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18
  • 简介:    二、户外广告设计中景观意识的体现    户外广告的发展显示其不可避免地大面积地影响城市景观,提出在户外广告设计中应具有景观意识,本文提出户外广告设计应具有景观意识

  • 标签: 中的景观 户外广告设计 景观意识
  • 简介:在美术设计中,创新意识不仅会影响设计的理念与表现形式,同样也能影响艺术创作的主题与手法,是当前美术设计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是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的首要意识基础。本文通过对创新意识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其创新领域与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问题,探讨有关提高设计创新的有效措施,从而推动美术设计的创新,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发展。

  • 标签: 美术设计 创新意识 设计者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8-02
  • 简介:    三、包装设计中体现市场意识的方法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市场意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市场意识,    一、包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市场意识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依据市场需求明确设计方向  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包装设计离不开一定的市场意识,因此学生在进行某种产品的包装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和研究分析与此产品相关的市场背景

  • 标签: 中市场 包装设计 市场意识
  • 简介:《捉妖记》于2015年暑期档创造的票房冠军纪录,在内地影史上意义非凡。在立足“华语电影”这一概念的广阔视野中,本文将以这部“跨区域性”、国际化合作的“国产”影片为切入,分析影片中“父亲”的缺失与重建、“孤儿”的成长与认同的隐喻性叙事,解码在“国际化”模糊了演员和制作班底各自“身份”的同时,来自中国香港的主创人员所“无意识”表达的:香港“自我”的身份意识、成长记忆以及对祖国大陆的文化认同。

  • 标签: 捉妖记 香港 身份意识 文化认同
  • 简介:1988年,苏联文化部全苏艺术科学研究所和作曲家协会举行了一次有关“当前阶段苏联历史音乐学的任务”的会议。同年《苏联音乐》杂志第九期开辟了《艺术学方法论》的专栏,称将陆续刊登会议的论文。但目前只见到伊·巴尔索娃(N.барсоВа)的一篇。现由张洪模编审摘译如下,以供参考。

  • 标签: 苏联音乐 音乐史学 作曲家 主体意识 历史音乐学 方法论
  • 简介:在中国古代戏曲评本中,有一部内容十分特殊而在今日已十分罕见的本子,那就是清雍正年间“笠阁渔翁”刻汤显祖名著《牡丹亭》的评注本《才子牡丹亭》。此书批者署名“阿傍”,笔者曾将此书批语与史震林《西青散记》相关内容比对后,断定笠阁渔翁的真实身份便是清代戏曲家、《太平乐府》(《玉勾十三种》)的作者吴震生(1695—1769),而阿傍即其妻子程琼,此书系出自夫妇二人之合作。

  • 标签: 才子 注本 雍正年间 女性意识 戏曲家 《牡丹亭》
  • 简介:无论是中国美学史还是中国音乐美学史,其历史的叙述、阐发,能否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学说及音乐活动谈起?根据文献中记载的文字资料来进行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固然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式或途径,但是,历史生活中原本生动而鲜明的音乐美学思想或者说是审美意识,除了文献的记述,亦可通过对历史音乐活动的分析给以阐述。文献中某些零星的思想资料,反映的可能恰恰是某个历史时期具相应普道意义的审美意识,当然,记述于文献中的,比之于历史音乐活动中存在的,后者要远为丰富、生动的多,因此,了解人的历史音乐活动本身,是了解历史上音乐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研究中两者的结合,无疑会大大丰富以往的美学史(包括音乐美学史)的知识。由综合的研究观念

  • 标签: 音乐审美 音乐活动 音乐美学思想 研究观念 中国音乐 乐以象德
  • 简介:本文所指的新主流电影,不同于1999年马宁等人所提出的“新主流电影”。(43)马宁所说的仅包含制作成本大约150-300万元人民币的小成本电影,本文所指的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又融合了商业电影的技巧,在电影格局中占据主要地位的电影形态,它是主旋律与娱乐片彼此整合的结果,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商业化电影,不仅包括小成本制作,也包含投资巨大的大片,只排除搞形式探索的纯艺术片。

  • 标签: 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电影 言说 制作成本 小成本制作 商业电影
  • 简介:边静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她早在1992年的毕业创作《我的同学》.就已经充分显示了写实绘画的功力。与当时的绘画潮流同出一脉.边静的油画《我的同学》.也是以一种“近距离”的绘画方式.表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并将她们放入某种陌生情境中.与艺术史上的一些经典图式.如蒙娜丽莎、圣母玛利亚等并置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既真实又荒诞的场景.从而与当时混杂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成为了那个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 标签: 问题意识 话语 中央美术学院 写实绘画 毕业创作 圣母玛利亚
  • 简介:钢琴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乐器之一,良好的听辨能力是对钢琴音乐完美表现的前提条件。音乐听觉能力是演奏者的锐利武器,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才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在主体听觉监控下以准确的判断去控制和校正演奏印象,协调音与音之间相互关系,音乐听觉主要体现在对旋律、节奏、声部、音色及和声等多种音乐要素的感知上,是钢琴学习和演奏中不可忽视的意识因素。

  • 标签: 听觉 钢琴演奏 音乐
  • 简介:中国现代人物画从开始出现到现到现在在仅短短半个多世纪,已显示出作为新生艺术的勃勃生机,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已融进了现代意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期待视野。然而,现代人物画如何更进一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如何完成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式与内涵的转变。

  • 标签: 现代人 现代意识 中国现代 继承传统 转变 期待视野
  • 简介:中国古代把音乐或歌曲称之为『风』,这一认识与体察自然界的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古人在谈论治国方略时往往将『礼乐』并称,认为音乐与礼一样,同样承担着治国的责任.他们在推崇音乐的作用时,除了注意到音乐正人心的一面,还注意到音乐有『淫邪』的一面.注意到音乐的审美功能是在东汉后期.时至魏晋,人们在面向自然中获得了音乐的新知识.在这中间,嵇康、阮籍、向秀等是代表人物.从音乐中寻找面向自然的生活清音,嵇康的音乐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音乐 自然 礼乐 嵇康
  • 作者: 崔勇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艺术创作过程是对生活美的认识和创造。视觉艺术也随着时代向前发展,而审美充分展示了艺术的魅力,美术作品要以它特有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以视觉形象真实地表现主观和客观世界,这就提高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的审美情趣。而审美是对美的感受、爱好、鉴赏。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一些审美欣赏的经验。过去的美学,着重研究美和艺术的本质,并从客观方面来探讨这一本质。有的把美当成是客观事物物质属性,如理念等。到了文艺复兴后期,研究方向开始逐渐从客观方面转移到人的主观方面。对于艺术家来说,出现了“巧智”一词。说艺术之所以能够创作,是有一种灵巧的智慧。后来这个词很快合并到想象力的当中,并为想象力而代替。对于欣赏者来说从出现了“趣味”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美学向着心理学方向发展,从客观转主观的西方美学观念,他们所关心的是人的主观美感经验,是人作为审美欣赏主体的心理结构,是审美欣赏的心理过程以及构成这一过程的种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讨原始音乐教育现象,必然涉及到音乐的起源、教育的起源、原始音乐教育意识的萌发、音乐教育的表现形态等问题。搞清这些问题,不但对于完善中国音乐教育史学科建设有着积极意义,也为我们如何认识原始自然形态的音乐教育现象和由这一现象产生的教育行为、原始审美意识及学校音乐教育的起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

  • 标签: 原始 审美意识 自然形态 音乐教育
  • 简介: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死亡意识显得异常突出。陶渊明对死亡的必然性有透澈的认识,他能够以平常的眼光看待死亡,并且以此获得了委运任化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对生命有了更大的承担,故而我们可以用“向死而生”来概括陶渊明的生死观。在中国思想史中,陶渊明的死亡观与道家颇为接近,但他不求仙、不养生的态度,又类似儒家的平实与理性。总之,陶渊明的死亡观可以说是中国思想中非宗教性生死观的一个代表,其文学表现,也具有难以企及的感人力量。

  • 标签: 陶渊明 死亡文学 中国文学
  • 简介:近年来,对女性艺术家的工作研究兴趣重燃,其中许多女性艺术家已经投身艺术界几十年。去年春天,《纽约时代风格杂志》的“作品进行时”栏目选取了11位有特色的女性(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她们的作品“我们应该多年前就已熟知”。

  • 标签: 女性艺术家 意识转变 黛西 70年代 时代风格 90年代
  • 简介:《守望都市》是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出品的一档一个小时直播社会新闻栏目,创办三年来,始终秉承民生新闻的理念,坚持“市民新闻”的定位,节目影响不断扩大,收视率在长春地区所有上星频道及地面频道排名第一。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守望都市》在长春地区平均收视率达33.93%,最高收视率达40.74%,远远超过央视一套的平均收视率16.05%和最高收视率18.56%。《守望都市》在长春地区的市场份额最高达60%,这就意味着在长春市,

  • 标签: 《守望都市》 吉林电视台 社会新闻栏目 中国 节目制作 收视率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3-07
  • 简介:秧歌舞蹈作品中也有这样的,打破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变化的,有些舞蹈动作甚至可以不合音乐节奏

  • 标签: 审美意识 汉族秧歌 现代审美
  • 简介:  王昌言(1925~1999),河北邢台县人,1940年参加抗日工作,曾任小学教师、县政府科员.1950年调邢台专区文工团,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后又调河北省戏曲研究室,1959年调河北梆子剧院任编剧至退休.自1950年创作到1993年的,他的戏剧创作生涯前后达40余年,整理、改编、创作近百个剧本,河北戏曲尤其是河北梆子广为流传的经典性剧目如等都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1994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收河北梆子、京剧、武安落子、武安平调、隆尧秧歌、评剧等戏曲剧本19种.……

  • 标签: 原型意识 意识现代 戏曲原型
  • 简介:本文从汉族秧歌舞蹈的视角,将民族民间的传统舞蹈与现代审美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为汉族秧歌舞蹈的三大现代审美意识特征,即秧歌舞蹈的现代步伐,秧歌舞蹈的审美变化和秧歌舞蹈的纯舞性,通过对三个特征的具体分析,探讨了没族秧歌舞蹈在纵向发展过程中,与现代艺术意识的融合,进而强调了对回到和重新发现人本身的寻根逆向追求的这一艺术的现代意义的理解,并由此得出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应走向世界,从纵向和横向的双方面共同汲

  • 标签: 秧歌舞蹈 现代审美意识 审美变化 纯舞性 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