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12月21日南京市科技局受江苏省科技厅委托,在南京组织专家对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江苏省科技攻关“三药”项目进行了验收。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创制杀菌剂氰烯菌的研究开发、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JS902的研究开发、高含量水分散粒剂的研制开发”等3个项目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江苏省继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剂呋喃虫酰肼后,又有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用化学品将投放市场。

  • 标签: 科技攻关 研究开发 通过验收 江苏省 杀菌剂 项目
  • 简介:经过药剂驯化10代后,从对苯醚菌(ZJ0712)敏感的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3个菌株中获得3个抗药突变体,突变体的抗性指数均大于80,且其抗性能够通过无性繁殖稳定遗传。室内接种试验发现,突变体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明显差异。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cytb基因的第143位密码子均由敏感菌株的GGT(丙氨酸)突变成了GCT(甘氨酸)。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对苯醚菌存在较高的抗性风险,该药剂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抗性治理措施,以延缓抗性发生。

  • 标签: 小麦白粉病菌 苯醚菌酯(ZJ0712) 抗药性 抗药突变体
  • 简介:采用QuEChERS及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LC-MS/MS),以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建立了菠菜、土壤及水体中螺虫乙及4种代谢物(B-enol、B-keto、B-mono和B-glu)残留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质谱检测条件的优化表明,以乙腈-0.5%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时,色谱分离度及灵敏度最好。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条件的考察,发现选用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提取溶剂,经50mg的m(PSA):m(GCB)=1:1净化处理后,在0.05、0.5和1mg/kg添加水平下,螺虫乙及4种代谢物在菠菜中的回收率为8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7.9%;在土壤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2%~98%,RSD为1.9%~7.6%。采用NH2柱作为固相萃取柱,用10mL二氯甲烷洗脱,在0.005、0.05和0.5mg/L添加水平下,螺虫乙及4种代谢物在水体中的回收率为82%~95%,RSD为1.5%~6.2%。在0.002~1mg/L范围内,螺虫乙及4种代谢物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在0.9967~0.9997之间。检出限(S/N=3)分别为螺虫乙(0.0002~0.0003mg/kg),B-enol(0.0001~0.0003mg/kg),B-keto(0.0004~0.0006mg/kg),B-mono(0.0004~0.0007mg/kg),B-glu(0.0002~0.0006mg/kg);定量限(S/N=10)分别为螺虫乙(0.0006~0.001mg/kg),B-enol(0.0003~0.001mg/kg),B-keto(0.0012~0.0016mg/kg),B-mono(0.0012~0.0019mg/kg),B-glu(0.0006~0.0013mg/kg)。方法分析结果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菠菜、土壤及水体中螺虫乙及4种代谢物残留的同时检测。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菠菜 螺虫乙酯 代谢物 QUECHERS 固相萃取
  • 简介:同时固定乙酸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氧化(ChOx)于组装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的Fe3O4/Au纳米复合微粒上,构建了一类新颖的快速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双传感器(AChE-ChOx/Fe3O4/AuSPCEs)。该双传感器电流响应在乙酸胆碱浓度为0.5~12.5mmol/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8)。其对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敌敌畏(有机磷类农药)的检测范围在0.05~1.00μg/mL之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77),检测下限均可达0.01μg/mL。应用于实际样品白菜的添加回收率在95%~110%之间,与传统的生化法相比具有良好相关性。此外该传感器成本低、制备容易、可抛弃,有望用于氨基甲酸和有机磷类农药的现场大规模筛测。

  • 标签: Fe3O4/Au纳米微粒 纳米 乙酸胆碱酯酶 胆碱氧化酶 氨基甲酸酯
  • 简介:以4-己基间苯二酚(4HR)为效应物,研究了其对小菜蛾酚氧化单酚和二酚活力的影响,旨在为寻找新型害虫控制剂提供线索.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小菜蛾酚氧化单酚和二酚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I50值分别为0.34μmol/L和0.50μmol/L.该化合物对单酚活力表达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对二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典型的可逆竞争性抑制类型,其抑制常数Ki为0.17μmol/L.通过研究金属离子和液对4-己基间苯二酚吸收峰的影响后推测,该化合物对小菜蛾酚氧化产生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直接影响该活性中心的铜离子有关.

  • 标签: 4-己基间苯二酚 小菜蛾 酚氧化酶 抑制剂 抑制机理
  • 简介:以2-氯-4-氰基吡啶和酚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水解、酯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2-芳氧基吡啶-4-甲酰氧基)丙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NMR和MS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500g/hm2剂量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油菜、反枝苋和马唐表现出较强的除草活性,用药15d内植物叶片逐渐失绿变黄,直至枯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 标签: 二芳醚 吡啶衍生物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研究了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的抑制作用及抑制类型.结果表明,曲酸对该试虫酚氧化的抑制中浓度(I50)为66.54μg/mL,是酚氧化典型的竞争型抑制剂.对以曲酸为模板,研究开发对酚氧化有抑制作用的"昆虫生命活动干扰剂"理论及实践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曲酸 小菜蛾 酚氧化酶
  • 简介:采用时间动力学法,在研究了甘蓝多酚氧化的最适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有机溶剂和杀虫剂对多酚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多酚氧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6.4,最适反应温度为55℃;丙酮和乙醇对多酚氧化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高效氯氰菊、灭多威和辛硫磷以及小菜蛾和桃蚜取食的胁迫会对多酚氧化的活性产生影响.

  • 标签: 多酚氧化酶 杀虫剂 甘蓝 昆虫
  • 简介:室内测试了菜粉蝶Pierisrapae4龄幼虫超氧化物歧化的活性,并就α-三噻吩(α-terthienyl)和化合物5[1-苯基-4-(3,4-亚甲基二氧)苯基-丁二炔]两种化合物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近紫外光照(300~400nm)可增强对幼虫超氧化物歧化活体活力(invivo)和离体活力(invitro)。经光敏化合物处理后,在紫外光照下,超氧化物歧化活体活力基本不受化合物5的影响,但能被α-三噻吩抑制;离体情况下,无论光照与否,化合物5均不影响其活力,α-三噻吩在低剂量下有抑制作用,而在高剂量下则可使其活力增强,显示了不同的剂量反应关系。表明无论在离体还是活体的情况下,幼虫对α-三噻吩的光敏性优于化合物5。对两种化合物光敏作用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光敏化合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 菜粉蝶
  • 简介:黄胸蓟马是中国香蕉上重要害虫,生产上对该虫仍缺乏较为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采用香蕉花蕾注射法施用22.4%螺虫乙悬浮剂(SC)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研究了其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药剂在香蕉果实中的残留。药效试验表明:于香蕉现蕾初期,22.4%螺虫乙SC和70%吡虫啉WG分别按有效成分0.12和0.18g/株的剂量注射施药1次,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分别为89%和86%。残留试验表明:花蕾注射施药后,螺虫乙和吡虫啉在香蕉果实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2和6.5d,且在施药后95d的香蕉成熟果实中未检测到其残留。本研究表明,香蕉花蕾注射螺虫乙与吡虫啉对黄胸蓟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安全性,可推荐在香蕉园轮换使用。

  • 标签: 香蕉 花蕾注射法 螺虫乙酯 吡虫啉 害虫防治 黄胸蓟马
  • 简介:研究了典型光活化毒素α-三噻吩(简称α-T)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谷胱甘肽S-转移(GSTs)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紫外光照(300~400nm)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幼虫GSTs活性无显著影响,但两种昆虫GSTs对α-T的反应不同.无光照条件下,α-T对亚洲玉米螟离体GSTs活性没有影响,而高浓度α-T能抑制棉铃虫离体GSTs活性;高剂量α-T可使两种昆虫活体GSTs活性升高.光照条件下,高浓度和高剂量α-T抑制棉铃虫GSTs活性,而不影响亚洲玉米螟离体GSTs活性,但低剂量α-T抑制其活体活性,而高剂量α-T则诱导其活性增加.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GSTs对α-T反应的差异,可能与它们对药剂的敏感性以及药剂在两者体内的穿透、运转、贮藏、代谢等生理特性上的差异有关.

  • 标签: α-三噻吩 棉铃虫 亚洲玉米螟 谷胱甘肽S-转移酶
  • 简介:在Fe3O4/Au微粒上固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制得磁性复合粒子Fe3O4/Au/AChE。通过磁力将其吸附于涂覆了碳纳米管(CNTs)/纳米ZrO2/普鲁士蓝(PB)/Nation(Nf)复合膜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s)表面,制得一次性有机磷农药(OPs)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S)表征传感器的制备过程,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利用OPs对AChE的抑制作用,以硫代乙酰胆碱(ATCh)为底物,对乐果进行了检测。在pH=7.5的0.1mol/L硝酸钾溶液中,乐果浓度的对数与电极的抑制率(A)在1.0×10^-6~1.0×10^-2mg/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6×10~mg/L,用于实际样品白菜检测时的添加回收率在88%~105%之间,与气相色谱法(GC)所得结果一致。该传感器采用复合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表面,具有较高的比表面活性,响应迅速,检测限低;ZrO2可特异性地富集样品中的OPs,磁性纳米颗粒包被AChE可实现磁场分离和电极表面更新,且具有高灵敏度、低样品量、一次使用可抛弃、便携式等特点,可用于蔬菜等农产品中痕量OPs的快速、简便、准确检测。

  • 标签: Fe3O4/Au 碳纳米管 纳米ZRO2 乙酰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 简介:酪氨酸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控制酪氨酸的活性即可调节昆虫的生长行为。以苯甲醛缩氨基硫脲为母体化合物,通过变换硫脲结构片段,设计了18个结构类似的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脲、硝基胍)类化合物,以取代苯甲醛、氨基硫脲、水合肼等为原料经1~2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其结构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氢谱、质谱(ESI)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硫脲类化合物对小菜蛾酪氨酸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脲(硝基胍)类化合物,说明硫脲结构的存在对化合物的活性有利。

  • 标签: 硫脲(脲 硝基胍) 合成 酪氨酸酶 生物活性
  • 简介:合成了8个(Z)-2-(1H-1,2,4-三唑-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肟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立体化学结果.

  • 标签: 1 2 4-三唑 肟酯 合成 立体异构体
  • 简介:为明确山东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泰安、聊城和东营3个田间种群及1个敏感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磷酸三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DEM)和增效醚(PBO)3种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泰安棉蚜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为16.95,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69和9.5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胺、噻虫嗪和噻虫啉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0,仍较敏感;聊城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51、25.88和18.16,属中等抗性水平,对噻虫啉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1和6.3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东营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95、21.52和12.95,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07、6.38和4.75,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多功能氧化抑制剂PBO和羧酸抑制剂TPP对6种供试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明显,谷胱甘肽-S-转移抑制剂DEM对这6种药剂也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山东省泰安等3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多功能氧化和羧酸可能在棉蚜对该类杀虫剂的抗性中起主要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棉蚜 新烟碱类杀虫剂 抗药性 酶抑制剂 增效作用
  • 简介:采用Hansch—Fujita的定量构效关系方法,以电性参数(Hammetσ)、疏水性参数(clogP)、立体效应参数(MR)、氢键受体和供体等物理化学参数作为变量,对苯甲醛衍生物、苯甲酸衍生物和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进行了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酸衍生物和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非常相似。在此三类化合物中,氢键受体、立体效应(MR)参数和疏水效应(clogP)参数是影响化合物抑制活性的最主要因子。

  • 标签: 构效关系 酚氧化酶抑制剂 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 苯甲醛衍生物 苯甲酸衍生物
  • 简介: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含硫醚键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18个,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和MS确认。部分化合物经生物活性初筛表现出抗菌活性与除草活性。

  • 标签: 合成 吡唑 肟醚 肟酯 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