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现状,探讨安全感对服刑人员人际信任和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人际信任在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劳教人员社会适应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随机选取河南省某监狱7个监区服刑期均在10年以上的服刑人员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04份,有效问卷366份,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安全感对人际信任显著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65,p〈0.01),对社会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41,p〈0.01),人际信任在安全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提高服刑人员安全感能够显著提高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性并影响人际信任水平。

  • 标签: 服刑人员 人际信任 社会适应 安全感
  • 简介: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视角,通过对江苏省内服务行业86个团队344份员工与直接主管的配对数据进行多层次回归等分析,揭示团队服务型领导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传导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服务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感知对领导的义务在其中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积极互惠对服务型领导与感知对领导的义务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积极互惠的倾向越高,服务型领导与感知对领导的义务之间的正向联系就越强。本研究还讨论了所得结果的意义及未来方向。

  • 标签: 服务型领导 感知对领导的义务 积极互惠 工作绩效 社会交换
  • 简介:社会资本缺失是医患信任问题产生的根源。从社会资本理论角度,信任指存在于社会资本中的人际关系模式,医患信任是医患双方的角色认知及在此基础上良好的人际互动。角色认知中影响人际信任的两个因素是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体现在医患关系中,角色特质认知包括医生能力特质和患者个性特征,角色关系认知包括关系横向上的亲疏程度与关系纵向上的阶层高低,这些因素对医患信任的影响十分显著。从社会资本理论的个体层次-关系维度,医患关系双方的角色认知与人际互动的一致可以增加社会资本的存量,而信任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助于促进医患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 标签: 医患信任 社会资本 角色认知 人际互动 特质认知 关系认知
  • 简介:西方是现代人格心理学的故乡,中国古代也有丰富的人格理论思想,从先秦时期开始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开始了对人性的探讨,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人格理论思想,但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很大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文化心态是指特定人群或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中长期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心理反应和处置方式,文化决定了人格,影响并反映在社会的心态上,人格理论的发展与社会心态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古代中国所孕育出的四种典型的社会心态来探讨社会文化心态是如何制约人格理论的发展。

  • 标签: 人格理论 传统社会心态 相互制约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较快。与传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研究比较,这一时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有七个特点,即: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取向;明确的价值定位;触及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注重社会效益;研究者开阔的视野;强调现场情境研究方法;以及与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挂钩。

  • 标签: 美国 应用社会心理学 价值定位 社会行为 社会效益
  • 简介:以3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考察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总平均分显著低于中等临界值,而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总平均分显著高于中等临界值。(2)现实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4)网络社会支持对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又具有调节作用,现实利他行为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在高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中要比低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更明显。

  • 标签: 网络利他行为 现实利他行为 网络社会支持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 简介:该研究采用531名中国汉族健康大学生为被试,综合考察了5-HTTLPR(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区)基因型、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间交互作用与面孔表情识别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面孔表情识别上有显著的主效应。总体来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和女性的被试具有较好的面孔表情识别能力。5-HTTLPR基因型、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它们在面孔表情识别上的三因素交互作用也显著。该三因素交互作用主要是源于,在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背景下,女性携带有5-HTTLPR长片段等位基因比短片段纯合子表现出稍差的面孔表情识别能力。该结果体现了基因与环境多因素交互作用对面孔表情识别能力的重要性。

  • 标签: 5-HTTLPR 性别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面孔表情识别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 简介: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2名农村校外青少年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农村校外青少年中女生多于男生,年龄集中在15~22岁之间,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2)校外青少年在社会支持的总分、客观支持因子、主观支持因子、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因子、客观支持因子在文化程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中文化程度的高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对支持的利用度在文化程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 标签: 校外青少年 社会支持 性别 文化程度
  • 简介:以446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让被试报告父母冲突形式、内容。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以及抑郁、焦虑、自尊、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以探讨父母冲突形式和内容、青少年对冲突的评价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并检验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适应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除在父母情绪冲突和自尊方面的报告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个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随年级升高,儿童知觉的父母冲突内容显著增多。抑郁情绪、学习问题显著增多,而自尊水平显著下降;(2)父母冲突的不同形式和内容,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不同认知评价可以预测青少年不同方面的社会适应;(3)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的内部适应中起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的外部适应中不起中介作用。

  • 标签: 父母冲突 认知评价 社会适应 青少年
  • 简介: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心理痛楚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广东、河南、天津、北京等地的1092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建立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考察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心理痛楚在该调节模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累积情境风险可正向预测职业女性的自杀意念;(2)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该调节效应以心理痛楚为完全中介,即,心理痛楚是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变量.

  • 标签: 累积情境风险 坚韧性人格 心理痛楚 自杀意念 职业女性.
  • 简介:互联网以迅猛的速度和规模拓展,对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同时,随着硬件环境的发展和改善,上网资费的不断下调,越来越多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加人网民行列。除去那些从事电子商务的经销者及进行网络开发的科研人员,绝大多数的上网者通过网络与朋友、家人进行交流,采集所需信息,学习或是娱乐。然而,一些上网者没有正确使用互联网,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网络沉溺,如网络游戏沉溺、网络聊天沉溺、网络技术(安装各种软件,下载使用文件,制作网页等)沉溺、网上信息沉溺及网上猎奇沉溺等。

  • 标签: 社会心理学分析 互联网 网络沉溺 网上信息 网络开发 生活方式
  • 简介:旨在考察父亲养育、儿童气质与其社会性发展的关系。让355名2岁儿童的父亲报告自身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父亲越严厉,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越多;父亲越鼓励成就与独立,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少,社会能力越好;(2)儿童抑制控制能力越高,其社会能力越好;儿童越害羞,其内隐问题行为越多;(3)父亲严厉与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随儿童抑制控制能力的不同而不同;父亲鼓励社交与保护与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会能力之间的关系随儿童交际性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父亲养育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随着儿童气质的不同而不同。

  • 标签: 父亲 养育方式 气质 社会性发展
  • 简介: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的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的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的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 标签: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旨在调查我国现阶段成年人的社会赞许性状况,并建立相应的全国常模。使用之前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多维社会赞许性量表”,在全国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分层抽样,获有效样本6350人。结果表明:女性的社会赞许性总体水平及自我欺骗否定、能动性管理和交流性管理水平显著高于男性:青年人社会赞许性的总体以及各维度的水平均低于中、老年人;城市人口社会赞许性的总体以及各维度的水平均高于农村人口:初中受教育程度者的社会赞许性总体水平低于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在交流性管理水平上.初中受教育程度者低于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低收入者的能动性管理水平高于中、高收入者.高收入者的交流性管理水平低于中、低收入者。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全国常模。

  • 标签: 社会赞许性 中国成年人 全国常模
  • 简介:对10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现实、网络社会排斥和自我控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结果显示:(1)现实社会排斥与网络社会排斥在发生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网络社会排斥、现实社会排斥、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现实社会排斥不仅能够对抑郁产生直接的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3)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只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 标签: 网络社会排斥 现实社会排斥 自我控制 抑郁
  • 简介:谁是海外华人?海外华人是谁?海外华人如何自我理解?我们如何理解海外华人?本文旨在运用社会心理分析对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要素构成、表现方式及生成机制进行一个架构式的检讨。文章首先指出,文化认同主要由文化范畴认知、文化自我确认、文化价值承诺和文化价值卷入四个互为关联且相对独立的要素构成;进而文章提出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在社会行为上主要表现为:乐意公开声称自己的华人身份,偏好中华文化的部分相关范畴,积极参与华人社会的公共事务,以文化价值为导向的为人处世,以及关注祖籍地及当代中国的发展;最后文章对影响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建构的若干社会情境因素进行了检讨。

  • 标签: 海外华人 文化认同 社会心理 生活方式 生活环境
  • 简介: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性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性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美国的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的状态社会创造性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 标签: 状态社会创造性 跨文化研究 儿童
  • 简介:利用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和IAT测验,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和攻击特质差异。结果表明:(1)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抑制效应显著;(2)游戏类型和性别对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亲社会性视频游戏更容易对女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产生抑制效应;(3)攻击特质对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主效应显著,并且游戏类型和攻击特质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亲社会性视频游戏更容易对低攻击特质学生产生抑制效应。由此可见,亲社会性视频游戏能够有效抑制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水平。

  • 标签: 亲社会性视频游戏 内隐攻击性认知 抑制效应 实验研究
  • 简介: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投入量表,调查了953名初中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在控制学生性别、年级,以及先前学习成绩的影响后,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就越多;(2)学业自我效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组成成分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家庭收入可以显著预测学习投入,而父母亲职业、父母亲教育水平对学习投入均无直接预测作用,它们是通过家庭收入的中介作用,再经过学业自我效能而影响学习投入。

  • 标签: 学习投入 学业自我效能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中介效应 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