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中针对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我院的92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展开分析,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50例对照组以及5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照组患者FEV1/FVC为(57.31±4.41)%、观察组患者FEV1/FVC为(62.51±4.06)%;对照组FEV1%为(44.37±4.43)%、观察组FEV1%为(55.44±4.22)%;对照组PEF为(0.31±0.15)L/s、观察组PEF为(0.41±0.13)L/s;对照组MMFF为(0.22±0.15)L/s、观察组(0.38±0.19)L/s,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针对护理措施应用到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中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针对性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对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从近来的临床调查中可以看出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类型,在临床中特别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局灶运动癫痫发作。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应该更加积极的对该病进行研究及探讨。分析致病原因,找出解决办法,避免患者脑功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性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无结石坏疽胆囊炎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巍山民康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无结石坏疽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胆囊切除手术,实验组采用胆囊大部分切除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操作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均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现象中,实验组患者有3例,对照组患者有4例;出现感染的现象中,实验组患者有4例,对照组患者有3例;实验组患者有1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中毒性休克。结论治疗急性无结石坏疽胆囊炎患者,通过胆囊切除手术或者是胆囊大部分切除手术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治疗效果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急性无结石坏疽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急性无结石性 坏疽性胆囊炎 临床诊治方法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因严重并发症死亡。作者观察了5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疗效不佳的狼疮肾炎患者,应用霉酚酸酯(MMF)后狼疮活动控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霉酚酸酯 狼疮性肾炎
  • 简介:摘要:难免压力损伤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利用干预护理可以预防大部分压力损伤,但部分不可控的内外因素会增大其风险,而积极评估是难免压力损伤管理的关键点,通过合理的干预来降低难免压力损伤危险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难免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评估管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护理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眩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9月~ 2019年 5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颈源眩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50例)和对照组( 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起效时间、痊愈时间及生活质量( SF-36)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96.00%)高于对照组( 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 [( 6.31±2.11) d]、痊愈时间 [( 13.27±3.45) d]均短于对照组 [( 14.82±3.65)、( 24.78±4.0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 SF-36(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眩晕的过程中,实施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确保治疗的顺利实施,保证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推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源性眩晕 临床效果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护理在过敏鼻炎病人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收诊的94例过敏鼻炎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延续护理措施价值探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鼻痒消失、鼻塞消失、流涕消失、喷嚏消失时间1.35±0.31、2.51±1.02、1.24±0.32、3.21±1.03和3.62±0.67、4.35±1.35、3.26±0.67、5.67±1.34,有差异,(t=10.359、11.358、15.245、16.326,P=0.001、0.001、0.001、0.001,P<0.05)。结论:过敏鼻炎患者护理中采取延续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对患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过敏性鼻炎病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诊治的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共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肾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效果好,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藏药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有效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再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在本院进行诊治的236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236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设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患者平均分配到两组内,即每组11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藏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是有很多优势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藏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有效性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目前在门诊采血室当中,护士人员在进行采血工作时的防护依从性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7月在我院门诊部工作的60例护士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培训前30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培训后30例护理人员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人员在进行防护措施培训后,研究组护理人员在接触消毒液、患者体液、处理钝器损伤伤口后、穿戴防护服、以及注射器复帽方式等均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室当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技能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护士人员的防护措施的认知,从而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提高防护的依从,能够有效的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 标签: 防护依从性 门诊采血室 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 。方法:本次研究笔者收集文献资料2021年10月-2022年3月收入的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炎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患者均接受MRI、CT和病理金标准检查。MRI诊断即为研究组,CT诊断即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技术的诊断差异。结果:研究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误诊率、漏诊率指标略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病症的诊断类型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技术和CT技术都能够有效诊断 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炎疾病,结果均理想,医院可结合实际的医院技术、患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诊断方式。

  • 标签: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CT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粗针穿刺活检的准确以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使用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细针穿刺活检进行诊断,实验组采用粗针穿刺活检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安全。结果:使用粗针活检的准确率高于细针活检的准确率(P

  • 标签: 粗针穿刺活检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诊断 甲状腺结节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儿童用药有效与安全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单盲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儿童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儿的用药种类、规格、数量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比两组患儿用药的安全与有效。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用药有效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药物因素、治疗错误等。结论:影响儿童药用效果和安全因素比较多,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因此,儿童在临床用药期间应构建出相对完善的用药评估体系,进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以及效果。

  • 标签: 儿童用药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 。方法:本次研究笔者收集文献资料2021年10月-2022年3月收入的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炎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患者均接受MRI、CT和病理金标准检查。MRI诊断即为研究组,CT诊断即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技术的诊断差异。结果:研究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误诊率、漏诊率指标略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病症的诊断类型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技术和CT技术都能够有效诊断 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炎疾病,结果均理想,医院可结合实际的医院技术、患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诊断方式。

  • 标签: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CT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过敏鼻炎病人中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过敏鼻炎病人100例作为研究主体,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由50例组成。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纳入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较之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SA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有96%的满意度,较对照组的80%更高(P<0.05)。结论:在过敏鼻炎病人中应用延续护理有着十分有效的干预效果,通过疾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情况来看,该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有利于改善病人心理情绪,促进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过敏性鼻炎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