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相关风险以及母婴结局。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存在剖宫产史将其分为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产妇入院后均行剖宫产术,记录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的出血量、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临床结局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的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5.0%、17.5%、42.5%、20.0%,剖宫产率、子宫切除率、死亡率分别为100.0%、35.0%、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57.5%、20.0%、30.0%、10.0%,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分娩后存在出血量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风险,且母婴结局较差,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到孕期早期诊断、监测及紧急抢救,对改善母婴预后十分有利。

  • 标签: 瘢痕子宫 中央性前置胎盘 妊娠结局 预后
  • 简介:摘要评估longinterspersednuclearelementtype1(LINE-1)去甲基化水平作为肝癌风险检测指标的有效性。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和亚组分析对LINE-1去甲基化水平进行评估。纳入的7项研究2135例样本中,肝癌的LINE-1去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和血液样本分析显示LINE-1的去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其中,血液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检测法研究显示LINE-1的去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研究仅对样本来源和检测方法与肝癌LINE-1去甲基化进行分析,为不同样本来源和检测方法分析LINE-1甲基化提供了新证据。

  • 标签: 肝癌,长散布核元件,甲基化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再评价报告(PRER)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文章首先阐述了PRER在加强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其在监测产品安全性和优化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山东省注册人提交的PRER的实际案例分析,揭示了当前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撰写质量不高和风险意识不足等。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提高注册人的重视程度、制定审核细则、加强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互通,以及完善相关法规,旨在提升PRER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加强医疗器械的监管和风险管理

  • 标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PRER,风险管理,监管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输液中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输液治疗患儿15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8例,分别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输液不良事件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28%(1/78)、8.97%(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分别为97.44%(76/78)、89.74%(70/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输液风险控制中,引入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模式,有助于输液不良事件问题的控制,且可帮助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输液 静脉渗出 分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安全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3月诊治的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94例进行护理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引流管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引流管意外事件。结果研究组共出现5例意外事件,对照组出现18例意外事件,研究组的引流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能够提升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的安全性,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提升预后,发挥了积极的护理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干预 前列腺增生术 引流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病房护理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关的护理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纳的10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0例产妇。实验组的产妇进行风险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普通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顺产情况,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以及两组产妇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的顺产情况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的情况极少,实验组的产妇满意程度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病房中的风险因素很多,对产妇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顺产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护患纠纷。

  • 标签: 产科病房 护理风险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气管镜活检出血风险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90例气管镜活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护理,干预组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干预组满意率、应激水平情况、气管镜活检平均时间、气管镜活检的配合度、出血的例数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气管镜活检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效果好。

  • 标签: 护理干预 气管镜活检 出血风险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的风险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6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及同时期收治的61例非瘢痕子宫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有41例阴道试产成功,20例产妇选择再次剖宫产,成功率为67.21%。观察组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在进行阴道试产前,需正确评估妊娠期子宫瘢痕的愈合情况及是否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做好风险对策,减少并发症,提高阴道分娩率。

  • 标签: 瘢痕子宫 妊娠 阴道试产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在胃肠镜检查中应用 PDCA模式后护理风险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实施 PDCA模式前后接收的进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的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实施 PDCA模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组之间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CA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工作指标的各项评分,进一步发挥出护理工作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使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模式 胃肠镜检查 护理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选择两年间来本院就诊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样本,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进行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100例手术患者选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采取风险预防护理,视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处理后,发现观察组手术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投诉率中,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综合测评成绩要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只有加强护理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才能给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缺陷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性疾病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把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这1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患者。参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感染护理程序,试验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目标性监测模式。把两个组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排名前三位的感染病原体类型、护理风险因素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分别是2.00%(1/50)、4.00%(2/50),与参照组50例患者的14.00%(7/50)、16.00%(8/50)比较,均明显更低,两个组以上数据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有进一步探析的价值;100例患者最易感染的病原体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泌尿道插管感染(35.00%)、滥用药物(23.00%)、护理差错(17.00%)和自身基础疾病(25.00%)。结论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内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因素与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肾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出现1例褥疮与1例感染,发生率为5.1%;对照组出现3例褥疮、2例跌倒与3例感染,发生率为20.5%。在数据对比上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需要针对护理风险展开,是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风险 相关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优生检查高风险人群评估和随访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受孕前优生检查并被检查为高风险人群者,对其进行评估和随访。结果高风险因素主要涉及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遗传因素、血型不符以及其他等方面;后期随访时未孕者158例,健康分娩者142例,因高风险因素自愿流产者64例,自然流产16例,产后死亡2例,治疗性引产5例,已孕未出生者71例,无先天缺陷儿出生。结论对备孕夫妇进行孕前优生检查可提高生育质量,降低新生胎儿的出生缺陷率,有利于出生人口素质的提升。

  • 标签: 孕前优生检查 高风险人群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分析其预防及防范处理。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一年内所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00例,并将以50对50的比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中给予患者正常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处理,而对照组患者则不采用风险防范措施。结果经过不同的实验组对患者的护理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风险防范的实验组在总满意度与医疗失误发生率等方面投都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妇产科护理由于各项原因存在着一定风险,为降低风险的发生度,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程度。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风险预防 防范处理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风险问题和相关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收治190例的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按照护理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率为2.11%,相较于对照组的9.47%,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比较高,需要结合风险管理护理模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 标签: 消化内科 老年病人 护理安全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和风险的应对方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诊抢救室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62例,整理患者的相关资料,研究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的护理原因。结果本次研究中,1级医疗事故出现4例(发生率为6.52%)、2级医疗事故出现6例(发生率为9.68%)、3级医疗事故出现22例(发生率为35.48%)、4级医疗事故出现28例(发生率为45.16%)。其中,出现11例医疗纠纷。护理因素57例(发生率为91.94%),患者因素5例(发生率为8.06%)。结论加强急诊抢救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可以降低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的几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老年危重患者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病房护理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纳的16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80例产妇。实验组的产妇进行风险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普通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顺产情况,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以及两组产妇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的顺产情况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的情况极少,实验组的产妇满意程度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病房中的风险因素很多,对产妇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顺产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护患纠纷。

  • 标签: 产科病房 护理风险 护理对策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相应的有效安全防范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60岁以上老年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安全防范的措施。结果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主要为老年生理心理特殊,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烫伤,压疮、感染等。结论针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诸多风险因素,总结了相关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泌尿外科 老年患者 护理风险 安全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ICU护理风险的规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本院ICU病房2017年2月-2018年2月所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患者人数20例。其中,对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B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护理满意度为70.00%,低于B组护理满意度的95.00%;A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00%,明显高于B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的5.00%,P>0.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降低临床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ICU护理风险 风险规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采取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方式对采血效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间于我院体检的人员10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的采血护士进行常规的岗前培训,对观察组患者的采血护士在此基础上,加强扎针训练、风险防范、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体检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调查对象进行采血护士护理服务的水平、态度及体检环境等因素的调查评价,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对采血护士的护理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治疗环境等要素的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进一步提升采血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采血服务流程,可以较好的满足体检人员的需求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采血护士 体检 人性化服务 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