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由同济大学,江西省文博系统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通力合作,经过两年半的艰苦、认真的工作,完成了“中国悬棺研究“课题;并于1989年6月13日在江西省贵溪现场,采用仿古工具与方法,将一具棺本成功地吊入了悬崖上的洞穴中,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升悬棺的奇观,引起了新闻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悬棺升技术研究的目的,即是要解决古代这些悬棺是如何弄到悬崖上去的,这个问题是悬棺研究中的谜中之谜。千百年来,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充分反映了人们要搞清这个问题的强烈愿望,但却一直未能找出让人满意的答案,有的说法过于粗略,缺乏说服力,也有些说法荒诞不经或夹

  • 标签: 中国研究中心 仙水岩 地质变迁 珙县志 葬俗 贵溪
  • 简介:1987年文物普查时,敦煌市博物馆在敦煌市与安西县之间,现敦煌市甜水井道班南侧,三危山的北麓。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汉代驿遗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90一1992年间对这里的汉代悬泉遗址进行了科学的发掘,这次发掘布方严谨,在发掘中严格地根据自然堆积层进行分层采集,确保其相对年代的可信性。

  • 标签: 发掘 遗址 文物考古 出土 汉代 敦煌市
  • 简介: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奇特的一种葬俗,而悬棺的升方式更使人们感兴趣。如何把数百斤重的棺木置于高达数丈乃至数十丈的悬崖绝壁之上,这是人们疑惑不解的问题。史料记载和传说中对其吹得神乎其神,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为了解开这“千古之谜”,中国悬棺研究课题组在同济大学古代机械制作室,使用自制模型,对多种升悬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实验目的这次对升悬棺的多种设想进行模拟研究,是为了从工作原理、升工具、运动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各种方法的特点、可行性及适用范围。

  • 标签: 葬俗 模型实验 千古之谜 古代机械 制作室 疑惑不解
  • 简介:太王陵是一座大型阶坛积石石室墓。坐落在禹山南麓一座小丘上,其南侧百米有集安至青石的公路和集安至朝鲜满浦市的铁路各一条,墓北为乡路,西侧陡坎下是一条沟谷,谷中有一条俗名马莲河的小溪向南注入鸭绿江。墓葬东北360米公路边上有一座和太王陵密切相关的好太王碑。

  • 标签: 王陵 再探讨 高句丽 石板 好太王碑 石室墓
  • 简介:本文通过对文献、考古出土材料以及传世收藏品的梳理,对汉唐时期的铜镜镜方式进行探讨.铜镜镜方式早期形式并不固定,到东汉至两晋时期,基本固定为支架型和立柱型两种,由于该时期垂足坐具还未出现,古人席地而坐,为了满足照容的需求,镜或在几案上,或直接在坐席上.

  • 标签: 铜镜 镜台 镜槛 汉唐形制
  • 简介:铜墨盒是盛装墨汁的器物,也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它始于清嘉道之际,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铜墨盒因其能够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又能使墨汁不易挥发,而且携带方便,轻巧灵活,所以在用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时代,深受文人的喜爱。

  • 标签: 铜墨盒 地方银行 安徽 文房用品 民国年间 书写工具
  • 简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我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新时代。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工作,文物考古战线也不例外,与时俱进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标签: 中国 考古工作 《文物保护法》 管理机制
  • 简介:敦煌汉代悬泉遗址,地理座标东经95°20’、北纬40°20’。平均海拔高度1700米。隶属敦煌市,地处安西县与敦煌市之间,位于安(西)敦(煌)公路58公里以南1.5公里三危山余脉火焰山北侧的山前冲积扇上,周围有晋、唐至明清的历代烽隧分布,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地。

  • 标签: 悬泉置遗址 汉代 地理位置 交通驿站 档案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