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伽玛刀双靶点与单靶点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单靶点与12例双靶点治疗的经验。均使用Leksell—B型伽玛刀,准直器4mm。双靶点者靶点分别置于叉神经根脑桥进入区和近叉神经半月节处,单靶点者仅置于叉神经根脑桥进入区。两组均为中心剂量70—9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将20%等剂量线限定在脑桥表面,使脑干表面剂量小于16Gy。结果随访12~114个月,平均66.4月。单靶点组有效223例(94.5%),无效13例(5.5%),复发14例(5.9%),发生并发症9例(3.8%)。双靶点组有效12例(100%),发生并发症4例(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以双靶点者为高(P〈0.05)。结论双靶点治疗不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反而可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当叉神经根紧贴脑桥或受压变形时,为弥补单靶点可能引起的叉神经受照不足,可使用双靶点治疗。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术后癫疒间复发后,添加奥卡西平或拉莫嗪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疒间效果。方法以治疗前3个月癫疒间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12个月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应用奥卡西平或拉莫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12个月后,患者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者分别为89.2%和89.7%,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或拉莫嗪联合丙戊酸钠两组间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3%,拉莫嗪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1%,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卡西平或拉莫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疒间复发疗效确切,副作用拉莫嗪组明显低于奥卡西平组。

  • 标签: 奥卡西平 拉莫三嗪 癫疒间
  • 简介:作为老一代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曹文秀虽已离任多年,但他仍然在关心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在护士节来临之际,曹老在家中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仍然对学习充满热情,谈话中流露出对护理事业的关怀和期望。摊开的书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颜色的字。老骥伏砺,曹老一直思考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管理工作的未来。他说,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转变理念。

  • 标签: 护理事业 宣武医院 副院长 管理理念 北京市 护理管理工作
  • 简介:张洪君1955年1月出生,1975年参加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护理部主任。经过一步步的努力,她的能力、水平和敬业精神得到全院上下的一致好评。她3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断创新,执着追求,在护理服务、管理和教学科研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促进了医院护理专业的发展,得到医院和同行的认可。

  • 标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护理部主任 科护士长 敬业精神 无私奉献 护理服务
  • 简介:这次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是推进城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交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经验,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和要求,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工作会议 统一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副总理 摘要
  • 简介:目的: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提高查房质量。方法:对带教老师采取强化培训规范查房流程,反复实践,通过监督评价保证查房质量。结果:实施规范教学查房显著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提高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实施规范的护理教学查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规范 教学查房 实践
  • 简介:2008年,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国立慢性疾病合作中心发布了针对急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与初始治疗指南,该指南的特点是不仅包括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证据,而且包括了卫生经济学的内容,为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另外,该指南考虑到患者的选择和想法,详述研究的争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是2008年发布的众多指南中较为详细的指南。本刊刊出本指南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指南 英国
  • 简介:目的分析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时侧块关节的形态学变化与脱位的维特征。方法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患者36例行螺旋CT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传送至维可视化工作站,重建颅颈交界区维模型,按照骨性畸形、寰齿关节、侧块关节的次序观察骨性畸形及寰枢椎脱位的维特征。结果寰枢侧块关节呈关节滑脱者57侧(79%)、关节整体变形前倾者61侧(85%)和关节面分离者11侧(15%)。对照两侧对称或不对称侧块关节的形态变化与脱位时寰椎与枢椎的维位置关系,本组寰枢椎脱位的维分型可归纳为种:对称型(14/36例,39%),为两侧寰枢椎侧块关节呈大致对称的关节滑脱和关节整体变形前倾;旋转型(13/36例,36%),为两侧寰枢侧块关节呈显著不对称的关节滑脱和关节整体变形前倾;分离型(9/36例,25%),为至少一侧侧块关节出现关节面的完全分离。结论寰枕融合畸形时先天性的关节发育异常、继发的关节变形以及韧带的疲劳拉伸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是寰枢椎脱位发生的根本原因。采用维可视方法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寰枢椎脱位及寰枢侧块关节形态.对于手术决策和内固定方案选择等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寰枕融合畸形 脱位 三维可视化
  • 简介:2008国际护理学术会议于10月日~13日在北京大学第医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第医院承办。北京大学第医院护理部经过精心筹备的这次大会也是全院护理人向院庆50周年的献礼。

  • 标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护理学术会议 国际 医院管理 医院护理部 研究所
  • 简介:  在美国,卒中是男性也是女性的第大死亡原因,但性别差异究竟缘起何处至今还悬而未决.女性卒中的发生一般要晚于男性,某些性别差异可能与此有关,但是,即使经过年龄因素调整,我们仍发现女性卒中的预后要比男性差,如:女性较男性有更高的卒中致残率,比男性更有可能在卒中后需要护理和照料,在精神和智力方面功能缺损更严重.女性的特异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口服避孕药以及应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 标签: 女性卒中 卒中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美国
  • 简介:对于成组设计一元定量资料,人们常用成组设计一元定量资料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事实上,这里所提及的常用的假设检验都属于一般的差异性检验方法。然而,在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还有3种特殊的假设检验方法,即非劣性检验、等效性检验和优效性检验。本文将介绍这3种特殊检验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 标签: 样本含量估计 检验效能 定量资料 成组设计 假设检验方法 非劣性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骨保护素(OPG)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以及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联疗法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50例)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100例)。将稳定斑块组作为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抽血检查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和PAS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HMGBl、OPG和MIF水平。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亚组中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PAS组中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均明显低于AS组,且各指标下降幅度均高于A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HMGBl、OPG和MIF均参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因子,PAS联疗法可有效降低其血清浓度,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

  • 标签: 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骨保护素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
  • 简介:目的:建设护士分层信息考核平台,改进护士分层考核的组织管理。方法:采用专家论证的方法确定各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内容结构,分专科、分层次建设护理题库,分阶段逐步推进在线考核平台应用,并加强考核后的反馈调查,实现分层在线考核的持续改进。结果: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结构,建立了包含多个专科共计一万余道试题的题库,实现了面向全院护士的分层在线考核;护士对分层在线考核的整体满意度为98.5%。结论:题库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保障护士分层考核的基础;护士分层考核使培训效果评价更具针对性,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临床工作;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考核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分层考核 信息化考核平台
  • 简介:我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平台构建安全用药警示系统,通过与医院无线网络连接的移动I-touch扫描仪,为6类药品设计了不同的提醒警告语,加强用药安全的管理,弥补了传统高危药品使用和管理中的不足,减少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我院护理工作的信息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 标签: 信息系统 安全用药警示系统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分享皮肌炎伴肺间质纤维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皮肌炎伴肺间质纤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与针对性护理后,34例好转出院,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中途放弃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护理满意率为97.22%(35/36),未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年,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结论:皮肌炎伴肺间质纤维患者治疗过程中,结合其病情行针对性护理,保证了临床疗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伴肺间质 患者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失眠不仅是一个睡眠生理紊乱,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因此失眠的本土治疗除了要考虑生理的变化,更应该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国内外失眠治疗的现状,我们发现失眠的心理治疗更需要本土。对比失眠心理治疗的西方模型与本土模型,我们形成了创新的中国本土的失眠治疗技术—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睡眠调控技术。

  • 标签: 失眠 本土化 心理治疗 创新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组507例,外科组493例。按发病一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h),早期组(7~24h)和晚期组(〉24h)共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3)超早期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早期组再出血率下降;(4)晚期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手术时机
  • 简介:目的了解头晕/眩晕诊疗的诊疗现状。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1月全国眩晕巡讲培训的临床医师进行微信形式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625例临床医生参与调查。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组对头晕/眩晕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低于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组(P〈0.001)。在规范培训内容方面,仅有22.4%的医师认为自己熟练掌握眩晕相关体格检查,60%的医生关注眩晕相关查体,57.92%的医生关注眩晕相关疾病鉴别诊断。结论应加强低年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在头晕/眩晕相关知识方面的培训。

  • 标签: 头晕 眩晕 医师 规范化培训 问卷调查
  • 简介: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国际睡眠医学学术大会暨世界中联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届理事换届大会、《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第届编辑委员会换届大会将于2019年8月9日-11日在中国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将秉承着“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睡眠医学,引领睡眠医学发展”,着力传播睡眠医学的最新理念,推动临床睡眠医学的普及和应用,为丰富世界临床睡眠医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它将是一次发展睡眠医学服务产业、交流中医科技成果,为全人类健康、长寿做贡献的国际性盛会。欢迎各界专家和学者积极参与,发表学术见解,共同探讨,引领发展。刘艳骄会长将期待您参加本次会议、投稿和发表会议演讲,这是一次难得的盛会!竭诚您全力支持。

  • 标签: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医睡眠医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业委员会 学术见解 医学杂志
  • 简介:目的探讨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上静脉的处理方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0日,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00例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200例患者中,术中切断岩上静脉主干2例,其中小脑水肿1例,脑干梗死1例;术中切断岩上静脉分支17例,其中小脑出血1例;术中完全保护岩上静脉181例。根据责任血管情况,单纯动脉压迫138例,单纯静脉压迫4例,动脉合并岩上静脉压迫58例。结论根据岩上静脉和叉神经的解剖关系,对岩上静脉术中予以不同的处理,尽可能保留岩上静脉,尤其对岩上静脉蛛网膜双层结构的充分锐性分离,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岩上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