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镰状红细胞病(SCD)是一种输入性病种,该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较正常人群显著提高。SCD患者发生的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卒中有较大的不同,治疗和二级预防方法也有其特殊性。本文现围绕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3方面做一简要介绍,以增加临床工作人员对SCD合并脑卒中的认识。

  • 标签: 镰状红细胞病 脑卒中 病理生理
  • 简介:1病例报告男性,67岁,工人。因纳差、消瘦、右上腹疼痛3mo,于2005年10月30日入院。自诉近3年一直颜面部发红,否认肝炎病史及高原生活史。查体:营养中等,面部、颈部潮红,无皮肤黏膜黄染,可见肝掌、蜘蛛痣。腹平坦,肝脾未扪及肿大,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sAg(+):ALT25U/L,AST43U/L,GGT125U/L,A42.3g/L,G48.4g/L,TB24.3μmol/L,DB6.2μmol/L;BUN4.9mmol/L,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红细胞增多症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脑出血患者红细胞(RBC)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我们纳入了2000年至2001年共479例脑出血患者并平均随访3.7年,其中男性298例(62.2%),平均年龄(58.6±9.8)岁。根据患者入院时红细胞浓度四分位值将患者分为四组,即RBC数量第1分位(RBC≤4.0×10~(12)/L)组(Q1组,n=114),RBC数量第2分位(4.04.8×10~(12)/L)组(Q4组,n=119)。收集患者入院的基线资料及静脉血标本,分析各项指标,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结果479例脑出血患者总全因死亡率为22.1%(110/479)。以Q1组为基准进行计算,Q2组(13.2%,15/114)、Q3组(15.2%,20/132)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低于Q1组(26.3%,30/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Q4组(31.1%,37/119)患者全因死亡率与Q1组(26.3%,30/114)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影响预后因素后,Q2(HR=0.439,95%CI=0.227-0.851,P=0.015)、Q3(HR=0.506,95%CI=0.273-0.936,P=0.030)较Q1组均对脑出血患者全因死亡具有保护作用,而Q4(HR=1.047,95%CI=0.596-1.840,P=0.872)与Q1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水平与脑血栓患者全因死亡相关。

  • 标签: 红细胞 脑出血 全因死亡
  • 简介:摘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以获得性克隆性红细胞异常增多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外周血血细胞比容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多,可出现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妊娠合并PV较少见,但会增加母儿并发症及不良结局,包括子痫前期、肺栓塞、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死亡及孕产妇死亡。对PV孕妇应加强孕前、孕期及产褥期的多学科管理,根据患者是否有高危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伴有高危因素者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血栓形成,采用静脉放血和(或)降细胞药物控制血细胞比容。同时,需严密监测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母儿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有望获得较好的母儿结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输注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使用白细胞滤器滤除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我院2013年—2017年去白红细胞百分率不断上升,临床输血反应呈下降趋势。结论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质量。

  • 标签: 红细胞 安全输血 去除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患者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情况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0567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患者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统计并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及分布规律。结果本组患者中,105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0.51%,其中男女分别为29例与76例;78例有输血和(或)妊娠史;27例无输血和(或)妊娠史。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95例为同种特异性抗体(包括Rh系统60例,MNS系统17例,P系统13例,Lewis系统5例),10例为非特异性抗体(包括7例自身抗体、3例冷抗体)。结论通过对输血患者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情况进行检测与鉴别,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充分保障。

  • 标签: 临床输血患者 红细胞 血型不规则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HaemoneticsM115细胞洗涤机洗涤解冻红细胞时,洗涤液用量与解冻红细胞质量的关系。方法取15袋红细胞悬液,按常规方法冰冻保存及解冻洗涤。留取洗涤前及0.9%NaCl洗涤液用量分别为500、750、1000、1250、1500、1750和2000ml时的血液标本,分别对红细胞回收率、游离Hb含量、体外溶血试验、甘油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当0.9%NaCl洗涤液用量达到1500ml时,解冻红细胞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M115细胞洗涤机洗涤解冻红细胞时,0.9%NaCl洗涤液用量至少达到1500ml,才能保证解冻红细胞的质量。

  • 标签: 解冻红细胞 洗涤 洗液量 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50年代Nelson等在体内外实验中发现,红细胞能粘附微生物与相应的补体和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将此现象称为红细胞的免疫粘附(RICA)。更进一步证实红细胞表面有Ⅰ型补体受体(CR1)。红细胞可以通过CR1与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结合,清除CIC。且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1981年Siegel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概念,指出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许多疾病发生及病理过程有关。本文总结了我院血液科1991年以来住院的血液肿瘤病人27例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液肿瘤 免疫功能观察 人红细胞 红细胞免疫功能 白细胞吞噬功能 免疫复合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94例,依据贫血类型差且,将其分为正常体检人员血患者(对照组=47例)以及肾性贫血患者(试验组=47例),比较两组者血液红细胞。结果:两组网织红细胞参数差异明显(P<0.05)。两组MCV、MCH、RBC水平差异明显(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红细胞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 贫血 诊断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红细胞参数的干扰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37000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存在红细胞参数明显异常患者有150例,分析患者的干扰因素,并根据其干扰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对150例红细胞参数明显异常患者进行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有4种,分别为冷凝集、严重溶血、脂血、高白细胞,分别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能降低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干扰因素影响,提升其诊断准确率。结论:血常规红细胞参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其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可制定针对性对策,从而提升血常规检验准确性,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血常规 红细胞参数 干扰因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临床输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60例输血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而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红细胞悬液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给患者进行输血,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并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输血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红细胞悬液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冷凝集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两系)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治疗、妊娠结局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来院诊治的27例妊娠期首次发现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临床诊断按照产妇临床表现,予以实验室检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例,Evan综合征2例,急性白血病1例;(2)治疗予以产妇支持疗法,保证输血充足;(3)妊娠结局5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妊娠期糖尿病。22例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4)预后随访半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产妇为轻度贫血;Evan综合征产妇血小板减少;急性白血病产妇复发死亡;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妇血常规检查正常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产妇部分正常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产妇正常。结论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主要诱发因素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部分患者予以支持疗法后妊娠结局相对较好,但病因差异导致预后亦不同。

  • 标签: 妊娠期 红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KNF-100型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产生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取清晨中段晨尿标本,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对564例患者全为阴性的标本用尿沉渣显微镜法进行确认。结果564例经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为全阴性的标本,经尿沉渣显微镜法确认后,红细胞镜检阳性数为28例,假阴性率约为5.0%,白细胞镜检阳性数为67例,假阴性率约为11.9%。结论使用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检测为全阴性的结果时,为了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镜检标准,选择性进行显微镜复查确认,这样有利于临床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组42例,地中海贫血组42例,健康对照组42例,测定各组红细胞容积(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比较红细胞容积,对照组数值大于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红细胞分布宽度,对照组均小于贫血组,且与缺血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有效鉴别地中海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