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程再造提高产后会阴水肿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会阴水肿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黄柏冷湿敷,后用红外线照射)与对照组(红外线照射,后用黄柏冷湿敷)。比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后24 h、48 h观察组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红外线照射 黄柏冷湿敷 会阴水肿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声带任克水肿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嗓音训练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内就诊的60例声带任克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手术治疗)和实验组(30例,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围手术期嗓音训练),通过嗓音障碍指标、嗓音声学评估指标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嗓音障碍指标更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F0、NHR、NNE更高,jitter、shimmer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围手术期嗓音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对声带任克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嗓音障碍,促进功能恢复,改善声嘶等症状,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声带任克水肿 围手术期嗓音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监测与目标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方法:在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监测中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并统计采血室空气、采血人员手部以及相关器械表面消毒质量,于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实施目标监测法,并比较 2018年与 2017年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2017年各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 2018年( P<0.05)。结论:常规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低于目标监测法,因此可将目标监测在采血室环境卫生管理中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真实性,从而保障采血质量以及献血者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常规监测;目标监测;采血室环境卫生消毒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outine monitoring and target monitoring 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Methods: the routine monitor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in the blood collection room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and the disinfection quality of the air, hands of blood collection personnel and the surface of related devices in the blood collection room was counted. The target monitoring method was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indicators between 2018 and 2017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each index in 201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2018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outine monitoring is lower than that of target monitoring in th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so the target monitoring can be popularized in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in blood collection room,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uthenticity of monitoring of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blood donor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时采取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内血肿周围水肿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10例患有脑出血(ICH)的病患。随机选择55例病患作为对照组,另外55例病患为研究组。入院时及入院24小时后对全部病患行CT检查,且对全部病患采纳常规的治疗,对照组给以普通的降压治疗,研究组给以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比较两组脑内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的大小。结果入院时,两组病患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肿周围水肿的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H病患采取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有利于缩小血肿周围水肿的体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 强化降压 脑出血 血肿周围水肿
  • 简介:目的:探索淋巴水肿过程中皮肤微淋巴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对37例淋巴水肿患者(原发性淋巴水肿26例,继发性淋巴水肿11例)行皮肤活检术,切取足背或上臂内侧全层皮肤,以正常人皮肤标本作为对照组(n=7),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平滑肌标志物α-SMA,计算每位患者α-SMA+淋巴管%(α-SMA+淋巴管数/淋巴管总数)、淋巴管密度、管腔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吲哚菁绿淋巴造影(ICGlymphography)检查淋巴管功能。结果淋巴水肿患者皮肤微淋巴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化”改变。原发性、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组α-SMA+淋巴管%分别为47.5%、73.2%(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两实验组管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淋巴管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于健肢淋巴管的影像学表现,淋巴水肿肢体均呈现出真皮反流的荧光影像。结论皮肤微淋巴管“肌化”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肢体淋巴水肿的重要病理改变,并参与疾病的演变。

  • 标签: 淋巴水肿 毛细淋巴管 平滑肌细胞 肌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与其相关症状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5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为乳腺癌术后发生轻度淋巴水肿,观察组为乳腺癌术后发生重度淋巴水肿。观察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症状的发生率及身心问题严重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淋巴水肿症状的发生率。对照组出现淋巴水肿症状发生率为80.56%,观察组出现淋巴水肿症状发生率为9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淋巴水肿症状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身心问题严重情况,对照组身心问题得分低于观察组得分。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与其相关症状随着淋巴水肿加重而越发严重。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症状发生率
  • 简介:摘要乳腺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女性的高发癌症类型,且患者也面临着难以根治的术后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当数侧肢体淋巴水肿。尽早发现并及时预防是抵御淋巴水肿的重要方法。本文分析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和乳腺癌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及体重等几大并发症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文献总结手术护理和物理疗法等护理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水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主要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时采取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内血肿周围水肿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 110例患有脑出血( ICH)的病患。随机选择 55例病患作为对照组,另外 55例病患为研究组。 入院时及入院24小时后对全部病患行 CT检查,且对全部病患采纳常规的治疗,对照组给以普通的降压治疗,研究组给以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比较两组脑内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的大小。结果 入院时,两组病患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入院 24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肿周围水肿的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对ICH病患采取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有利于缩小血肿周围水肿的体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 强化降压 脑出血 血肿周围水肿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的神经原性肺水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护理质量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总结了2001~2003年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神经原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保持环境安静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掌握吸痰时间和给氧浓度,以及合理的输液管理和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的神经原性肺水肿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原性肺水肿 护理质量与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消肿方对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 在 2018年 03月至 2019年 09月期间,选取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患者 6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均治疗三周,根据患者的肿胀小腿部周径、反流时间、活动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肿胀小腿部周径、反流时间、活动度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使用活血消肿方对治疗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水肿 活血 消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头皮水肿变形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1例有头皮水肿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制水枕垫于患儿枕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将患儿侧卧于暖箱内,头下不垫任何物品。结果经观察,两组新生儿头颅外观变形程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观察组病例发现自制水枕能有效减轻头皮水肿新生儿头颅变形程度,从而促进其正常生理机能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水枕 头皮水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5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确诊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79例,随机分2组,35例常规予以吸氧、利尿、强心及扩血管等治疗纳入对照组;44例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纳入观察组。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PaO2、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2.86%,组间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源性肺气肿治疗可有效促进低氧血症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对预防和治疗气管插管全麻拔管后咽喉水肿的疗效.方法:将全麻拔管后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45)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n=55)生理盐水漱口.比较两组改善咽喉水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咽喉水肿所致症状3d后消失15例占33.33%,5d后消失39例占86.67%;对照组咽喉水肿所致症状3d后消失8例占17.78%,5d后消失15例占33.33%;观察组与对照组雾化吸入治疗后3d与5d的疗效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提示氧气雾化吸入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水肿.

  • 标签: 气管插管 拔管后 氧气雾化吸入 咽喉水肿
  • 简介: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实体肿瘤,瘤周水肿(Pelltumondbrainedema,PTBE)是脑膜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几率约为50%-92%。PTBE加重了瘤体占位效应,破坏了血脑屏障及局部脑组织结构,并引起持久弥散性颅内压增高,使脑膜瘤患者术后治疗时间延长,因此PTBE的存在及程度可直接影响患者病程进展的速度、

  • 标签: 脑膜瘤 瘤周水肿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产程中宫颈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本院生产并发生宫颈水肿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仅常规观察产程的患者作为常规组,采用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的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不良分娩事件、宫颈口扩张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宫颈水肿消退时间为(1.6±1.1)h,宫口全开时间(1.5±1.2)h,各项指标与常规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为94.44%(17例),常规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为66.67%(12例),两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P<0.05);试验组不良分娩事件发生率为5.56%(1例),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4.44%(8例),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产程中宫颈水肿效果良好,可快速的缓解宫颈水肿情况,加快产程发展,并有效降低不良分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婴健康。

  • 标签: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 产程宫颈水肿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世界公认女性高发癌症,据统计,在美国每年都有近20万人被查出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癌。乳腺癌的治疗难度较高,且病程长,在治疗中难以根治,患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常见并发症有上肢体淋巴水肿。本文结合乳腺癌发病机制,以及术后上肢体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预防护理进展进行研究总结。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 上支淋巴水肿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9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 198 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调查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情况 ,198 例患者中有 46 例(23 . 23% ) 术后 并发淋巴水肿为病例组;其余 152 例(76 . 77% ) 未发生淋巴水肿为对照组。 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纳 入因素进行数据处理 ,确定危险因素 ,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患者的 BMI、文化水平、预防措 施、淋巴结清扫的级别与数目、疾病认知程度、肿瘤象限、术后放疗、切 口类型是乳腺癌手术患者并发淋巴水肿的相关因素 (P < 0 . 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手术切口、肿瘤象限、淋巴结清扫级别、疾病认知程度、术后放疗、预防措施欠缺是 乳腺癌手术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高危因素(P < 0 . 05)。 结论 乳腺癌术后并发淋巴水肿为手术切口、肿瘤象限、淋巴结清扫 级别、术后放疗、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多因素相互影响与作用 ,临床工作者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 ,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水肿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