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PDOX联合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VX-2胃癌并幽门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40只健康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VX一2肿瘤细胞悬液建立鼠VX-2胃癌并幽门梗阻模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疔治疔.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PDOX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大鼠各区域腹膜癌指数情况,腹水量、荷瘤质量以及生存期,脏器受累情况。结果研究组大鼠各区域腹膜癌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鼠腹水量与荷瘤质量分别为(8.21±2.75)mL、(14.52±4.49)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9±3.40)mL、(23.11±7.11)g,而研究组生存期为(54.23±18.0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8±12.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鼠肺受累、盆腔受累以及肠壁受累占比分别为30.0%、25.0%、2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60.0%、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OX联合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VX-2胃癌并幽门梗阻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延长大鼠生存期,且有利于降低器官受累情况,安全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幽门梗阻 PDOX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 简介:目的了解血糖、血脂及胆碱酯酶活性在老年脂肪肝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老年脂肪肝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年脂肪肝组(A组)血清胆碱脂酶活性、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非脂肪肝组(B组)显著增高。老年脂肪肝组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及肥胖症等显著多见于非脂肪肝组。结论老年脂肪肝病人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增高是其特征。

  • 标签: 老年人脂肪肝 相关疾病 血糖 血脂 胆碱酯酶活性
  • 简介:肝脏的外分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参与消化吸收以外,人体内大量化合物的代谢都需肝脏的处理并由胆汁排泄,这个外分泌过程就需要肝胆转运系统的参与,肝脏的转运系统中包含着许多的载体蛋白,这些载体蛋白与肝炎,肝内胆汁郁积,肿瘤化疗药物的耐受以及多种肝脏遗传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所要综述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themuhidrugresistanceprotein2,MRP2)就是这类载体中的一个.目前关于MRP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RP2介导的肿瘤耐药以及MRP2缺乏所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这两个方面.本文从MRP2的结构功能、与肿瘤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MRP2缺乏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以及MRP2表达障碍时MRP3对其代偿作用等方面,对MRP2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外分泌功能 载体蛋白 肝脏遗传性疾病
  •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POI)并不罕见,其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缓预后。目前关于POI危险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发生PO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3年3月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集18项POI可疑危险因素,筛选POI发生相关因素,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187例患者纳入研究,31例(16.6%)发生POI,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肺病(COPD)史、白蛋白水平、直肠肿瘤、回肠造瘘与POI的发生相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结直肠癌POI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永久结肠造口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永久结肠造口患者中选取64例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干预组(n=32,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3、6个月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4.432、11.977、11.469,P<0.05);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OAS量表中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个月时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固定,每日排便次数1-3次患者例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永久结肠造口患者连续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教育,可使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造口 连续护理 自我管理教育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大肠癌的治疗手段有较大的改进,但其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是患者预后差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过程除受传统的黏附分子、蛋白水解酶的调控之外.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microRNAs等多种因素的参与也越来越受重视。因此,研究这些因素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对其预后的估计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侵袭转移 趋化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 MICRORNAS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发病机制复杂且预后极差。HBV高水平复制引起的免疫损伤是肝衰竭发病机制的重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应用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等在HBV相关肝衰竭的抗病毒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 标签: 肝衰竭 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 简介:迄今为止尚无可靠的HBV体外感染系统和实用的动物模型,严重阻碍了其相关研究。因此建立生物学背景清晰、易于获取、经济适用的小动物模型尤为重要。目前有关HBV感染模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鼠方面,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BV复制感染的小鼠模型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5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有腹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血肌酐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肾损伤观察组和无急性肾损伤的对照组,回顾分析入选病例基础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肝脑病发生率为50.4%,对照组为10.1%(P<0.01);观察组自发性细菌腹膜炎和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4%和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2%和19.3%(P<0.05);观察组血钠、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28mmol/L、391.8μmol/L和9.33×10^9/L,均显著低于或高于对照组的136.8mmol/L、51.58μmol/L和3.9×10^9/L(P<0.05);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为(34.2±1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16.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肝脑病、低血钠、总胆红素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白细胞计数均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伴有肝脑病、感染、低血钠、高胆红素血症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是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212例,术后发生感染31例。应用多变量Locale回归分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1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基线年龄〉60岁和血清白蛋白〈35g/L者比例显著高于181例术后未感染患者(p〈O.05);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与未感染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e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360岁、白蛋白水平〈35g/L、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延迟为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早期排气排便,以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部分切除术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PACPA)属血管活性肠肽(VIP)家族的脑肠肽,它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并参与许多胃肠功能的调节。在胃粘膜细胞及十二指肠、胰腺等组织细胞上存在有PACAP受体;研究亦发现,胰腺癌细胞膜上也表达PACAP受体,提示它可能与某些消化系肿瘤有一定关系,但是在胃癌细胞膜上是否存在PACAP受体,尚未见报道,本文对

  • 标签: 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 胃癌细胞 PACAP受体 消化系肿瘤 胃粘膜细胞 血管活性肠肽
  • 简介:肾功能不全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使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现就急性脑血管病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几个相关因素进行讨论。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并发症 肾功能不全 脑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142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其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提示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12、18、24h分别测量血压共三次,取平均值为患者术后第1天血压,据血压情况分为血压升高组及血压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血压升高危险因素。结果142例患者术后第1天共发生血压升高68例(47.9%)。两组患者在性别、切口缝合方法、疼痛程度、导尿舒适程度、镇痛泵适用与否、咳嗽情况等方面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女性、无减张切口缝合方法、VAS评分≥5分、导尿不适感、无镇痛泵使用、咳嗽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升高的高危因素。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血压升高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针对HBsAg小发卡RNA(shR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以观察该病毒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表达针对HBsAg的shRNA定向克隆到pAAV/U6-hrGFP质粒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AAV-shHBs-hrGFP);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该质粒与包装质粒pAAV-RC和辅助质粒pHelper共同转染AAV293细胞,进行rAAV-shHBs-hrGFP重组病毒包装。收获病毒感染HepG2.215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酶切鉴定、测序结果表明,pAAV-shHBs-hrGFP载体成功构建。包装收获的rAAV-shHBs-hrGFP病毒液可以感染HepG2.215细胞,并且可以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结论制备的rAAV-shHBs-hrGFP病毒载体能够抑制HBV在体外的抗原表达。

  • 标签: HepG2.215细胞 腺相关病毒2 RNA干扰 HBSAG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经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EVLS)根除治疗后影响复发的因素。方法对61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EVLS治疗达到根除标准后随访2年,依据复发时间分为高危组(24月内复发)与低危组(24月内未复发),收集食管静脉曲张经内镜治疗达到根除标准时患者的生化及随访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内食管静脉曲张复发24例(39.3%),未复发37例(60.7%);高危组与低危组在出血、脾功能亢进、糖尿病和中/重度腹水的发生率以及Child-Pugh评分、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超声测量门静脉直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史、中/重度腹水和糖尿病病史(OR值分别为9.7,6.5和10.8)是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血、中/重度腹水、糖尿病是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应积极随访和再治疗。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根除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胆汁酸在脂类的消化、吸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顶端钠离子/胆汁酸转运体(ASBT)位于回肠刷状缘侧,发挥重吸收胆汁酸的作用,对于维持机体胆汁酸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ASBT的表达调控及其与肠道炎症、肿瘤、肠道分泌、运动和感觉功能、肠道微生态、肠-肝轴等关系的研究提示其在一些消化道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这些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胆酸类 顶端钠离子/胆汁酸转运体 炎症 肿瘤 微生态 肠-肝轴
  •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与CRC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方法: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CRC基因芯片GSE32323、GSE21510、GSE9348数据集,使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在DAVID数据库中对差异表达基因行GO和KEGG分析。应用STRING、Cytoscape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CRC的核心基因。结果:在三个数据集中共筛选出834个CRC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76个上调基因和456个下调基因。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裂、增殖、代谢等过程。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p53通路和细胞外基质蛋白通路。PPI网络共筛选出20个核心基因。结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基因芯片进行分析可为CRC发病机制、肿瘤标记物的筛选和治疗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生物信息学 微阵列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