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人群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本院行无痛胃镜检查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行常规胃镜检查者50例作为对照组,总结高龄人群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护理要点,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并发症发生率及检查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和检查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人群无痛胃镜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改善血氧饱和度、心率与血压水平。

  • 标签: 高龄 无痛胃镜 常规胃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选择住院分娩的孕妇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常规检查对对照组孕妇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发生早产、产后出血、妊娠期贫血以及妊高症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P<0.05;观察组出现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畸形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0.05。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以及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妊娠结局,从而保障了母婴的安全。

  • 标签: 产前检查 健康教育 孕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阑尾炎中的CT检查及其诊断作用加以评定。方法择取2014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间我院接收的疑似阑尾炎病人共89例,皆接收CT检查,并和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照。结果89例病人中,病理确诊单纯性阑尾炎共46例,化脓性阑尾炎共28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共8例,阑尾周围脓肿共7例;而CT诊断中与病理相符共85例,其正确率为95.51%。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检查中应用CT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且无创伤无疼痛感,安全可靠,值得普及。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CT检查 诊断作用
  • 简介:目的建立快速的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热原检查法。方法用特异性鲎试剂和非特异性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乙酰谷酰胺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乙酰谷酰胺注射液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将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稀释50倍以上,用特异性鲎试剂可消除干扰作用,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利用特异性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代替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热原检查是可行的。

  • 标签: 谷氨酰胺/治疗应用 注射剂 内毒素类/分析
  • 简介:急性阑尾炎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近年随着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超声检查逐渐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月行超声检查的871例疑诊急性阑尾炎病例资料,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阑尾炎 急性 诊断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对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采用麻醉药物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2018年3月期间行无痛胃镜检查的80例老年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单纯丙泊酚的麻醉,观察组则在此应用予以4mg氢溴酸高乌甲素的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于临床采用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丙泊酚对行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的麻醉,可有效减少对于丙泊酚的用量,并具有较快的麻醉起效时间与理想的临床麻醉效果。

  • 标签: 老年 无痛胃镜检查 麻醉药物
  • 简介:电子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该项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痛苦或配合欠佳,而导致检查失败。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诊疗质量,我科自2005-03开展了无痛肠镜检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结肠镜检查/护理 麻醉 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体检中甲状腺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份——2017年10月份进行健康检查中发现86例甲状腺疾病并确诊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度。结果两组患者甲状腺疾病肺部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实施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86.05%(37/43),较比观察组93.02%(40/43)的符合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体检中对体检对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作为日常筛查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方式,其符合率较比手诊、核磁共振的准确率有明显的提高,且有效的降低相关费用,对其健康具有较强的保障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76例宫颈癌病变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分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纳冷刀锥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纳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研究组较少,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较短,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可有效缩短宫颈癌病变患者的治疗时间,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本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在分析实施传统质量控制对策的时期,作为对照组;另选自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本院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在分析实施质量控制对策的时期,作为观察组,每组各随机抽取500例尿液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时期当中,尿液检测的标本情况,从中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制定质量控制对策并于2013年11月开始实施,对比观察两组尿液检验报告的质量,统计其合格概率。结果观察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为98.00%,对照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为82.00%,观察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液检验报告的合格概率(P<0.05)。结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检验质量,确保尿液常规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 标签: 质量控制 尿液常规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实验教学对医学检验专业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通过总结近几年来教研室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学员下点实习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并进行综合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员实验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员综合能力,以适应临床岗位任职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

  • 标签: 综合实验 检验医学 强化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集的3366例患者的输血血样标本。对所有输血标本均进行输血血型鉴定(ABO、RhD血型)和抗体筛查,并对血型鉴定结果和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19例标本属于手术室备血,占比71.87%。3366例标本中,检出A型血35.74%,B型血12.57%,O型血40.67%,AB型血11.02%。检出RhD阴性1.52%,其中妇科15例,产科21例,泌尿外科8例,胸外科4例,血液科2例,传染科1例;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0.31%。结论临床输血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有利于及时发现不规则抗体,同时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 标签: 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病变的临床效果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共108例宫颈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HR-HPV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临床效果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麻醉患者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从最大氧耗、代谢当量、其他评估指标上分析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式,得出具体的结论。结果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围麻醉期,运动承受能力是一个独立性预测因素,目前,临床中常常根据患者自述运动频度和强度来评估患者的体能,该种方式简单易行,可以与其他相关因素一起评估患者手术安危情况,这可以采用代谢当量水平评估法与Duke活动状态指数评估法。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体能评估已经在临床麻醉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在周围心血管疾病、指导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麻醉中寻求简便、优质的评估方式是近年来术前体内评估的发展趋势,体能评估简单、便捷,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麻醉 体能评估 围麻醉期 心血管事件 预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用于院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救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8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0%,比对照组患者高16.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0%,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8.0%,二者相差14.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抢救时间短,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 院前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临床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受血者输血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撷取的1130例受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输血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1130例受血者,HbsAg、HCV-Ab、TP-Ab、HIV-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2%、1.33%、1.59%、0.18%,总阳性检出率为13.72%。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对患者四项血液传染指标实行检测,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受血者 输血 血液传染指标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检验分析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在实验误差中,分析误差约占70%2。因此,保证分析质量,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针对这一现状,该院检验科与相关科室及人员,就影响检验分析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 标签: 医院实验室 检验分析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标本临检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检验仪器进行校准后,随机抽取5支血常规标本标准品将其编号1——5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混匀后分别静置0秒、10秒、20秒、30秒、40秒,并分别进行10次检验,对5份血常规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混匀后静置时间为0秒的血常规标本RBC、Hb、WBC及PLT检验结果均值最低、变异系数最大并且与靶值的偏差最大;混匀后静置时间为10秒和20秒的血常规标本,其RBC、Hb与靶值最为接近,偏差最小并且变异系数相对较小;混匀后静置时间为30秒和40秒的血常规标本,其RBC、Hb均值增加,同时与靶值偏差增加;WBC及PLT在血常规标本混匀后静置时间为10秒至40秒之间的均值、变异系数以及与靶值的偏差均不存在明显变化。结论将血常规标本混匀后静置时间10秒或20秒,RBC、Hb、WBC及PLT参数最稳定,其变异系数和偏差最小,所以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推荐将血常规标本进行混匀后静置10秒至20秒再进行检验。

  • 标签: 血常规标本 临检前 混匀静置时间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病变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5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60例本院收治的早期胃癌及癌病变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对照组(n=40),给予实验组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病变的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教育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方式及时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本院的18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教育组及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宣教,教育组进行透析教育,记录两组病患一般资料、首次选择透析方式及开始透析时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教育组和常规组首选透析方式存在差异(p<0.01);教育组遵从医师建议选择透析方式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开始透析时观察组K+及SCr比常规组低,CO2CP及Hb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透析教育能够促使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提高病患依从性及积极性,使得病患可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透析。

  • 标签: 透析方式 透析时机 透析前教育 终末期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