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张克宾著,人民出版社2015午11月第1版,全书327页,32万字。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朱熹易学的思想系统:从朱熹治易的基本观点“《易》乃卜筮之书”入手,以“三圣易”说为线索,分其易学为先天、后天两部分,并最终统摄于太极阴阳的义理架构中。是书共分六章,首章言朱熹易学思想渊源与转变。

  • 标签: 朱熹易学 易学思想 简介 人民出版社 卜筮之书 太极阴阳
  • 简介:毛泽东伦理思想初探陈爱华毛泽东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探讨毛泽东的伦理思想,不仅可以更深刻地领悟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作用,而且更能提高用毛泽东伦理思想指导当前的社会...

  • 标签: 毛泽东伦理思想 伦理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伦理规范 伦理观 人民利益
  • 简介:11月23—24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承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龙建成主持开幕式,副校长郝跃致辞。《中国社会科学》副主编孙麾研究员、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分别代表主办方和参会学者致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45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哲学史》、《江海学刊》、《南京社会科学》、《人文杂志》、《社会科学战线》、《河北学刊》、《学术研究》等期刊单位2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思想理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哲学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 简介:本文以忏悔思想为中心,考察了龙树菩萨、寂天菩萨、宗喀巴大师、能海上师的忏悔思想,阐述藏传佛教忏悔思想的源流及其发展。从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的“四悔”,发展到寂天菩萨的“七支供养”;同时,寂天菩萨提出“四力”忏悔,和“信解空性”的“理忏”。宗喀巴大师全面继承了寂天菩萨的忏悔思想,在“对治现行力”中概括了寂天菩萨《大乘集菩萨学论》的“对治行”的六个方面,使其忏悔思想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并且将忏悔纳入菩提道的次第。能海上师在阐述宗喀巴大师的忏悔思想时,受到汉地佛教的影响,如将“灭现行罪力”归结为“作法忏”,而将“灭过现罪力”归结为“事忏”和“理忏”,这也是密教在汉地传播过程中所必须和必然的现象。

  • 标签: 藏传佛教 忏悔 龙树 寂天 宗咯巴 能海
  • 简介:青年毛泽东大同思想是受了孙中山民生主义影响的。但当时孙中山尚未将民生主义与大同思想或大同主义等同起来。事实上,直到1924年8月,此时毛泽东不再是青年,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已有三年半,孙中山才将民生主义与大同思想或大同主义等同起来。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青年毛泽东大同思想受孙中山大同思想或大同主义影响。另外,在毛泽东处于青年时期,孙中山至少在其三篇文献里提到属于民生主义范畴的大同,并称它为“民生大同”。但迄今尚无资料证实青年毛泽东接触过或知道孙中山的这些文献,自然也就谈不上青年毛泽东受这些文献中的孙中山民生大同思想之影响。所以,青年毛泽东是否受孙中山民生大同思想影响的问题还有待我们今后去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青年 毛泽东 大同 孙中山
  • 简介:姜海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28.5万字,317页。在易学史上,宋易是继汉易之后的又一高峰,而作为宋代理学奠基者的程颐,在易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程氏易传》是中国古代义理易的重要著作,在易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标签: 思想史视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程颐 简介 诠释 经学
  • 简介: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阐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两大特征:对"民"之考察以集体为本位和价值理念上凸显民生问题;论述了西方人本思想的两大特征:对"人"之考察以个体为本位和价值观上偏重于政治视角;具体分析了两者各自的合理性、局限性以及两者的互补性。

  • 标签: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西方人本思想 特征
  • 简介:中国的华严思想分为五台山和终南山两系。五台山系是中国华严思想的主流,终南山系是一种极端特殊的华严思想。五台山系的华严思想是信仰文殊的中国民众扶持的华严思想。它还是中国佛教禅宗、净土宗成立的基础。而终南山系的华严思想却是空谈理论,忽视实践、民众,为唐王朝统治服务的思想

  • 标签: 华严思想 五台山系 性无即万有 性无即妙用 佛光观 三圣圆融观
  • 简介:古典政治经济学背后是形式逻辑,这种逻辑开创自亚里士多德,一直延续到近代,其形态2000多年来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这种逻辑主导下,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建立了他们的理论.这种逻辑的缺陷必然也被带进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从而走向片面僵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背后是思辨逻辑,这种逻辑的创立者是黑格尔.思辨逻辑克服了形式逻辑的缺陷,从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比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天生的优越性.当代中国经济的成功,不得不说是得益于这样的优越性.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逻辑
  • 简介:《论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盖伦医学生理学方面的代表作。盖伦医学思想的价值除了体现在古代医学史的意义上,还体现在古典文教传统的意义上。本文试图通过对《论身体各部分的功能》3.2.6—3.2.13的解读,把古希腊罗马医学放回到它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中,展现对身体的认识和治疗在灵魂教化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

  • 标签: 盖伦 身体 灵魂 医疗 教化
  • 简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为它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的领导的恒久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有效举措。他就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树立榜样,以指导和推动全面工作;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用自我教育或自我批评的方法。重温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本文对《易传》之成书及学派归属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后,从人类社会演进图式与“三材之道”、《易传》与理想人格塑造、《易传》与主体价值的实现三个层面对《易传》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特征做了深入剖析,指出《易传》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观,在吸收和借鉴道家思想及阴阳家思想的基础上,把它们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在更高层次上建构了儒家的天道观和人道观,从而达到为儒家思想寻求形而上价值依据的目的。

  • 标签: 学派 三材之道 理想人格 主体价值
  • 简介:<正>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所产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在中国佛敦史和世界佛教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唐末时禅宗就传播到了朝鲜、日本,近代又传入东南亚和欧美等地。我国学术界对禅宗作科学的研究是本世纪初的事情,建国以前著名的学者陈垣、胡适等人都做过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以后又有汤用彤、吕澂、

  • 标签: 禅宗思想 传入中国 中国佛教宗派 禅学 印度佛教 东南亚
  • 简介:重新梳理《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说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返本开新有着特殊的意义。《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观点为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在其指导下,《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阶级的教育",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及具体表现,并且在分析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具体开展情形的基础上,明确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与旧有剥削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区别。它们共同在源头意义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认知。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
  • 简介:<正>马克思早年思想与晚年思想的时间界限的划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研究的问题不同,划分的时间界限也往往不同。在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上,所谓马克思晚年思想,是指他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以后的思想。在此以前的思想,都算马克思早年和中年的思想。任何人的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也不例外。但人的思想变化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一个人后来的思想是他以前思想的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前后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晚年思想 俄国公社 发展道路
  • 简介:先进性建设是列宁全部党建理论与实践的主题。俄共(布)成为执政党后,列宁始终坚持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他加强执政党思想理论先进性建设的全部实践,始终围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加强执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正确开展“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样三项具体任务展开。列宁关于执政党思想理论先进性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对我们更好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列宁 无产阶级 执政党 先进性
  • 简介:古典的政治与道德融合关系体现在:政治与道德在内容上互相重合也互相补充,途径上互相推动;二者既有共同目标,也有共同前提。在上述问题上,古典政治与现代政治具有重要区别,二者难以兼容,因此,古典政治的现代意义是受限的,它不能解决现代政治的所有问题。只有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古典政治的部分原则补充到现代政治之中,才能发挥古典政治在维护共同价值秩序、确立政治的优先地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政治 德性 城邦 亚里士多德
  • 简介:支遁般若思想包涵般若空智与即色空。《大小品对比要钞序》论及般若智的“无”不同于道家玄学之有无相对的“无”,而是超越有无相对而自成其无的“无”。般若空智是超越一切世俗智的最高智慧,是证道成佛断灭死生的要津,契证般若智的至人之心寂然不动而感通众生。考察吉藏的相关论述,对比支遁即色义文献与僧肇《不真空论》对于即色宗的批评,可以判定僧肇所破之即色宗非支遁即色义。支遁即色义有三层逻辑严密的意涵:为即色空提出原因、根据,严格确定即色空是何种意义上的空,即色空区分于断灭空和恶趣空。支遁先于僧肇解入般若空义。

  • 标签: 般若 即色义
  • 简介: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与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空军政治学校、上海市委党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联合举办的全国列宁哲学思想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至七日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学者、理论工作者五十五人,收到学术论文近五十篇。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

  • 标签: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市委党校 学术论文 哲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 史学会
  • 简介:冯契'智慧说',通过分析本然界、事实界、可能界和价值界的内涵和演化,提出天道与人道的和谐根本在于人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析科学和人文不和谐的哲学根源,提出'转识成智'这一现实路径来消除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通过对物我关系的考察,提出借助特定劳动组织实现群体与自我的和谐。冯契描绘的这幅和谐哲学图式,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有益的现实启示。

  • 标签: 冯契 和谐 智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