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引言近来,新的干细胞来源及有效分离方法时有报道,并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但目前尚不清楚何种类型的干细胞最适合临床靶向治疗。对这些细胞的性质以及它们特有的分化倾向仍缺乏了解,这会妨碍它们治疗潜力的发挥。因此,搞清它们特有的基因表达谱,对今后成功进行细胞

  • 标签: 细胞内 分化 干细胞来源 人类 牙髓 恒牙
  • 简介:目的:探讨实性型成釉细胞瘤分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实性型成釉细胞瘤患者采取分期手术治疗,一期采用刮除术加开窗术治疗,二期手术去除残余组织并磨除相邻骨质,术后定期X线片追踪观察疗效。结果13例患者中3例患者一期手术后失访。10例经术后1~4年追踪观察,9例效果满意,原肿瘤区骨质恢复良好,未见复发,1例患者在二期手术后24个月复发。结论实性型成釉细胞瘤采用分期治疗法确切可行。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刮除术 开窗术 分期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能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的涎腺放射性损伤细胞学模型。方法对离体培养的大鼠颌下腺细胞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MTS法检测其细胞的增殖率。结果与未照射组相比,3Gy以下剂量,细胞增殖率未见明显改变,5Gy以上的剂量,细胞仍有部分增殖,但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而7Gy以上的剂量照射则表现为细胞的大范围死亡。结论一次性大剂量照射对离体培养下的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率均造成一定的影响,5Gy剂量照射下的鼠颌下腺细胞可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的放射性损伤细胞学模型。

  • 标签: 颌下腺 放射性损伤 细胞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甲硝唑的摄取,探讨摄取的机制及为通过牙根管给药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甲硝唑孵育后不同时间细胞内药物的浓度,细胞内药物浓度与细胞外药物浓度的关系,以及温度、pH和转运抑制剂丙磺舒和腺嘌呤对细胞摄取甲硝唑的影响。结果:(1)孵育3min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胞内甲硝唑浓度即可达到细胞外水平,之后胞内甲硝唑浓度出现逐渐降低,并在15min后达到平稳;(2)细胞内甲硝唑浓度随着细胞外甲硝唑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3)温度、pH和转运抑制剂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摄取甲硝唑无明显影响。结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快速摄取甲硝唑;甲硝唑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

  • 标签: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摄取 给药途径 甲硝唑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研究miR-200a的表达与人成釉细胞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NAhybrid和miRanda软件预测β-catenin基因可能的靶向miRNA;选择30例人成釉细胞瘤标本和5例正常牙胚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标本中miR-200a的表达情况。结果:RNAhybrid和miRanda软件分别在β-cateninmRNA第68~96碱基和第69~94碱基位置预测到一个miR-200a结合位点。与正常牙胚组织标本相比,miR-200a在人成釉细胞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下调,差异显著(P〈0.05)。结论:miR-200a的表达改变与人成釉细胞瘤相关,miR-200a可能为β-catenin的靶基因之一。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Β-CATENIN miR-200a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以记忆障碍、认知能力下降、人格和语言等神经精神症状为表现特征。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治疗方法多以缓解伴发的临床症状为主,尚难彻底治愈。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采用干细胞治疗AD也倍受关注,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就非牙源性和牙源性干细胞用于治疗AD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再生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于2008-12-25来我院就诊。主诉:上腭不适、溃疡1个月。病史:患者1个月前开始感觉全身不适,低热(37.2℃),约2周后上腭部不适,出现一灰白色肿

  • 标签: 口腔黏膜 嗜酸性粒细胞 肉芽肿
  • 简介: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对鼠颌下腺细胞(ratsubmandibularglandcells,RSGCs)生长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第2代大鼠颌下腺细胞用于实验,按加入不同浓度LN分4组(0、5.0、25.0和50.0mg/L)进行培养,相差显微镜的观察,绘制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LN对细胞增殖及淀粉酶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培养的RSGCs免疫组化鉴定CK8.13、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阴性。培养72h后MTT法检测5.0-50.0mg/LLN组细胞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96h后检测培养液中淀粉酶的含量,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能促进RSGCs的黏附和增殖并保持RSGCs的正常分泌功能。

  • 标签: 层粘连蛋白 颌下腺 颌下腺细胞 淀粉酶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建立和评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用组织块法、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用形态学、免疫荧光鉴定细胞来源。通过活细胞观察,MTT比色实验研究细胞体外生物特性。比较3种培养方法培养HGF的效果。结果:细胞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符合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组织块法、改良酶消组织块法(翻瓶法)、改良酶消组织块法(盖玻片法)的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26.7%、54%、60%。组织块法和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间的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间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细胞系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2种改良酶消化组织块法可显著提高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

  • 标签: 牙龈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细胞毒性,同时研究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杀伤效果.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下细胞对HMME的摄取量.设定不同的光照时间对A253细胞进行PDT,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HMME对A253的细胞毒性及PDT的作用效果.荧光显微镜定性检测PDT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改变.结果孵育时间为2h时,不同浓度的HMME在细胞内蓄积量均达到峰值.HMME质量浓度≤10μg/mL时,细胞毒性较小,存活率在92%以上.应用光密度值为80mW/cm2的630nm激光对A253细胞进行PDT,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降低;在30s时,细胞存活率降低到71.2%,与空白对照组、单纯光照组、单纯光敏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DT作用后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结论10μg/mL的HMME介导的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有显著的杀伤效果.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单甲醚 颌下腺鳞癌 活性氧
  • 简介:目的:研究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发生于TMJ区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图像。结果:8例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5.1岁,所有8例病变都表现为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且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6例肿块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髁突骨质改变7例,另外6例颞骨关节面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结论:发生于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较高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伴强化,髁突及颅底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

  • 标签: 弥漫型巨细胞肿瘤 颞下颌关节 CT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丝素胶原支架用作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9月在辽宁医学院实验中心进行。通过冻干法制备丝素胶原支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噻唑蓝(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了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附着于丝素胶原支架的生长情况,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的复合膜孔隙率为80.7%;PDLF在材料浸提液中的生长、增殖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可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细胞在各复合膜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形成良好。结论通过冻干法自制的丝素胶原复合物的孔隙率符合牙周组织工程的要求。其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促进了PDLF的生长、黏附及增殖,且无细胞毒性,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标签: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胶原 细胞培养 丝素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前软组织厚度是否能用于困难气道的预测,找到适合中国人群的测量层面及软组织厚度临界值,并与传统气道评估方法比较预测困难气道的准确性。方法:141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3~88岁,ASA分级Ⅰ~Ⅲ级,术前测量颈围,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Mallampati分级,使用超声仪器测量患者5个层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包括舌骨平面、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甲状腺峡部平面及胸骨上凹平面。诱导后气管插管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将Cormack-LehaneⅢ~Ⅳ级定为喉镜暴露困难。分析困难喉镜暴露组与非困难喉镜暴露组间各种评估方法的差异,计算超声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及临界值,比较各种方法对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准确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17例出现困难喉镜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Ⅲ~Ⅳ级)。困难喉镜暴露组患者甲状舌骨膜平面及声带平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分别为(2.43±0.50)cm和(0.98±0.21)cm,非困难喉镜暴露组分别为(2.08±0.39)cm和(0.87±0.20)cm,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甲状舌骨膜平面厚度与声带平面厚度之差结果也有显著差异[(1.46±0.40)cm∶(1.22±0.37)cm],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及两者平面之差的临界值分别为2.19、1.05和1.19cm。结论:超声测量的甲状舌骨膜平面颈前组织厚度、声带平面颈前组织厚度以及两者之差均可用于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 标签: 困难气道 困难喉镜暴露 气管插管 超声
  • 简介:目的观察氯化镧对植入实验犬颌骨自体骨缺损区的组织工程骨成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成年杂种犬9只。从股骨抽取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BMSCs)并诱导培养为成骨细胞。以5.564μg/ml的氯化镧(La^3+)干预第三代BMSCs并将其与猪脱钙冻干骨(fdDBM)复合,体外培养7d后植入实验犬颌骨人造骨缺损处(2cm×1cm×0.8cm),另设BMSCs加fdDBM、fdDBM及空白对照组。3个月及6个月后处死实验犬获取颌骨标本并加工处理作形态学观察及X线骨密度分析。所得数据用SAS6.12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结果BMSCs与fdDBM复合回植3个月后实验犬骨缺损能完全或大体为新生骨修复。La^3+干预组回植区新生骨的密度值较高.但与对照组的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植6个月后BMSCs加fdDBM与单纯fdDBM回植区新生骨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二组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564μg/ml浓度的氯化镧对回植入实验犬人造颌骨缺损处的组织工程骨成骨作用无明显负面影响。

  • 标签: 氯化镧 骨髓基质细胞 组织工程骨 冻干脱钙骨
  • 简介: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口腔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临床上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主要有白斑和红斑,1979年的WHO口腔癌前病变的临床分类中还包括与倒吸烟相关的角化症。与上述癌前病变相关的还有一组所谓的癌前状态,如扁平苔藓等。众所

  • 标签: 口腔癌 口腔黏膜癌 上皮性先驱病变
  • 简介:目的通过三维面部扫描比较正畸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差异。方法将就诊患者正畸治疗方案分为拔牙与不拔牙两组,拔牙组12例,不拔牙组10例。矫治前后采用结构光三维照相机获取患者三维面相。采用Rapidform2006软件重叠矫治前后面相,将面部按解剖结构特点分为九个区,利用距离图示法分析面部各区的三维变化,同时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变化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矫治中BMI指数未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根据面部变化分析:不拔牙患者具有面部增大、不变,和颊肌区、咬肌区、颏肌下区这三个变小区域,而拔牙组面部轮廓均表现为缩小或不变,不含增大区域。结论成人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三维变化,无论拔牙与否,咬肌区和颊肌区均表现为缩小,眶下区和颧肌区均无明显改变,而两组在上下唇红区、口轮匝肌区、颏唇沟区的变化方向相反并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拔牙矫治 不拔牙矫治 三维面部扫描 面部软组织三维变化
  • 简介:目的:观察SD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探讨OPN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及成骨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以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对照组,通过自制的加力装置牵引移动大鼠的磨牙,分别在加力后8h、24h、3d、7d处死实验动物,即刻取上颌骨制备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大鼠牙周组织中OPN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牙周膜中张力侧OP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d、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畸治疗牙齿移动过程中,OPN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并与新骨的形成相关。

  • 标签: 骨桥蛋白 正畸牙齿移动 牙周组织 大鼠
  • 简介:组织量缺乏给口腔患者的预后造成诸多不理想,软组织膨胀技术是解决软组织量缺乏较理想的方法。本文论述了从传统软组织扩张器到自动渗透性的软组织扩张器应用于软组织膨胀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可用于口腔软组织膨胀的几种高强吸水树脂的研究现状。

  • 标签: 口腔软组织膨胀 软组织扩张器 高吸水树脂
  • 简介:目的:观察卵巢去势1个月对大鼠切牙牙髓组织中成牙、成骨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只成年雌性SD大鼠(8周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卵巢去势组,每组各5只;在全麻下,将去势组大鼠双侧卵巢摘除,假手术组行相同切口,保留卵巢;1个月后,处死大鼠,分离牙髓组织,通过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两组大鼠牙髓组织中成牙、成骨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去势组牙髓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0s-terix,OSX)、骨钙素(Osteocalcin,OCN)、牙本质涎蛋白(dentinsialoprotein,DSP)、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sialophosphoprolein,DSPP)的基因和/或蛋白表达等成牙及成骨指标均较假手术组牙髓低,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卵巢去势1个月可以明显降低大鼠切牙牙髓组织中成牙、成骨指标的表达,提示卵巢去势下调了牙髓细胞的成牙及成骨能力。

  • 标签: 卵巢去势 牙髓 成牙 成骨
  • 简介:在牙齿拔除时实施拔牙窝增高术已被许多学者所推荐.因为成功的拔牙窝增高术可能会减少或避免将来进行牙槽嵴顶骨手术的需要。本文在此介绍一种拔牙窝增高术的操作过程.并描述其组织学、组织形态学的研究发现。5名患者(3名男性,2名女性;平均56岁)参加本研究.包括7个研究位点。应用可溶性多孔钙化的同种异体骨充填拔牙窝至骨嵴顶(位于软组织表面下2mm),并应用生物可吸收性胶原伤口敷料覆盖创口表面。术后5~6个月.从拔牙窝中心提取活体组织进行检查。活检的组织学评价显示多孔钙化的同种异体骨移植区内.存在骨小梁的形成与重建,且无炎症征象。样本的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平均68.5%为新生骨,3.8%为剩余植入骨材料颗粒.27.7%为结缔组织或骨髓。此外.新生骨和结缔组织被观察到与剩余的植入骨材料紧密结合。这些数据显示人类钙化骨和可吸收性胶原伤口敷料的联合应用适用于拔牙窝增高术。然而,仍需要大样本量的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该发现。

  • 标签: 同种异体骨移植 组织学评价 拔牙窝 钙化 人类 生物可吸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