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试井资料研究了试井资料与压裂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油井压裂前后试井曲线形态及地层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出适用于二类油层聚驱的定性、定量选井方法。在选层方面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对压开层的砂体连通关系、剩余油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了原有选层方法。根据试井资料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分析资料制定的聚驱措施选井方法保证了措施效果,措施方案符合率达到92.7%。

  • 标签: 试井资料 聚驱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概述本文应用数值解方法,采用高精度的差分格式对Fair模型进行求解,做出了比Fair曲线更精确的压力和压力导数响应曲线。同时给出了一种在双对数坐标系做出"显性驼峰"导数曲线的方法—综合导数方法。应用综合导数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显性驼峰"进行压力导数响应分析和拟合,以得出更精确的试井数据解释结果。

  • 标签: 试井模型 压力导数 压力恢复曲线 数值解 双对数坐标 差分格式
  • 简介:新疆油田K21井三工河组于2013年获得油气勘探突破。但由于生产初期,射孔投产的两个小层在流体性质、物性方面的差异,产生了两小层是否属于同一个油藏、大规模改造后为何长期低产以及有无进一步增产的潜力等问题。通过对该井测试、试采资料的综合应用,在客观分析地层流体、压力系统、储层参数的基础上,较为完满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 标签: 数据 勘探 应用 试采
  • 简介:在本项研究,利用光度测定法测定Mersin含水层地下水的重金属含量,确定默辛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控因素。利用MaplnfoGIS软件开展空间分析和集成,来绘制盆地饮用水水质图。根据重金属的光度分析可推断得出,在某些地区地下水中铁、镍、锰、销和铜的浓度过高,是地下水不适于饮用的根本原因。同样,电导率(EC)专题图表明,盆地内大多数地区地下水的含盐最过高。地下水中多种重金属的浓度过高是由工业活动、石油管道泄漏以及较高的含盐度(由海水入侵导致)引起的。

  • 标签: 海岸含水层 重金属污染 光度分析 默辛地区
  • 简介:全球定位系统常用于自然灾害或其他地球物理现象的监测。滑坡监测是一个对各种GPS方法进行测试并解译各种系统误差来源的领域。在以往的研究,快速静态GPS的系统误差来源的解译受GPS位置高差的显著影响。在这项研究,我们进一步探讨使用快速静态测量监测点高差对GPS监测快速测量的影响程度。为了证明其影响,我们在土耳其中部的koyulhisar滑坡中使用了静态GPS测量。快速静态GPS方案与静态GPS方案在BERNESE5.0的运行结果对比表明,当监测基准点之间高差较大时系统误差主要表现在快速静态GPS变形率的估算值上。其中垂直分量的效果尤为显著,尽管它在水平分量上微不足道。减少地面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的高差,15分钟后快速静态方案即显示出与静态定位方案的高度相关性和近似变形率。

  • 标签: 快速静态GPS GPS精度 滑坡监测 垂直位置 GPS速度估计
  • 简介:经对我国中、上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段的沉积序列、含气性和可改造性等有关参数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小层,并确定富有机质页岩的1号和2号小层物性最好,为最优储层.采用我国唯一的大型全三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对不同小层的岩样进行压裂评价实验分析,得出底部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天然弱面发育,压裂裂缝延伸受层理影响,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结合我国已完钻页岩气水平井产气效果分析,确定、上扬子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开发水平井轨迹选择应在底部20m左右优质页岩段.

  • 标签: 页岩气 水平井 井眼轨迹 储层改造
  • 简介:直接贯入法(DP)是一种现行的快速描述地下浅部松散地层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和地球物理手段。与传统的钻进技术和永久压力计技术相比,直接贯入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需要在现场实时做出判断。在设计阶段如何选择实验次数、次序、位置及深度是成功和有效地开展野外研究的关键。然而,在文献中大量提供了多种基于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和地球物理方法的直接贯入法的分析,而有关规划直接贯入现场应用的建议却很少。我们举例说明了用于评价有许多盐湖的内布拉斯加州SandHills内偏僻和不容易到达的区域含水层.盐湖界面的直接贯入法,这种方法结合了多种技术,包括含水层的电导率剖面测量、地下水采样、冲击试验和土壤取芯。除了有关水文地层和地下水盐度的基础数据之外,我们介绍了一种结合和优化直接贯入技术的方法,包括作业次序、深度限制、数据量和时序安排。本文中获得的数据和经验将有助于在其他沙丘湖环境开展含水层描述的项目。

  • 标签: 风积物 湖泊 直接贯入 冲击试验 地下水采样 土样
  • 简介:进行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测定法MetPLATEM^TM,评价径流、被金属污染的土壤、Marrakech区两个采矿点的地下水中的金属毒性。这种生物测定方法主要是根据金属污染引起的Estherichia大肠菌突变株的β半乳糖苷酶的特异性抑制。两个矿区所有采样站的河水样全部都是毒性的.而且呈现出的酶抑制超过87%.矿区CSWA4和SWB1站除外。这些河水的Cu和Zn的浓度高。说明MetPLATE表现出了剧毒性。B和C矿河水的pH值在2.1和6.2之间变化,可能是金属的活化作用造成的,这就提出了这些矿区酸性矿山排水的问题。生物测定的MetPLATE方法还应用于酸性水污染的尾矿和土壤的测定。结果表明.由于可溶性Zn和Cu的浓度较高导致这些土壤和尾矿的毒性高。地下水毒性测试使用的MetPLATE方法说明。除了B矿GW3外、(潮湿季节抑制作用95.3%,干燥季节抑制作用82.9%),其余的呈现出的金属的毒性都低,抑制作用为2.7—45.5%。这种毒性高的原因主要是铜(189μgCul^-1)和锌(505μgZnl^-1)的浓度高于常见的浓度。这些结果说明这两个含金属矿附近的不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观察的总的趋势是MetPLATE测定的金属毒性随着研究的母岩总金属浓度和移动的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MeIPLATE生物测定是评估水样和土样金属毒性的可靠而且快速的生物测定方法。

  • 标签: 地下水 重金属 金属毒性测定 MetPLATE^TM采矿区 壤中径流
  • 简介: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适当选择和实施二氧化碳(CO2)储存项目具有长期安全性。然而,CO2从地层泄漏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例如,在废弃井中注入的C02有可能泄漏进入上覆地下含水层。在CO2泄漏事件,操作者应谨慎、快速地进行补救措施。迄今为止,CO2泄漏修复计划侧重于使用泄漏井的封堵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需要圈闭或去除含水层泄漏的CO2。鉴于保护饮用水资源和满足相关许可证要求的重要性,本项研究对一系列假定泄漏情况的多种修复方案进行了分析。本文考虑了3种特定修复目标,即降低含水层可移动CO2数量、降低含水层CO2总量以及降低液相CO2浓度。首先,利用多相流模拟器TOUGH2评估控制地下水含水层泄漏的CO2范围和形状的过程与参数;其次,通过系统模拟来鉴定控制CO2提取的多相流动过程与相特性,例如浮力诱导流、毛细管捕集以及CO2溶解和离溶作用。随后,对比了不同修复方案的效果,包括:(1)通过垂直和水平抽水井去除气相和液相CO2;(2)注入水以溶解气相CO2并增大毛细管捕集力;(3)结合多井注入与提取方案。基于本项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多种有关不同修复方案效果的结论。首先,如有必要,通过固定和/或提取可有效修复地下水含水层泄漏的CO2;其次,对于未形成重力舌区域内的小范围CO2羽而言,通过处于CO2羽中部的单独垂直井在数年内可去除所有CO2。在形成大范围重力舌的情况下(在盖层下圈闭的薄层、大范围CO2羽),去除CO2羽水平井更加有效,虽然这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实际上,在这些情况下,注入水并快速固定和溶解CO2羽可在短期内生成更有效的圈闭。但最有效修复大范围CO2羽的方案包括结合连续和/或同时多井注入和抽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圈闭和修复大�

  • 标签: 地下水 修复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
  • 简介:新型的多相持率测井仪(电容阵列多相持率测井仪(CAT))采用许多传感器分布在套管内壁附近,或分布在不同半径的圆周上,在井相同深度测量各相持率.仪器的传感器采用微型的电容传感器探测周围流体的电导率.对于油、气或水,电容传感器的电路输出三种不同的频率来测量三相持率.目前,该仪器已成功应用于塔里木盆地的水平井测试作业.

  • 标签: 水平井 多相 测井仪 套管 新型 深度测量
  • 简介:无机磷酸盐肥料可能含有放射性核素、重金属和氟。本文讨论了巴西塔皮拉含磷岩以及磷酸盐肥料(含磷盐工副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塔皮拉含磷岩^238U,^234U,^226Ra和^40K的放射性浓度未超出世界上该类岩石中放射性核素的额定浓度。^232Th的放射性浓度高于报导的含磷岩^232Th的平均浓度。塔皮拉磷酸盐沉积地区的暴露辐射等级为2184nGyh^-1,这表明,该地区为受辐射危害较严重的地区。浮选分离过程引起磷酸盐富集矿物混入低于9%、11%和24%的放射性核素、重金属和氟。依据推荐的等级,巴西农作物应用的磷酸盐肥料中的放射性核素和重金属,增加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和重金属的浓度,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和重金属的浓度并未超过危害标准。因此,磷酸盐肥料中的放射性核素和金属是无害的。

  • 标签: 放射性核素 重金属和氟 含磷岩 磷酸盐肥料
  • 简介:为了计算二氧化碳和氯盐水在温度为12~300℃、压力为l-600bar(0.1-60Mbar)、Nacl含盐量为0~6m的情况下的混合溶解度,这里提出了对比相关性。所列方程的计算是高效率的,主要打算用于碳持留和地热研究的二氧化碳一水流液的数字模拟。这个物相分离模型依靠文献提供的关于二氧化碳和NaCI盐水的物相分离实验数据,并且把以前公布的相关性提升到更高的温度。该模型依靠富水(水状)相的活动系数和富二氧化碳相的有效压力系数。利用一个纯水中的Margules表达式、和一个盐析作用的Pitzer表达式来处理活动系数。利用一个修改的Redlich-Kwong状态方程、以及结合不对称二元相互作用参数的混合规则来计算有效压力系数。使计算活动系数和有效压力系数的参数适合于关注的P-T范围公布的溶解度资料。这样作,通常能在有用资料散布的范围内重现混合溶解度和气相体积的资料。提供了~个在该混合溶解度模型上实施的多相流模拟实例,该实例、假设的增强地热系统以二氧化碳作为热的提取液。这个模拟,将20℃的干燥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到200℃的热水储层。成果指出,注入的二氧化碳迅速地取代了地层水,但是,产生的二氧化碳却在长时间内含有大量的水。该二氧化碳的水量可能与储层岩石和工程材料的反应有关。

  • 标签: CO2 二氧化碳 溶解度 相分离 混合溶解度 增强地热系统(E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