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根尖周炎建立瘘道之后合并应用氢氧化钙用于感染牙根管内消毒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慢性根尖周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用氢氧化钙做根管内封药,对照组用甲醛甲酚做根管内封药,观察封药1周后及根管治疗后2年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4.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成功率(85.07%)明显高于对照组(60.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疗效是优于常规的甲醛甲酚封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氢氧化钙 根管消毒 根管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
  • 简介:一些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例有可能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但是迄今尚未观察到体内MPD细胞转化为AML细胞的分化过程。本研究旨在揭示这一分化过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2例MPD短期内转为AML患者骨髓分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体内发展相对缓慢的MPD增殖细胞演化为迅速扩增的急性白血病细胞时,存在不同分化阶段的亚克隆。结论:了解MPD急变过程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MPD转化的急性白血病。

  • 标签: 骨髓增殖性疾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预防临床输血和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38748例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HIV—Ab(1+2)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和分析。结果在所检测的38748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6.67%,HCV—Ab阳性率0.96%,TP—Ab阳性率0.64%,HIV—Ab阳性率0.031%;三年间各指标变化不大(P>0.05),梅毒虽有逐年上升趋势,但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感染率均高于男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CV—Ab、HIV—Ab和TP—Ab检出率以21~6O岁年龄组最高。结论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不仅对医、患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血前检查 传染病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肉神经生物电疗仪配合药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01月~2012年03月就诊的10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生素静脉滴注7-10天;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肌肉神经生物电疗仪配合治疗。对2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观察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快及复发率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对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单一(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配合肌肉神经生物电疗仪治疗两者作用互相促进,效果显著提高,且可明显缩短疗程。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 电疗仪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6种病毒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所有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3月期间就诊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的的患儿样本根据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分为以下两组RSV阳性而其他五种病毒为阴性的一组与其他五种病毒阳性,合胞病毒为阴性的一组。用统计学方法、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合胞病毒的感染率会比其他五种病毒高,0~6个月婴幼儿易受病毒感染,病毒分布高峰期是3月。

  • 标签: 呼吸道病毒 婴幼儿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急性时相蛋白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20例疑似感染患儿静脉血,联合测定降钙素原和急性时相蛋白,同时采集血常规依据白细胞高低结合临床症状将80例患儿分为感染组,其余40例为非感染组,比较分析降钙素原和急性时相蛋白对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阳性61/80例(阳性率76.25%),急性时相蛋白阳性40/80例(阳性率50.0%),非感染组中降钙素原阳性4/40例(阳性率10.0%),急性时相蛋白阳性2/40例(阳性率5.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检测指标,其价值优于急性时相蛋白,降钙素原联合急性时相蛋白测定对儿科感染性疾病的鉴别、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急性时相蛋白 儿科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都江堰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种类及分布情况,从而达到有效的防控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的生活及学习质量。方法对486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进行24项特异性过敏原IGE检测,统计过敏原阳性率。结果例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婴幼儿组婴幼儿组前三位的过敏原分别是牛奶(86例82%)鸡蛋(79例74.5%粉尘瞒(45例42%)。学龄前组前三位的过敏原分别是粉尘瞒(105例43%)屋尘瞒(98例40%)鱼虾(60例24%)。学龄组粉尘瞒(112例80%)屋尘瞒(109例78%)各类花粉(40例28%)。结论都江堰地区的过敏原分布育国内其他地区存在差异,可能与都江堰的气候有关。过敏患儿较前几年有较大比例的增加。相当比例的患儿存在两种以上的过敏原。仅单一的过敏原较少。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儿童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胆囊良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9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胆囊良性疾病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创伤小、恢复快,对老年患者十分适用。

  • 标签: 腹腔镜 老年 胆囊良性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型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疾病临床疗效差异,为提高安全可靠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治疗的16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给予不同剂型氨茶碱进行治疗,7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c2=6.260,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氨茶碱静脉输液同时口服给药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疾病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滴注者,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氨茶碱 慢性阻塞性疾病肺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感染性疾病科是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的整合。2011年,笔者在对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检查中发现,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较前已有较大的改观,但并不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中的选址和平完善,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综合医院 二级以上 设置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2D)及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对甲状腺炎症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甲状腺炎症性疾病患者行2D和CDFI检查,了解内部回声特点及血流灌注情况。结果甲状腺炎症性疾病的二维超声具有典型的征象,桥本氏炎表现为两侧叶布满低回声结节,亚急性甲状腺炎一侧或两侧叶呈片状低回声区,急性化脓甲状腺炎显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包块。CDFI内部血流呈现增加、正常或减低。结论2D在诊断甲状腺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上优于CDFI,CDFI对甲状腺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没有特异性。

  • 标签: 二维超声 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 甲状腺炎症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特应性变应原(中国组合)检测在过敏性疾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印迹法,对199例荨麻疹,202例湿疹皮炎,367例过敏性鼻炎共768例患者进行20种特应性变应原(中国组合)的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数据用SPSS11.0软件处理。结果对荨麻疹、湿疹皮炎、过敏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分别是72.2.6%、73.76%、89.64%,总阳性率81.0%;对单项抗原呈阳性150例(23.9%);对2项以上抗原呈阳性472例(76.1%);结果与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与混合性多项变应原(吸入性、食物性)有关(p<0.01);与过敏性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变应原有9种屋尘、螨组合、猫毛、螃蟹、虾、大豆、海鱼、艾草、淡水鱼(p<0.05)。结论屋尘、螨组合、猫毛、螃蟹、虾、大豆、海鱼、艾草、淡水鱼是荨麻疹、湿疹皮炎、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过敏性疾病患者往往对多项变应原敏感。

  • 标签: 变应原 免疫印迹法 特异性IgE检测 过敏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间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带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

  • 标签: 腰椎 前路 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更年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在某地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更年期女性382名,按其初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通过检测和问卷等方式观察两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部分指标的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低于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的盆底肌力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与更年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存在关联,选择剖宫产可以明显降低更年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可进一步研究分娩方式对更年期PFD发生影响的机制,并进行多影响因素的研究。

  • 标签: 分娩方式 更年期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白细胞的检测对老年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结论CRP在老年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较WBC更敏感特异性更高,对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呼吸系统感染 CRP WBC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3.4岁,男女比为4:1。发病部位分别为颌下腺(12例)、腮腺(2例)、颌下区淋巴结(1例),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均呈无痛渐进性肿大。涎腺病理改变为腺泡萎缩,间质硬化伴较多IgG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细胞的绝对值大于50/HPF,IgG4+/IgG+细胞的比值大于40%)。淋巴结病理改变为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滤泡间区硬化伴较多IgG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细胞的绝对值大于50/HPF,IgG4+/IgG+细胞的比值大于40%)。结论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是少见的疾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最终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

  • 标签: 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 颌下腺 腮腺 颌下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7月间因呼吸系统疾病收治入院的186例患儿(其中细菌性84例,病毒性102例)在入院前的血常规及全血hs-CR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的患儿的全血hs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比率水平与病毒性感染患儿相比都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hs-CRP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发病早期的诊断指标。

  • 标签: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 呼吸系统感染 白细胞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急性时相蛋白的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儿科病例资料,分析降钙素原(PCT)及急性时相蛋白(CRP)测定值。结果在120例患儿病例资料中显示,血清PCT、CRP质量浓度升高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PCT>0.5ng/ml,CRP>6mg/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PCT敏感度高于CRP,而且特异性优于CRP。结论PCT联合CRP测定是一个较好的小儿细菌感染的诊断联合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急性时相蛋白 儿科 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