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破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则在次基础上,给予破理论学习,对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安全事件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不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15.00%,而对照组对应的不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37.50%。实验组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破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不良安全事故的发生平频率,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水平。

  • 标签: 破窗理论 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骨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小骨开颅清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经两种护理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骨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清除血肿效果,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辅助手术与小骨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接受小骨开颅手术,观察组(n=20)接受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ADL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3.84±1.63分,对照组为11.05±1.7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2.11±0.73分,对照组为2.65±0.66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可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其疗效优于小骨开颅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良好,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神经内镜
  • 简介:摘要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手术中全身麻醉中常见镇痛剂药物。药效作用大,且起效速度快,在术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小骨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中,对患者进行麻醉用药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对手术中的创伤性疼痛有很强的镇痛作用,且带来的副作用较小。本研究中,选用瑞芬太尼在小骨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 标签: 瑞芬太尼 小骨窗开颅手术 脑出血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治疗切换点时间。方法将收治的150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对照组应用肺部感染完全控制作为时间。观察组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作为切换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PaCO2,心率以及PH值无明显变化,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主要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两组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5)。但是在重新插管率方面不存在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所导致的严重呼吸衰竭可采用拉斯哥昏迷评分作为时间,将早期拔管更改为无创通气,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治疗切换点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骨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84例脑出血患者(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信封随机法对84例患者进行分组。甲组42例患者应用小骨开颅术治疗,乙组42例患者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研究对比两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10%、19.05%,和乙组患者无显著区别,P>0.05;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小骨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均具有较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均较高,但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少。

  • 标签: 小骨窗开颅术 钻孔引流术 脑出血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选择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有疗效确切及血肿清除率高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即在6~12h内进行手术,6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即在6h内进行手术。结果治疗组采用的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总有效率为98.41%,与对照组相比较好,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超早期小骨微创脑出血清除术能降低死亡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超早期 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74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87例,小骨开颅术治疗)和观察组(87例,微创穿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并发症、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结果临床观察,手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ADL评分及MMSE改善有效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率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术可以在没有增加术后死亡率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中等脑出血量高血压患者 微创穿刺术 小骨窗开颅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小骨显微手术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HCH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分别选取发病后6~24h内和6h内行小骨显微手术,比较两组疗效和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展。结果实验组手术疗效优良率(83.33%)高于对照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10.61±2.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26±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后6h内行小骨显微手术对HCH患者预后水平和神经功能都有显著改善功效,是最佳手术时机。

  • 标签: 小骨窗显微手术 手术时机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小骨开颅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治疗措施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小骨开颅术。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价值优于小骨开颅术的价值。

  • 标签: 微创钻孔引流术 小骨窗开颅术 高血压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