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合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及环孢素免疫抑制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为ATG治疗,观察组加用环孢素免疫抑制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43%,对照组82.14% ,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7.14%,对照组为10.71%,P>0.05。结论: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合用ATG与环孢素免疫抑制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该联合用药方案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环孢素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置放金属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8年9月间无法进行外科根治手术的恶性梗阻的患者,共有42例接受了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和随访观察。结果置放成功率与临床有效率分别是95.2%和95%,没有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7d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73.7%,60天内的病死率为5%。支架置入后存活时间最短33d。有13例(22.5%)分别于术后3~37月发生支架阻塞,经ERCP确定为支架阻塞,分别给予塑料支架置放术,其中5例先后予以2~4次塑料支架置放或更换术,最长存活者已4年余。结论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解除梗阻,持久胆汁引流消除黄疸,恢复肝功能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从而起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地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地生存时间与质量;特别中晚期胆道肿瘤患者基本可替代姑息性胆道手术治疗。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胆道肿瘤 金属支架 姑息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姑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姑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以及焦虑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姑息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姑息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耳后转移皮瓣在外耳道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7例外耳道恶性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后应用耳后转移皮瓣修复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随访率为100%,其中15例外耳道修复重建后形态无改变,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18个月局部复发,第2次手术切除修复后行局部放射治疗,外耳道口变窄畸形,其中1例在第2次手术后15个月死亡,外耳道修复重建成功率为88.2%,3年局部复发率为11.8%。5年生存率为94.1%。结论耳后皮瓣皮源广,不毁容,血供丰富,转移修复后愈合能力强,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修复 外耳道恶性肿瘤 术后 缺损 外科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腔转移所致的恶性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胃和结直肠癌术后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结果术后获益以进半流饮食至少60d为手术成功标准,随访60d,20例进半流饮食或正常饮食,2例只能进流质饮食,2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手术无效,其中1例术后住院17d死亡。结论精准选择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胃肠肿瘤/并发症 肠梗阻 姑息疗法 空肠回肠旁路术 胃旁路术
  • 简介: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后,7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剧烈的持续性骨痛,其顽固性疼痛往往成为病人生存期间最难耐受的问题,除应用麻醉止痛药物外,近年国内外相继报道将153Sm或186Re标记的磷酸盐化合物用于治疗,作者应用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病人42例,可有效缓解骨痛,控制临床症状,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EDTMP 肿瘤骨 转移灶 临床应 全身骨显像 癌症患者
  • 简介:正常组织中用于供能的脂肪酸主要来自饮食中的游离脂质,但在生长旺盛的肿瘤组织中,能量却来自于脂质的重新合成,所以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中见到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变化,在原发肿瘤中和肿瘤发生相关的生脂基因功能已经基本明确.研究表明在肿瘤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肿瘤的生成和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脂肪酸的功能与能量贮存、生物膜的结构、信号转导和蛋白质的乙酰化有关,但是现在对脂肪重新生成进程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抗肿瘤方法,以脂代谢催化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脂肪生成 脂肪酸 脂肪酸合酶 上皮间质转化 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的临床控制效果。方法:择选我院2016年1 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 例肺腺癌晚期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为47 例。对照组给予引流胸水,并且给予白介素-2灌注于胸腔内。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药+针刺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检查测试癌胚抗原( CEA) 、机体内缺氧的诱导因子-1α( HIF-1α) 和血管中内皮生长因子( VEGF)情况,在拔管后半月进行复查,采用超声检查的方法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测量,积液的深度测量是以超声检查在液性暗区的最深处进行标记测量。在治疗前后采用常用的KP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及健康表现。评分越高说明效果越好,对治疗的耐受力越好。结果:治疗之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5.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 P<0.05) 。治疗之后,2组患者胸水中的CEA、VEGF、HIF-1α情况均明显降低(P均<0.05) 并且实验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均<0.05)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KPS均显著提高,实验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益气温阳利水 肺腺癌晚期 恶性胸腔积液 临床研究 中药 针灸
  • 简介:目的:测定几种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并揭示其变化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分离后的淋巴细胞经May-gruenuold与Giesa染色,计算花环形式的百分率。结果:霍奇金淋巴瘤(HD),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T淋巴细胞亚群(PTLS)的分布与正常人比较有明显区别,乳腺癌(BC)和肺癌(LC)病人的PTLC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同种类恶性肿瘤PTLS的分布不同。

  • 标签: 恶性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
  • 简介:【摘要】:目的:首次确诊恶性肿瘤患儿家属的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方法:于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首次确诊恶性肿瘤患儿中,随机选取83例作为样本。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历程进行了观察。结果:首次确诊恶性肿瘤患儿家属心理历程主要包括四大阶段,心理状态分别包括震惊、不确定、恐惧、内疚、心理压力、担心预后等。结论:应提高护理的人性化水平,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通过心理护理的方法,缓解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为首次确诊恶性肿瘤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首次确诊 恶性肿瘤 患儿家属 心理历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我们的研究最近从近两年于我院接受的35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A组,35例良性疾病患者作为B组,35例前来体检健康人群作为C,观察患者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以及三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结果:A组患者的Fg、AT-Ⅲ、D-D平显著高于B组、C组。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22.8%(8/35),B组以及C组并没有发现血栓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细胞及其产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引起机体防御血栓形成的功能减低,因此患者也容易出现血栓。

  • 标签: 老年恶性肿瘤 凝血-纤溶 功能变化 血栓形成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探讨与评价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后期护理措施方法效果。[方法]以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如肺癌、肝癌和胃癌等为研究对象,通过介入治疗后,基于全程沟通基础上,研究不同护理措施对治疗预后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全程沟通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护理中呈现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快速准备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引导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为介入治疗提供辅助作用,为后期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结论]全程沟通应用于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通过评价分析护理效果,科学研究该措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后期开展该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全程沟通 恶性肿瘤 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疗与联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心电图对比差异。方法:从我院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选取时间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化疗与联合放化疗治疗,对比临床数据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Q-T间期离散度和P-R间期均较高,QRS振幅较低,心电图异常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化疗相较于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心脏造成更为严重的毒性反应,心率异常率较高,心肌损伤较高,应在临床中给予重视。

  • 标签: 化疗 放化疗 恶性肿瘤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月收治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0例,比较两组患者使用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恶性病变者30例,良性病变者30例。结论: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应用中能够增加医生检查和诊断的准确性,帮助患者及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式,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早期增强率和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具有一定的辅助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MRI 乳腺良恶性病变 鉴别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压疮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预防压疮护理干预,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B组压疮发生率较A组更低,护理满意度较A组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压疮护理措施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压疮发生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压疮发生后的严重程度,亦可以积极影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预防压疮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行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75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基于等量电脑随机法下均分为2组,1组为基础组(n=38,接受常规护理干预),1组为研究组(n=37,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最终干预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方面,研究组相比于基础组显著降低;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研究组相比于基础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行静脉输液治疗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切实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疾病治疗疗效、生存率及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微创介入的应用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64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模式均分2组,其中常规化疗的32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微创介入治疗的32例记作研究组,对比在不同方案下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 患者接受研究组治疗有更高的有效性,对比出现统计差异(P<0.05)。患者接受治疗前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相近(P>0.05),治疗后得到改善,且于研究组更低,对比出现统计差异(P<0.05)。结论 临床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微创介入的应用能够提高治疗工作的有效性,降低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治疗 恶性肿瘤 微创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