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输入不同温度液体对整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室温组(21~23℃液体输注)和加温组(37℃),各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两组患者入手术室体温、术中2小时体温、术毕体温、入恢复室1小时体温变化与恢复室期间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组患者术中2小时体温、术毕体温、入恢复室30分钟体温均较室温组患者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HR、MA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温组SPO2较室温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组患者寒颤程度及躁动情况均较室温组患者发生率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注接近体温的液体较室温液体能更有效稳定患者体温、维持氧饱和度,并能显著降低寒颤、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保温护理 整形外科 低体温 恢复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术中输入不同温度液体对整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60例随机分为室温组 (21~ 23℃液体输注)和加温组( 37℃) ,各组 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两组患者入手术室体温、术中 2小时体温、术毕体温、入恢复室 1小时体温变化与恢复室期间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加温组患者术中 2小时体温、术毕体温、入恢复室 30分钟体温均较室温组患者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的 HR、 MAP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加温组 SPO2较室温组高 ,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加温组患者寒颤程度及躁动情况均较室温组患者发生率低,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输注接近体温的液体较室温液体能更有效稳定患者体温、维持氧饱和度,并能显著降低寒颤、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保温护理 整形外科 低体温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整形外科计划性多次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瘢痕整形手术的6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入院后,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每次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抑郁症状评分、焦虑症状评分、自我效能水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第一次住院手术前,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的评分、焦虑症状的评分、自信心的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手术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和焦虑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其自我效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抑郁症状评分和焦虑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自我效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第二次及第三次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第一次手术后(P<0.05),而对照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对整形外科计划性多次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整形手术 综合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数字化技术广义上是指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精密设计制造技术、三维重建与可视化技术、手术模拟仿真、模型快速成型、手术实时导航、远程医疗、机器人辅助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近年来在颅颌面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如影像资料处理、三维信息采集与储存、术前规划与手术模拟、模型的精确制造、个性化手术导板及修复体的定制、手术导航、机器人辅助手术、医学大数据处理、远程医疗等,该文就上述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评价。

  • 标签: 成像,三维 打印,三维 人工智能 计算机模拟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机器人手术 颅颌面外科 数字化技术
  • 简介:摘要:探究整形保乳手术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效果。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整形保乳术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及乳房美容优良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5.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美容优良率97.44%高于对照组80.56,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4.87%高于对照组75.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乳房美观性,且可进一步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整形保乳手术 早期乳腺癌 乳房美观性
  • 简介:摘要1例49岁乳房萎缩、腹部脂肪堆积患者,于2018年1月29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脂肪抽吸和乳房脂肪填充术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作性摇头,发作时头部快速左右旋转约90°,每次持续3~10 s,不伴随面部和四肢抽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主诉无法自控摇头。给予镇静及镇痛药后无明显改善,后予心理支持治疗,未经其他处理,患者于发病后3 h症状终止。排除全身麻醉术后躁动、既往精神类疾病和相关用药史后,考虑诱发因素可能为癫痫发作和癔症。该病例术后发生反复性摇头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治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商榷,但提示医护人员在处理临床问题时应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要重视和诊断患者的器质性病变,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为采取适宜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提供依据,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全身麻醉 整形外科手术 癫痫 癔症 发作性摇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烧伤整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随机法”将我院烧伤整形外科中的50例烧伤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分数要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在烧伤整形外科手术中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烧伤整形外科手术 应用价值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带线锚钉软组织悬吊骨锚定法通过嵌插于骨骼内的锚钉,利用配套缝线固定目标软组织,完成悬吊目的。该文探讨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材料特点、操作要点以及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具体应用,并提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延伸应用。

  • 标签: 带线锚钉 软组织 骨锚定法 悬吊 整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在微创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方法:将 64例 2018年 05月至 2019年 05月来我院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远远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显著偏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在微创整形外科领域中具有重要价值,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及推广。

  • 标签: 自体脂肪 颗粒移植术 微创整形 外科领域 临床疗效
  • 简介:1整形外科的学科特点整形外科是一个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在战后和平时期得到高速发展的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三级学科。它不同于其他以解剖区域为分界的学科分支,其学科的内容是由"整形"或"整复"的目的所定义的,包含了整形和美容两大部分,分别承担修复疾病伤残和提升正常人容貌的两大功能。其诊治范围涉及全身,从头到脚,由表及里,涵盖了体表肿瘤、瘢痕、先天和后天因素导致的畸形及缺损的修复,以及经典美容外科手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 标签: 整形外科 外科教学 PBL法 美容外科手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 引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面积深度烧伤修复中使用整形外科技术的价值。方法在2017年5月到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中选取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6例。对参照组行常修复方法,对实验组行整形外科技术。分析2组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6.15%(25/26)明显优于参照组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69.23%(18/26),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行整形外科技术,降低了瘢痕发生情况,提升了生活质量。

  • 标签: 整形外科技术 小面积 深度烧伤 修复
  • 简介:摘要A型肉毒毒素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次在医学美容中使用,常用来治疗面颈部皱纹,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型肉毒毒素对其他疾病也有干预作用。该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A型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其在整形外科非常规美容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阻断支配汗腺的神经从而治疗腋臭、抑制胸大肌的活动以增加自体脂肪隆胸术的脂肪移植存活率、改善手部慢性血管痉挛性疾病的血流速度、提高皮瓣存活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而改变伤口的外观、缓解疼痛、减少皮脂腺分泌改善痤疮、减轻体重等。

  • 标签: A型肉毒杆菌毒素 臭汗症 外科皮瓣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整形外科难治创面的应用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难治创面患者48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24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并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在VAS评分、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整形外科难治创面患者时,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为难治创面患者提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并结合优质护理,可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愈合时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整形外科 难治创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整形外科中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病例选于2021.09-2021.12时间内,在本院就医的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30例,均接受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并在治疗期间辅以护理干预,统计施护质量。结果:在30例接受VSD治疗患者中加入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持续负压引流平均时间为8.60±2.17d,平均住院时间为19.21±2.74d。结论: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中,需维持创面持续有效负压及做好治疗观察护理工作,对确保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软组织缺损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整形外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100例手术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之前,实验组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以后。观察手术中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护理缺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安全管理 整形外科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整形外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100例手术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之前,实验组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以后。观察手术中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护理缺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安全管理 整形外科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面部外伤治疗中采取整形外科缝合技术+瘢痕康复技术综合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8.31期间本院收治的74例面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数字表下将74例患者1:1划分为2组,对照组37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整形外科缝合技术+瘢痕康复技术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面神经功能及修复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整形外科缝合技术 瘢痕康复技术 面部外伤 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初治皮肤鳞癌的临床特点以及使用常用整形外科手术起到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实验主要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整形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皮肤鳞癌患者60例,之后来比较不同手术方案的复发情况。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皮肤鳞癌患者发病率最高的部位为面颈部以及头皮,其次为四肢和躯干以及会阴。且不同手术治疗方案所起到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皮肤鳞癌常见于老年男性阳光暴露的位置,由于该疾病会对患者的皮肤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实现患者生存质量以及美观的提升,可以使用整形外科手术进行修复。整形外科多种手术方案起到的效果并无差异,所以在手术实施时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医院合理地制定方案。

  • 标签: 皮肤鳞癌 临床特点 整形外科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