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纳入"神穴"治疗观察,完成全程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统计。取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道、神门即"神穴"。针刺操作方法:神道、神门直刺,神庭、本神、四神聪平刺,针刺深度10-15mm,均施用平补平泻手法。神道不留针,余穴留针25min。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PSQI评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PSQI评分均差10.02±1.75、入睡时间均差(0.7±0.5)h、睡眠时间均差(2.1±1.5)h、催眠药用量均差(10.3±2.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神穴"治疗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入睡时间缩短,实际睡眠时间延长,催眠药用量减少。用穴少,针刺浅,刺激小,疗效好,易于患者接受。

  • 标签: 失眠 针刺 治神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的部分机制。方法:87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生长抑素 精氨酸加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