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中的高危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104例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情况好转,治疗后60日结石清除率为90.38%,其他患者经再次治疗后,结石清除率为100.00%,并且术后无不良情况发生。结论多数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能够在短时间的治疗后得到好转,但是不排除转化为感染性休克的可能,需要医护人员提高警惕,对患者进行及时且快速的诊断,并给予抗生素进行感染源控制和进行血流动力学的复苏。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在预防LASE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受的8例眼底激光手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资料,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预防LASEK术后视网膜脱离,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视网膜脱离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内所有患者眼底情况均比较稳定,未出现视网膜脱离情况;术后12个月出现1例眼压升高,1例出现眼干症。结论在LASEK术前对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情况,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眼底激光治疗 视网膜病变 LASEK手术 视网膜脱离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UE)与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细针穿刺确诊为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128人,纳入检查的颈部淋巴结数目为214枚,分别用高频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判断以上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两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高频超声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90.0%,准确度85.5%;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度为96.3%;特异度93.8%,准确度9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方面评价效果好,且弹性超声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高频超声。

  • 标签: 弹性成像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采用组织追踪成像(TTI)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的心肌收缩期及等容收缩期的运动。方法:85例因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前1周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TI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0例,各支冠脉狭窄程度均〈50%)和冠脉狭窄组(35例,至少1支冠脉狭窄程度≥75%)。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肌收缩期运动呈梯度递减的抛物线样位移曲线,等容收缩期运动呈现为以正向为优势的双向位移曲线或单正向位移曲线,收缩期峰值位移(Dsys)从二尖瓣环处向心尖段递减,等容收缩期峰值位移(Divc)从基底段向心尖段递减。冠脉狭窄组Dsys的递变规律与对照组一致,但Dsys减小(P〈0.05),多个节段的Divc值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部分节段的Divc递变规律消失。此外,冠脉狭窄组患者中出现收缩后最大位移(Dmax)者较多。结论:冠脉狭窄时,Dsys及Divc均受影响,且多出现收缩后收缩现象。采用TTI定量评价左心室长轴运动可能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组织追踪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等容收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MRI 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40 例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20 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诊断 (MRI) 和 MRI 扩散张量成像诊断 (DTI) ,对比两组受试对象的 ADC 值、 FA 值、纵向本征值 (λL) 、横向本征值 (λT) ,并对比 MRI 和 DTI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ADC 值、 λL 值、 λT 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 FA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 DTI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 MRI 诊断 , 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MRI 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良好,不仅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且还能对脊髓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从而能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MRI 扩散张量成像 脊髓型颈椎病 慢性脊髓损伤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应用内耳磁共振水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6例,分别对患者进行内耳磁共振水成像、颅核磁共振及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三种检查的诊断情况。结果内耳磁共振水成像对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为89.29%,颅核磁共振的诊断阳性率为53.57%,颞骨高分辨率CT的诊断阳性率为62.50%,内耳磁共振水成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检查方式。结论内耳磁共振水成像能够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提供较为客观的诊断信息,诊断的准确率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内耳磁共振水成像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CT灌注成像资料和CT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经比较,镜像区与患侧的CBV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CBF水平高于患侧,MTT低于患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不同分期的CBV无明显差异,但Ⅰ期的CBF高于Ⅱ期,而Ⅰ期MTT低于Ⅱ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经比较,CT血管造影显示,有43例为责任血管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37例异常,阳性率为86.05%;CT血管造影显示,有13例责任血管无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4例异常,阳性率为30.7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流动力学诊断中,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在对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适合临床进步推广应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放射学异常颈髓损伤的早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选取560例患有急性颈椎损伤的患儿,对其临床和放射学的影像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再在560例患儿中,选取普通平片和CT扫描检查均无异常的进一步行磁共振(MRI)检查并对比结果。结果有32例患儿入选,年龄3~18岁,平均年龄(10±2.55)岁,均以交通事故及跌落上为主要受伤原因。该32例患儿经MRI检查,发现10例正常,22例异常。结论MRI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但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结果,早期未见显著异常的患儿,仍有必要及时复查。

  • 标签: 创伤,神经系统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诊断与治疗后治疗效果评估应用的进展情况。方法根据功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诊断与治疗当中应用的现状,对功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进行分析,分析功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患者治疗与预后当中的临床价值,与改进方法等。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属于目前唯一一种能够在活体组织当中实施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方式,组织水分子运动情况可以有效反应促组织结构特征,近年来,对腹部脏器检查的应用频率逐渐升高。结论功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诊断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肝癌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促进临床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功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肝癌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对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患者在治疗前单纯采用CT平扫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另外23例在治疗前采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组)。对比两组病情诊断结果与手术治疗后确认结果的符合率、病情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对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T平扫 CT血管成像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老年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与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已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手术前施行CT检查,给予研究组手术前施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研究组检查确诊率为98.00%,检查漏诊率为2.00%,无发生误诊;对照组检查确诊率为80.00%,检查漏诊率为14.00%,误诊率为6.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CT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联合检查的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显著高于DCE-MRI和DWI,联合检查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显著低于DCE-MRI和DWI(P<0.05);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DCE-MRI和DWI(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诊断乳腺癌中均具有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使用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乳腺癌,能够使检查诊断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适宜广泛应用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中。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基础研究相应高分辨磁共振(MRI)特点,探讨其对临床干预的指导意义。方法用彩超筛选出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行高分辨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Ι、T2WΙ、质子加权成像(PDWΙ)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等。结果90例斑块中44例(49%)有脂质坏死核心,脂质坏死池在T1WΙ、T2WΙ、PDWΙ上呈高信号,在3DTOF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16例(18%)出现钙化,钙化部分在各序列上均呈低信;15例(17%)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内出血随着出血时间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信号;8例(9%)出现斑块合并有纤维化,纤维化在3DTOF上呈等信号,在T1WΙ、T2WΙ、PDWΙ上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7例(7%)出现斑块合并血栓,“黑血”技术T1WΙ、T2WΙ对血栓较敏感。结论高分辨MRI不同序列检查可以显示斑块结构特点及成分特征,可以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分辨率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截石位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我院收治的4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截石位与改良截石位进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碎石取石成功率(72.73%)低于观察组(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利于针对上尿路结石疾病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临床疗效的改善,能显著提高碎石取石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改良截石位 尿道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上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患者70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患者35例,采取的是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对照组中患者35例,采取的是电切镜冷刀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方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6.9±7.8),比对照组时间更长(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5±5.4),较对照组更少(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照组患者的85.71%(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手术操作简便,并且创伤性和出血量更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输尿管镜 钬激光术 尿道狭窄 尿道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点式直线偏振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性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20例(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在60-83岁。随机分成二组,每组60例,第一组(观察组)采用点式直线偏振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第二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采用点式直线偏振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1个疗程的,治愈17例(28.3%),疼痛显著缓解25例(41.7%),疼痛缓解18例(20%),无效0例(0%)。对照组60例患者中,治愈2例(3%)疼痛显著缓解23例(38.3%),疼痛缓解29例(48.3%),无效6例(10%)。结论点式直线偏振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方法无创伤,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并发症,本治疗方法作为疼痛治疗的新式武器和新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替代疗法,深受老年患者的欢迎。

  • 标签: 老年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高功率绿激光汽化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及方法。方法通过对8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高功率绿激光汽化术治疗的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护理,术前行充分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出院时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定期规律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大出血和电切综合征(TURS),均未输血,无术后出血发生,术后均未出现原有系统疾病加重。术后3例出现暂时尿失禁,经盆底及肛提肌训练后恢复;发生尿路感染4例,经多饮水以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75%。术后所有患者随诊6个月,疗效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7.50%。结论我们认为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龄 高危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高功率绿激光汽化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予以CO2激光与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8月-2017年1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8例,CO2激光)和治疗组(37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观察临床疗效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91.67%的有效率同观察组的91.89%,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5.56%的复发率同观察组的5.41%,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7.29±1.09)d的住院时间同观察组的(7.31±1.05)d,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9.97±1.34)ml的术中出血量同观察组的(10.02±1.04)ml,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25.56±2.12)min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的(43.23±3.81)min(P<0.05)。结论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中CO2激光与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均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势,但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手术耗时明显更低。

  • 标签: 早期声门型喉癌 CO2激光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我院皮肤门诊收治的黄褐斑患者21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利用强脉冲光进行照射结合敏白灵产品激光修复及淡斑系列产品治疗,对照组利用传统激光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利用分光光度计将额头与颧骨高处位置L值加以测定,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上述两位置L值有所提升,治疗组比对照组提升幅度要大,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对照组总满意率为28.30%,治疗组为50.47%;经过四次治疗后,对照组满意率为76.42%,治疗组为98.1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能结合敏白灵激光修复及淡斑系列产品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式,有着副作用小,安全性强的特征,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黄褐斑 激光治疗 强脉冲光结合敏白灵激光修复及淡斑系列产品治疗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从2014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3例肝硬化疑似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均进行上消化道内镜和多层螺旋CT检查,筛查出42例食管静脉曲张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相关信息。结果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有过出血史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EV)最大直径、胃左静脉(LGV)直径明显大于无出血史的患者;另外,根据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有过出血者中Ⅲ级的人数多于无出血史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测食管静脉曲张最大直径、胃左静脉直径,以及食管静脉曲张分级,能够更好的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

  • 标签: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