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城市化发展的人口因素总的来说,东南亚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言,除城市国家新加坡和文莱外,到2000年,只有菲律宾,或许还有马来西亚会超过50%。1985年菲律宾城市人口仅占39%,但是该比重已远远高于印尼(25%)、缅甸(24%)和只有18%的泰国。柬埔寨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而该地区的另外两个共产主义国家,越南和老挝的城市化水平一般也都很低,分别是20%和15%。总体而言,1985年该地区(除新加坡、文莱和柬埔寨外)的城市化水平是25%。

  • 标签: 东南亚 城市化发展 人口因素 就业工作 基础设施
  • 简介:编者按:2004年9月26~27日,广西社会科学院、越南贸易部贸易研究院、广西凭祥市人民政府、广西东南亚研究会联合在凭祥市举办了"发挥中越口岸优势,促进中国-东盟合作"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和论文质量都比较高,这里选取刊登阮春胜与范太国、杜进森、阮文历、农立夫等在会上发表的4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 标签: 越南 广西 中国 东盟 自由贸易区 经济合作
  • 简介:本文从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不足的现象出发,在分析了以财政资金方式和向居民收费方式解决垃圾处置问题的局限性之后,通过对德国"绿点计划"成功实践的介绍,阐述了以向企业征收的垃圾处置税费的方式解决城市垃圾问题。

  • 标签: 生活垃圾 处置费用 绿点计划
  • 简介:战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城市化①(urbanization)成为发展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各国都经历了一个城市人口快速扩张的时期:城市人口不断上升,比例不断提高.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由20世纪60年代的22.7%,70年代的25%上升到80年代的28.4%和90年代的35.5%.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城市化 经济环境 经济结构
  • 简介:20世纪早期哈尔滨的外来宗教现象,不仅在中国宗教史甚至世界宗教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东正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社会动荡、俄国人为主体的宗教、时间短暂、中国本土宗教等因素,使得东正教在宗教思想观念上对哈尔滨影响不大。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哈尔滨的城市设计理念、建筑艺术风格、刺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冰雪文化等方面。东正教对形成哈尔滨东西兼容的国际性、多元性城市文化品格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哈尔滨 东正教 城市文化
  • 简介:《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4期刊登汪慕恒同志的《七十年代泰国面向出口工业化成效评估》一文,是针对我的几篇文章而写的,现在我写这篇作为回答。其中也谈到汪慕恒同志在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的《东南亚》1989年第2期的《泰国走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距离》和福建省亚太研究所《亚太经济》1989年第1期《关于泰国工业化几个问题的商榷》等

  • 标签: 农产品加工工业 工业化道路 经济发展 农业工业化 亚太经济 出口产品
  • 简介:“一带一路”是中国为积极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关系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东盟是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区域,其所在国华侨华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东盟国家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桥梁作用,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科技与文化交流合作。

  • 标签: 东盟国家 华侨华人 “一带一路” 桥梁
  • 简介: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也是上下缅甸交汇之处,人口、物资、信息的频繁流动与多元的族群文化共同构成了曼德勒复杂多样的城市风景。随着缅甸的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曼德勒的人口构成、社会阶层与城市空间也随之发生转变。华人移民的迁入与增长,引起了曼德勒城市华人化的论争。事实上,曼德勒城市景观的变化,并非华人单一促就,而是现代化、城市化等内外动因共同作用下的社会后果,因此,需综合曼德勒华人移民、经济行为与族群互动,以及三者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曼德勒的城市化,以避免族群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成见。

  • 标签: 曼德勒 城市化 华人化 景观 族群关系
  • 简介:越共十大对一些理论和政策作出修改,如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称之为“越南共产党领导模式革新”;二是,党章关于党的宗旨做出微调。维持民主概念的同时.关注独立性,强调非剥削性;三是对党的组织成分做出重大修改,容许党员参与私营经济活动的同时,修改“越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传统提法;四,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标签: 越共十大 革新 越南社会主义
  • 简介:基于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国民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泰国确立了“充足经济”哲学的国家发展原则。本文首先探讨了“充足经济”哲学的理论内容,而后分析了“充足经济”的两项重要实践,即普密蓬国王的农业“新理论”和前总理他信的“双引擎战略”。同时指出,由于利益需求的不同,泰国各派政治力量在“充足经济”哲学的政策解读方面产生了分歧与矛盾,并因缺乏有效的政治协调机制,甚至引发了既得利益集团与革新同盟之间的政治冲突。文本最后探讨了泰国“充足经济”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 标签: 泰国 充足经济 发展道路 全球化
  • 简介:当亚太经合组织决定把它“部门性提前自愿自由化”计划交给世界贸易组织实施时,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方面的相对效能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世界贸易组织放宽贸易限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明确规定的责任、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义务、互惠和无差别待遇。这些特性有助于世界贸易组织阻止其成员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且,它们还有助于各国政府解决与贸易自由化有关的国内政治经济学问题。相比之下,亚太经合组织依赖于自愿遵守单方规定的义务,就难以确定伙伴国的

  • 标签: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WTO 贸易自由化 战略性贸易理论 普惠原则
  • 简介:比其他亚洲国家起步早的泰国民主化道路走得并不平坦,军事政变和政治独裁的交替似乎成为了近70多年来泰国政治的主线。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泰国的政治文化、宗教意识、教育水平、社会结构等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最初由精英发起的泰国民主化运动,如果得不到整个国民的回应,没有获得成熟市民社会的支持,真正的民主主义也就不可能在泰国扎根。

  • 标签: 泰国 民主化 军事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