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查疮灵液对慢性创面肉芽金属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注射模型,实验分为疮灵液组与对照组,疮灵液组以疮灵液覆盖创面,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隔日换药,术时、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创面照相测面积,取分泌物测TNF-α、IL-6含量及粒细胞总数,取肉芽测金属蛋白(MMP1、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1)与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结果:术后3~14d,疮灵液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疮灵液组创面分泌物中白细胞总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4d时,疮灵液组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疮灵液组创面分泌物中TNF-α、IL-6含量于术后7d恢复正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d起,创面肉芽内MMP1、MMP2及MMP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P9表达影响疗效最显著,疮灵液对TIMP1未见明显影响;创灵液组在术后7、14d肉芽中羟脯氨酸含量升高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疮灵液能够下调肉芽中金属蛋白含量,抑制慢性创面分泌物炎症因子分泌,并能够调节创面羟脯氨酸含量,从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 标签: 疮灵液 慢性创面 炎症因子 金属蛋白酶 胶原
  • 简介: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造成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NO利用率降低和活性氧(ROS)过量生成是导致内皮功能紊乱的一个重要因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脱偶联(eNOSuncoupling)是导致NO水平下降和氧自由基水平升高的重要机制,其中ROS水平升高又是造成eNOS脱偶联的主要原因。随着对ROS病理生理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ROS的生物学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ROS与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反应,引发一些病理过程,另一方面ROS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对一些生理过程进行调控。该现象主要是由ROS分布的区域化造成。通过抑制ROS合成特异性关键减少特定区域内的具体的ROS减少氧化应激、逆转eNOS脱偶联、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开辟新的途径。

  • 标签: 一氧化氮 信号途径 氧化应激
  • 简介:采用响应曲面法对银杏叶中萜内酯的纤维素辅助提取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5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响应曲面实验及回归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浓度为20.00U.g-1GBL,解温度45℃,解时间2.5h,pH4.5,预测总萜内酯的提取率为0.40%。经验证,采用法辅助提取工艺时,总萜内酯提取率为0.40%,相对单一乙醇提取法(0.24%)提高了约66.67%。表明由响应曲面法获得的二次模型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及优化条件。

  • 标签: 银杏叶 萜内酯 纤维素酶 响应曲面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差异,寻找能够帮助鉴别诊断宫颈癌的候选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收集73例宫颈癌患者和56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随机分为训练组(56例宫颈癌和36例健康人)与测试组(17例宫颈癌和2O例健康对照)。结果宫颈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14个差异显著的蛋白峰,以质荷比分别为3957、4289、4964、5912、8519、8929、9272和21360的8个差异蛋白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鉴别宫颈癌与健康对照组的敏感性为8243(61/4),特异性为83.33(30/36),准确性为82.73(91/110),结论宫颈癌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差异,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的血清差异蛋白有助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宫颈癌 蛋白质组学 血清蛋白质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竹叶对哺乳期小鼠血清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昆明小鼠和20只同品系雄性小鼠按雌雄2:1比例合笼,雌性小鼠受孕产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竹叶组(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所有小鼠在产后连续灌胃7d后通过摘除眼球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催乳素(PRL)、雌二醇(E2)、空腹胰岛素(FINS)、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对比,竹叶中高剂量组E2、FINS值均明显升高,PRL、GnRH、FSH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戊酸雌二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叶能够抑制哺乳期小鼠的泌乳状态,降低血清泌乳素、促卵泡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升高血清雌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水平最终达到回乳的效果。

  • 标签: 竹叶 戊酸雌二醇 性激素 回乳
  • 简介:以MTT法观察补肾和柔肝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软骨细胞的影响。结果:在两次连续灌胃3h后所取血清浓度为5%和10%时,对软骨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血清浓度为5%时,两药之间作用无差异,而10%时,补肾方作用优于柔肝方。为便于以下比较,将血清浓度定在5%;长时间(8d)灌胃和短时间(1d)所取血清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无差异;以0.5、1、5倍等效剂量灌胃所取务清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未呈量效依赖关系,其中

  • 标签: 软骨细胞 MTT法 中药 含药血清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冠心康含药血清对RAW264.7巨噬细胞Mer受体酪氨酸激酶(Mertyrosinekinase,MerTK)表达的影响,探讨冠心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给予冠心康灌胃,2次/d,连续给药5d后制备冠心康含药血清。体外常规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加10%浓度的正常血清)、模型组[加10%浓度的正常血清+2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冠心康组(加10%浓度的冠心康含药血清+20mg/Lox-LDL)。干预12h后采用RT-q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的MerTKmRNA表达;干预24h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的MerTK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erTK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冠心康组MerTK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冠心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与上调巨噬细胞MerTK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Mer受体酪氨酸激酶 冠心康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IL-17的变化在宫颈癌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1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17的表达。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IL-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宫颈癌浸润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7明显升高(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浆IL-17明显升高,提示Th17细胞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宫颈癌 IL-17 检测
  • 简介:作者简介张波,女,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血清白介素致敏相关因子的变化关系,进一步验证过敏性疾患季节易感性与“天人相应”中医藏象理论的相关性,并且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变应性鼻炎标准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在春、冬两季进行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3(IL-13)指标的检测。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白介素致敏相关因子在春冬季节较正常组均有显著增高,IL-4春季对比P<0.01,冬季对比P=0.01;IL-5冬季对比P<0.05;IL-13冬季对比P<0.01。IL-4春冬两季的水平变化与IL-13春冬两季的水平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春季r0.605,0.605;P<0.01;冬季r0.452,0.452;P<0.01)。结论春冬两季血清白介素致敏相关因子的变化,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藏象理论学说,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防治均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季节 白介素Clinical Study on Seasonal Rhythm of Serum Interleukin Allergenic Factor of Patients with Rhinallergosi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期间,血清尿酸是其重要指标,分析氯沙坦钾药物对血清尿酸的改善情况。方法: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时氯沙坦钾药物有效性,本院特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1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入组分析。为分析氯沙坦钾对血清尿酸的影响,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缬沙坦、氯沙坦钾治疗,分析两组24 h尿蛋白、血尿酸。结果:治疗后,对照组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观察组降更低,两组对比显示,观察组更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研究表明氯沙坦钾药物会对血清尿酸产生明显影响,可降低尿蛋白,同时减少血清尿酸含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氯沙坦钾 慢性肾小球肾炎 血清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为了准确筛查布鲁氏菌感染情况,研究联合应用血培养和血清学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180例疑似布鲁氏菌感染患者,将WS269-2019布鲁氏菌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均实现血培养、血清学检验,实现检验结果分析。结果:联合检验的检测结果均高于血培养和血清学检验结果,与其比较结果为P<0.05。联合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血清学检验结果,与其比较结果为P<0.05。结论:血培养联合血清学检验筛查布鲁氏菌感染具有更高准确率,临床值得探讨。

  • 标签: 血培养 血清学 布鲁氏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应用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 38例,基础治疗+拉米夫定治疗)与研究组( 40例,参照组+阿德福韦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肝功能、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转阴率与耐药率。结果 用药前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AST)、总胆红素( STB)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用药后均降低( P< 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 P< 0.05);研究组 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P< 0.05), HBV-DNA耐药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应用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 HBV-DNA转阴率,降低 HBV-DNA耐药率。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