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检测256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BG)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FPG) 餐后2小时血糖(2hPG)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根据患者的血清T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T正常组、T轻度降低组和T中度降低组三组,每组各有22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情况与心功能关系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睾酮值越低,患者的再次住院率以及死亡率更高,p<0.05;且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T水平与其心功能分级情况呈负相关,且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清睾酮水平越低。而血清睾酮水平的测定对于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程度以及预后情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应给予适量的雄激素的补充治疗。

  • 标签: 老年男性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睾酮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不良个性特征和负性情绪与脑卒中发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参照(SDS)、(SCL-90)、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SRRS),对126例思路清晰、有表达能力的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门诊一般就诊患者125例为对照。结果病例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负性生活事件,以及防御方式的不成熟有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综合防治脑卒中时,除了控制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还应调整情绪,加强心理调适。对不良性格加以矫正,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以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

  • 标签: 老年人 脑卒中 心理健康状态
  • 简介:摘要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是谷氨酸受体中重要的离子型受体。NMDA受体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多种重要生理功能,而NMDA受体过度激活引起的神经毒性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NMDA受体不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外周组织中比如肺组织,NMDA受体过度激活可能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谷氨酸 NMDA受体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发生率及焦虑、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对60例FGIDS患者在性别、年龄、FD症状、IBS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发病年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高峰为青年、中年。②重叠症状,FD组与IBS组、IBS组与重叠组的FD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IBS组、FD组与重叠组的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③三组之间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IBS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FD组与重叠组的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FD、IBS患者容易发生症状重叠,重叠症状越多,焦虑、抑郁状态越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血浆内皮素(ET)及内皮素受体B(EDNRB)含量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并且讨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4月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A组,选择27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期为C组,采用ELISA法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血浆ET-1、EDNRB含量,并行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结果ET-1和EDNRB含量经统计学处理成正相关(r=0.284,P<0.05).COPD组血浆ET和EDNR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且这两项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和EDNRB含量与PO2成负相关(r=-0.76),与PCO2成正相关(r=0.75)而与VC和FEV/FVC成正相关(r=0.82,0.76),P均<0.01。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知ET-1和EDNRB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病过程,其异常表达可加速病情的发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皮素 内皮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erbB-2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结肠癌组织和18例癌旁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c-erbB-2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18、0.040、0.016)。结论c-erbB-2的高表达促进结肠癌的生长,增强其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 标签: 结肠癌 c-erbB-2 转移 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探求防治措施。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2821例社区居民健康体检资料中比较分析89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对照组的研究资料。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重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减轻体重、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体重指数 血压 血脂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年龄、分级及手术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69例予手术治疗的COPD患者按年龄、分级、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分别分组,对不同组间PPC发生率进行X2检验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9例COPD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PPC者6例,占8.7%;其中按年龄分组70岁以上PPC发生率为2/27,70岁以下者为4/36,按COPD分级分组轻度PPC发生率为5/50,中、重度为1/19,按麻醉方式分组气管插管全麻PPC发生率4/35,腰硬联合麻醉为1/30,其他麻醉为1/4,以上几组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部位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胸部手术PPC发生率为3/11,上腹部手术为1/8,下腹部手术为1/30,微创手术为1/18。结论对围手术期合并COPD患者,手术部位不同,PPC发生率明显不同;但年龄、COPD分级、麻醉方式对PPC发生率影响不大。

  • 标签: 围手术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共160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80例、无斑块组8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斑块组80例中TC、LDL-C、HDL-C、TG、apoA、apoB异常者占65.00%,正常者占35.00%。血脂正常的患者中斑块组LDL-C、apoB含量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TC、HDL-C及TG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LDL-C、apoB升高,HDL-C、apoA降低为颈动脉CAS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临床工作中要充分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来诊断和评估亚临床C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对血脂正常CAS患者指导调脂治疗用药。

  • 标签: 血脂 脂蛋白 载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DR组(n=42)为4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非DR组(n=42)为非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HbA1C。结果DR组与非DR组的空腹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DR组的HbA1C显著高于非DR组(P<0.05)。结论HbA1C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临床指标,检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对视网膜病变的监测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HbA1C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URG4和钙网蛋白在结直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URG4和钙网蛋白在正常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种组织胰蛋白酶表达量,并分析三者表达的意义及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RG4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的阳性表达高达74.5%和54.5%,而在正常组织中仅10.9%呈弱表达,其与远处转移的相关系数高达0.775和0.858(P<0.05),钙网蛋白和胰蛋白酶呈显著正相关(r=0.982)并与患者的疼痛水平相关(r=0.847),但与URG4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URG4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钙网蛋白和胰蛋白酶与患者的疼痛水平相关。

  • 标签: URG4 钙网蛋白 胰蛋白酶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与心绞痛的临床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心绞痛的78例患者与单纯冠心病不伴心绞痛的70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Fib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LG(a)和Fib可作为心绞痛患者检测的临床指标选择。

  • 标签: 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心绞痛 临床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学龄儿童Ob基因型的分布特点、瘦素水平及其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1名6-13岁学龄儿童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抽血检测瘦素水平。结果(1)学龄儿童瘦素水平肥胖者高于非肥胖者,提示瘦素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学龄儿童Ob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肥胖组AA型及CC型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而肥胖组AC型明显低于非肥胖组,说明肥胖的发生与ob基因多态性有关。

  • 标签: ob基因 瘦素 基因多态性 学龄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年龄、孕周、产次、多次人工流产术、羊水浑浊与产后盆腔炎的关系。方法以产后盆腔炎调查表的形式,对127例产后盆腔炎患者高危因素进行调查,选择同期分娩的产妇127例作对照。结果产后盆腔炎组中有刮宫史和羊水浑浊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后盆腔炎组孕妇的平均年龄、产次、孕周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盆腔炎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Jp<0.01)。结论多次人工流产术和羊水浑浊是产后盆腔炎的主要原因之一,高龄多产和过期妊娠也易导致产后盆腔炎。因此,应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尽力做到首次妊娠分娩,以防止产后盆腔炎。

  • 标签: 多次人工流产术 羊水浑浊产后盆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术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与心电参数改变的关系。方法成功实行经导管封堵术的VSD患者50例,观察封堵术前后心电参数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与VSD封堵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期间共发生心律失常20例,其中束支传导阻滞16例,包括完左2例,完右4例,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1例,在随访中大多可恢复正常;2、封堵术前、术后心腔内电图示房室传导参数A-H、H-V值为75.10±14.34msvs80.67±23.03ms及47.9±12.61msvs50.07±15.23ms,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经导管VSD封堵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新的心电改变,表现为1周内束支传导阻滞增多,但大多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2、术中发生A-H、H-V延长与术后出现各类缓慢心律失常无关;3、心律失常是VSD封堵术常见的并发症,但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严格选择适应症,避免采用直径过大的封堵器是减少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封堵术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69例COPD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安静状态下收缩期的肺动脉压(SPAP)分为肺动脉高压组(SPAP≥30mmHg)和单纯COPD组(SPAP<30mmHg),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肺动脉高压组(n=36)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为7.5mg/L(5.0~10.8)mg/L,内皮素-1为52.6pg/mL(48.6~54.5)pg/mL,肿瘤坏死因子-α为35.9pg/mL(24.1~54.3)pg/mL,均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n=33)C反应蛋白为4.0mg/L(1.5~5.5)mg/L,内皮素为46.0pg/mL(44.8~53.7)pg/mL,肿瘤坏死因子-α为27.8pg/mL(19.7~40.1)pg/mL。肺动脉高压组患者C反应蛋白、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与收缩期的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0.61、0.56,P均<0.05)。结论C反应蛋白、内皮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有关,提示炎症反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C反应蛋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胜利的必要筹码,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潜心研究的话题。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医院政治思想工作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 标签: 医院 政治思想 和谐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上述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Ⅱ级)、B组(Ⅲ级)、C组(Ⅳ级)。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上述所选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A组、B组和C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也不断增高;A组、B组和C组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左室射血分数也不断降低。住院病死患者病死前脑钠肽水平为显著高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患者入院时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越高,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有助于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程度,同时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心力衰竭 预后 脑钠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