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VDC/VC共聚PVDC树脂自1938年问世以来,一直以无以伦比的高阻透性称著于世,特别是从1947年走向食品包装领域以来,作为高温杀菌肉食品灌肠的肠衣,是PVDC单一树脂吹塑薄膜最主要的用途。我国从1981年由日本引进PVDC肠衣膜开始,一直按照日本吴羽和旭化成两家公司在日本使用PVDC肠衣的传统作法,采用着色薄膜。1992年洛阳春都集团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在国内率先引进美国陶氏和日本吴羽PVDC吹膜设备和技术,开创了中国企业自己生产PVDC肠衣薄膜的历史。由于美国陶氏化学提供的吹制肠衣的PVDC树脂是不着色的,如果要吹制带色薄膜,需要用户自己添加色素。1994年我们参照日本吴羽KM-10R50肠衣薄膜的色相,选择当时吴羽KM-10R50正在使用的德国赫斯特公司(现叫瑞士科劳恩公司)的GRAPHTALRED38红色颜料配制红色PVDC肠衣膜,以后在此基础上参照吴羽肠衣膜的色相,配制了桔黄色、金色等颜色的肠衣薄膜,达到使用陶氏树脂吹成的肠衣和吴羽肠衣颜色相同。对于使用红38的配色方案,美国陶氏化学的技术人员认为不妥,他们的意见是红38的成分是联苯胺,耐热温度最高200℃,在PVDC树脂挤出中,有可能分解,出现一种叫芳香胺的物质,对人有害。他们建议采用汽巴的色母料。但汽巴的色母粒添加量大,价格高,一吨PVDC树脂添加色素的价值大约相当于PVDC树脂的30-40%,成本上无法忍受,并且颜色上与当时大量使用的吴羽肠衣膜的色相相差较大。经过多方咨询得知,对于红38在食品包装材料上使用,美国和西欧各国食品卫生法规并没有明文禁止,日本产品还正在使用,为了保持火腿肠包装颜色的连贯性,决定采用红38。以后国内其它肠衣厂家也参照洛阳春都的方法,沿用至今。

  • 标签: PVDC肠衣膜 PVDC树脂 吹塑薄膜 着色 洛阳春都集团 日本产品
  • 简介:探讨了用激光衍射法测试经PEG(400)表面改性的超细TiO_2粉体粒度的过程中,不同分散介质对经表面改性的超细TiO_2粉体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乙醇和六偏磷酸钠溶液(0.1g/ml)为混合分散介质(体积比1:1)时能最佳分散样品,此时的测试结果也最准确地表征了样品的粒度。

  • 标签: 激光衍射法 超细TiO_2 粒度 分散
  • 简介:不饱和聚酯(UP)通过正确选择原材料和固化条件可获得更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抗冲击性能较低,使其一些应用受到限制。掺混能够增加网络结构柔性的改性剂可提高抗冲击性能。在UP网络结构中引入柔性的聚硅氧烷链段,象形成接枝共聚物一样,作为树脂和改性剂之间的低粘附性降至最低的一种方法,以便增加改性物的柔性。由于聚酯和聚硅氧烷是不互溶的混合物体系,在固化时,接枝共聚作用能够促进两聚合物问的相容性。所以,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自由基反应引入到树脂网络结构中,以及1,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中的氨基与GMA反应。硅氧烷(1,1,3,3-四甲基-1,3-二乙氧二硅氧烷)的加入可使聚有机硅氧烷网络增长,而加水可以保证固化期间水解和缩聚反应进行。使用此方法可改善改性物的柔性。采用动态机械分析方法评价了接枝共聚,并且通过悬臂梁式试验评价了纯UP和改性UP抗冲击性能。在较低的改性剂含量范围内,在不饱和聚酯链段内接枝柔性链段可有效地提高聚酯树脂的冲击性能。

  • 标签: 聚硅氧烷 改性 不饱和聚酯 制备 动态机械性能 抗冲击性能
  • 简介:分别采用能效比(EER)及季节能效比(SEER)作为评价指标,计算国内2009年度新增加的房间空调器的耗电量,经分析比较,指出采用SEER计算更加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 标签: 房间空调器 能效比 季节能效比 耗电量
  • 简介: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与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济南)、山东质量检验协会共同编制的《包装材料塑料薄膜、片材和容器的有机气体透过率试验方法》(GB/T28765—2012)国家推荐性标准,近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并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

  • 标签: 气体透过率 塑料薄膜 包装材料 试验方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容器
  • 简介: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采用“喷丸”的方法,对大块非晶合金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可能为解决大块非晶合金材料的脆性问题提供新的、更简单的途径。

  • 标签: 非晶合金材料 大块 脆性 喷丸 科学家 英国剑桥大学
  • 简介: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发现,在锂空气电池的电解质中将不同类型的盐混合,能增加电池容量同时保留充电能力。除了锂空气电池,这种新方法预计还将影响电池研究的其它领域。

  • 标签: 加州大学 电池容量 能力 充电 空气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