触发因子,低空西南急流使辐合加剧并迅速输送了水汽;低空槽前气流的突然增大对对流性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不仅增大了水汽输送的效率,迅速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还加剧了急流左侧区域的辐合;对流指数的统计经验阈值对雷暴天气预报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综合分析多种指数使预报效果更好;温度层结差并不能说明没有对流性天气,低空充沛的水汽条件能弥补这一不足。

  • 标签: 雷暴 急流 指数
  • 简介:本文利用2004年巴塘机场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影响本地区的天气系统及特征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安全飞行的最佳时段以及在坏天时进行航空作业的应对措施,客观的为重建玉树州巴塘机场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气象保障资料。

  • 标签: 机场重建 气象要素 评估 玉树州 评估分析 机场
  • 简介:利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以下简称西咸机场高速公路)段交通气象站及其10km范围内区(县)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MICAPS高空和地面资料,研究了西咸机场高速公路雾的变化特征、典型环流形势和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雾主要发生在夜间至清晨,能见度越小的雾生成的时间越集中,2月、4月和10—12月出现的雾可持续较长的时间;典型雾日,500hPa陕西关中地区为一致的西北或偏西气流,850hPa陕西关中及其以南地区受弱暖脊控制且处于反气旋环流的底部,西咸机场高速公路及其周边地区近地面层有逆温形成,且风速小,湿度大;有利于雾发生的气象条件包括相对湿度>80%、地面风速<3m/s和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3℃等,14时相对湿度、14时气温与未来时刻气温的差都与相应时刻能见度密切相关。

  • 标签: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专用高速公路 环流形势 影响因子
  • 简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地处关中盆地中部,地势平坦。北面30km以外为黄土高原,南部40km以外有屏障南北的秦岭山脉,跑道南侧6km处有渭河自西流向东。机场海拔476m,冬季飞行常受到机场大雾的影响,尤其以午后偏南风吹起使得南部河谷雾、烟移来影响本场有效能见...

  • 标签: 能见度 咸阳机场 渭河 秦岭山脉 有效能 单站探空
  • 简介:利用2006-201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机场预选址区域的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能见度和灾害性天气等对机场选址有影响的天气气候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浑南区作为机场预选址,降水具有明显的年变化和月变化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主导盛行风向为SW,频率为12.4%,弱风和静风频率高,为53.5%;低能见度日数少,能见度条件好,出现〈500m的年平均日数为5.5d;灾害性天气较少,大风、雷暴、冰雹、暴雨、暴雪、扬沙和积雪年平均日数分别为0.5d、2.4d、0.1d、0.2d、0.1d、1.7d和7.4d,无沙尘暴天气发生.总体而言,沈阳市浑南区具备建设机场的优良天气气候条件,有利于机场工程设计及将来的航空飞行安全.

  • 标签: 机场选址 气象条件 可行性
  • 简介:1背景1.1航空气象研究示范项目(AvRDP)项目概况2013年,国际民航组织(ICA0)批准了新一代全球航空导航计划(GANP:GlobalAviationNavigationPlan)。作为GANP计划的一部分,航空系统平台升级计划(ASBU:AviationSystemBlockUpgrade)对气象部门的短临预报技术和中尺度数值预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

  • 标签: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示范项目 航空气象 世界气象组织 Navigation 中尺度数值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