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据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18.8%,其中约95%为原发性高血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之初,症状隐匿,进程缓慢,容易被忽视,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随着高血压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人体渐渐失去对高血压的代偿能力,从而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心脏作为维持血压和全身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是最先受到损害的靶器官之一。长期超负荷血压可引起心脏电学和形态学改变,而心脏电学和形态学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心脏电学检查,可发现高血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房室肥大、心肌缺血等多种心脏电学改变,而心律失常是心脏电学改变的主要表现之一。在诸多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又是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心律失常。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 简介:摘要精神紧张因素所致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和醛固酮系统激活三条途径,精神紧张现象可通过上述途径介导,诱发高血压。精神紧张因素在人群中流行可能是高血压控制的环节之一,对精神紧张因素的干预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缓解方法。

  • 标签: 精神紧张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来我院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的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AFP、AST、γ-GT、TBiL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治疗2个月后根据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总有效率为93.3%;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结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近期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动脉插管 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临床疗效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已知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内分泌、遗传因素等。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病机制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性及分化失衡所导致的骨代谢失衡。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研究领域涉及激素靶向、药物靶向、分子靶向治疗等。但当前靶向治疗方法尚未完全成熟,所导致的临床不良反应限制其应用进展,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主要对骨质疏松症与激素调节、骨基质代谢、破骨细胞的关系以及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与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7例PLC患者和47例同期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人,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242、CA724和AFP。结果PLC患者在术前AFP、CA242和CA72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t=49.293,t=17.392,t=9.394,P〈0.01);在TACE治疗后半年和1年,PLC患者血清AFP和CA72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CA242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LC患者在接受TACE治疗后血清CA724和AFP水平均显著降低,在临床上评价肝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糖类抗原242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率,减轻西药治疗的副作用。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AKI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KI对其进行分组甲组(n=17)合并AKI,乙组(n=13)未合并AKI。综合分析两组的病理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甲组的微小病变肾病发生率明显比乙组高,膜性肾病发生率明显比乙组低,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来说,AKI是其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以微小病变肾病为主要病理改变,并且,患者还常伴有严重肾间质损害的情况。

  • 标签: AKI 临床病理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膜性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原发性遗尿症患者,以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醋酸去氨加压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加用自拟益气固肾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夜间排尿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夜间排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使用单纯西医疗法,加用中医疗法对小儿原发性遗尿症可以取得更高的疗效,因此临床应选择中医西结合疗法。

  • 标签: 小儿原发性遗尿症 治疗方法 西医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腹部按摩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月经期外周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与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八髎穴联合腹部按摩治疗,于月经周期前1周开始治疗,直至月经周期结束。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于月经来潮前2d或开始有症状时开始服用,连服3~5d或至症状缓解。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明显优于对照组(78.1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联合腹部按摩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与口服布洛芬胶囊比较,具有疗效确切、易于掌握、安全方便等优点。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电针 八髎穴 腹部按摩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正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患有青光眼的患者数量较之以往出现了明显增多。在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当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十分常见,是临床中青光眼主要类型,患者患上该病之后会,眼部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医生需要掌握其临床表现,这样才能为患者选择针对性更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将对患者主要表现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致病原因 类别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华蟾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中晚期伴中重度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吗啡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华蟾素静脉滴注,均治疗14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治疗全程吗啡用量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全程吗啡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吗啡缓释片能够有效缓解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有助于减少吗啡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癌性疼痛 华蟾素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汇总当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评价其方法学偏倚及其证据体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CBM、CNKI及WangfangData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6年11月。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估工具AMSTAR评价纳入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方法学评估纳入的系统评价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14个系统评价,7篇是中文文献,7篇是英文文献。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使用riskofbias工具的有9篇,使用改良Jadad量表的有4篇,1篇使用改良牛津量表。AMSTAR工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的11个条目中,条目1“是否提供了前期方案”,条目3“是否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条目4“发表状态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和条目10“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存在的方法学偏倚最大。GRADE系统方法学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了证据质量评估,均为低级别或者极低级别。结论当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但其证据质量级别较低,临床实际中应用该证据时应当慎重。

  • 标签: 针灸 原发性高血压 系统评价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省某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之间收治的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48个病灶),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手段的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血流灌注表现。结果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为87.5%(42/48),增强CT检查的准确率为89.58%(43/48),两种手段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超声造影可见,36个病灶呈现快进快出,其中有3个病灶动脉期呈现不均匀增强表现、门脉期快速退出等表现;应用增强CT检查有3个病灶表现出动脉点片状的强化影,门脉期呈现等密度;此外,两种方式检查的动脉期高增强和等增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各自拥有不同的优缺点,但是超声造影能够实时观察病灶血流灌注、经济便捷,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增强CT 原发性肝癌诊断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原发性痛经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痛经症状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采取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痛经症状评分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采取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效果较好,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快捷,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 标签: 针灸 穴位埋线 原发性痛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增强CT与MRI复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分别在患者术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增强CT与MRI检测。以术后6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为评价标准。结果:MRI对患者术后一个月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增强CT,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患者介入术后复查病灶3个月和6个月诊断准确率很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术后 增强CT MRI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5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25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CT及病理特征。结果该25例患者男21例,女4例,年龄均数(63.1±4.5)岁,吸烟23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及肺部啰音,并伴有杵状指,CT表现为网格、蜂窝基础上伴团块、结节影,肺纤维化基础上伴片状阴影,病理检验为腺癌、鳞癌、腺鳞混合癌与小细胞癌。结论老年男性吸烟患者如在肺间质纤维化基础上,伴有症状加重或肺部阴影问题,应考虑合并肺癌,需及时检验,以便诊断与治疗。

  • 标签: 肺间质纤维化 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38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病理、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干咳、胸闷气急;胸部CT表现为肺纤维化病变部位有明显的结节状或团块状肿块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和鳞癌;多数患者确诊为肺癌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情况较差,患者中位生存期为半年。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合并肺癌几率较高,临床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治疗该疾病的难度较大,且通常预后情况较差,应尽早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癌 实验室检查 胸部影像学
  • 简介:患者男,54岁。胸痛、憋闷数周,咳痰伴少许血丝,平日吸烟较重。临床以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本院就诊。临床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阴性。影像检查:患者行站立位胸正侧像数字X线摄影(DR)拍片,正位片显示右肺内带近肺门旁丘状团块状致密影,外侧缘边界部分清晰,右肺门角消失,透过病变阴影其后方肺纹理紊乱,似有交叉现象,右下肺动脉干边界不清;右侧位片阴影位于前下方,相当于右肺中叶的位置。

  • 标签: 中央型肺癌 肺扭转 自发性 数字X线摄影 慢性支气管炎 右下肺动脉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密固达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例,回顾分析患者的治疗全过程,通过电话回访等形式确定患者是否接受第二次治疗。结果1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有6例输液后无不良反应;2例输液后第一天出现发热、关节痛;2例输液后第二天出现头痛、全身肌痛;1例输液后第三天出现流感样症状;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的患者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10例患者表示愿意接受第二次治疗,1例患者尚有犹豫。结论采用密固达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唑来膦酸 密固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作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用常规+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接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