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联合动力治疗重度痤疮疗效。方法 选择便利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 50例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组。米诺环素组选择米诺环素,米诺环素联合动力疗法组选择米诺环素联合动力疗法。分析重度痤疮面积缩小以及消失的时间 ;治疗前后患者重度痤疮症状积分评分 ;复发率。结果 米诺环素联合动力疗法组重度痤疮面积缩小以及消失的时间( 6.02±0.55) d、( 12.24±0.15) d优于米诺环素组( 13.14±1.79) d、( 23.14±0.4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11、 5.281, P<0.05),米诺环素联合动力疗法组复发率低于米诺环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43, P>0.05),米诺环素组出现 6例复发,而米诺环素联合动力疗法组 3例复发。米诺环素联合动力疗法组疗效 100.00%高于米诺环素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34, P<0.05)。结论 重度痤疮患者实施米诺环素联合动力疗法可获得较好效果,有效缩短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 标签:    [ ] 米诺环素 光动力 重度痤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准分子激光在治疗屈不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屈不正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准分子激光进行治疗,对比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状态。结果术后1个月平均裸眼视力(0.91±0.16),等效球镜屈光度(-0.24±0.75);术后随访一年,患者眼部评估分级均为0级,患者平均视力(1.32±0.34),等效球镜屈光度(-0.75±0.85),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在治疗屈不正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问题。同时在术前需要准确计算分析切削量、矫正屈光度及预留屈光度,保障患者眼部不受损伤。

  • 标签: 准分子激光 屈光不正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在口服甲硝唑片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强脉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康复新液,采用4~6层纱布浸透药液后局部湿敷,每次5~10mi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治疗玫瑰痤疮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康复新液 强脉冲光 玫瑰痤疮
  • 简介:摘要阻法是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测的主要方式,把控不溶性微粒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阻法的检查精度,确保注射液的应用安全。本文在阐述阻法及不溶性微粒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就阻法检查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期望有利于消除或弱化阻法检查射液中的外在影响因素,继而在提升阻法检测精度的同时,实现注射液使用安全的有效保证。

  • 标签: 光阻法 注射液 不溶性微粒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一组受试者使用试验产品,并通过仪器检测、问卷自评对该试验产品脱毛功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皮肤科医生安全性评价和问卷自评对试验产品温和无刺激进行综合评价。

  •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仪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白癜风临床治疗中308nm准分子联合外用药物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其临床疗效展开具体的评估。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飞秒激光屈术治疗近视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近视眼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给予观察组飞秒激光屈术,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近视眼患者在治疗中使用飞秒激光屈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飞秒激光屈光术 近视眼 治疗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动力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维胺酯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2、4、8周。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8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力治疗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优于单一口服维胺酯胶囊,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光动力 5-氨基酮酸 维胺酯胶囊 中重度痤疮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4位尖锐湿疣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环磷酰胺联合动力疗法治疗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37位:环磷酰胺治疗)与实验组(37位:环磷酰胺联合动力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略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环磷酰胺联合动力疗法较于单纯环磷酰胺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环磷酰胺 光动力疗法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动力疗法联合手术在皮肤基底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本院7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治疗)与观察组(动力疗法结合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各项对比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动力疗法结合手术在皮肤基底细胞癌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采纳。

  • 标签: 皮肤基底细胞癌 手术治疗 光动力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玫瑰痤疮病患用于精准脉冲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玫瑰痤疮病患,纳入区间段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通过计算机随机抽样分组,参照组执行常规药物疗法,纳入40例,实验组执行精准脉冲治疗,纳入4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前者的治疗有效性95.00%(38/40)更加理想,差异对比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对比,二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差异偏小,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玫瑰痤疮治疗中,运用精准脉冲治疗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精准脉冲光 玫瑰痤疮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玫瑰痤疮病患用于精准脉冲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玫瑰痤疮病患,纳入区间段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通过计算机随机抽样分组,参照组执行常规药物疗法,纳入40例,实验组执行精准脉冲治疗,纳入4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前者的治疗有效性95.00%(38/40)更加理想,差异对比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对比,二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差异偏小,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玫瑰痤疮治疗中,运用精准脉冲治疗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精准脉冲光 玫瑰痤疮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互联网+”的角度探讨医联体内药品供应管理的问题。方法:主要运用查阅文献法、系统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目前我院药品管理的现状,来对医联体的药品供应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医联体内基于“互联网+”的药品供应管理应重点从构建互联网云药房药品配送模式、统一医联体内药品目录、规范医联体内疾病诊疗方案等方面采取措施,利用信息化在医联体内建立一套长效统一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不仅有助于降低药品采购成本、方便患者够买药品,而且对实现同病同治的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互联网+” 医联体 药品 供应 管理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临床诊断中医学影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组成各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其具有较大的固有存储量、较高的访问频率和较快的增长速度,由此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技术瓶颈较多。随着医疗模式的变化、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的发展与全面推进的分级诊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传统影响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功能发挥与规模发展,且异地多医疗机构间的影响数据共享等问题的存在,对于其存储与应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标签: 互联网云平台 PACS 区域医疗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不仅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融入进了国民经济的各个板块,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之下,很多行业都作出了主动适应和转型升级,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基层医疗服务领域,目前随着居民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社区客观形势给医疗服务创新升级带来的影响,基层医疗服务业面临提质增效的要求,如果能够将互联网的优势嫁接其中,并且利用互联网良好的获客能力、信息传播和共享能力、互动能力,将有助于实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本文主要据此展开论述。

  • 标签: 互联网背景 基层医疗服务模式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