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一般都认为事实上的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和实际发生的事实不一致,事实错误的处断原则  对于事实错误问题的处断原则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就不存在什么事实认识错误的问题

  • 标签: 中认识 事实错误 管窥事实
  • 简介:一次作文,规定文体是叙事散文,有几个学生得到了我这样的评语:“骨瘦如柴…‘独生子女”“空山不见人”。“骨瘦如柴”的作文有事实而缺少思想;“独生子女”的作文通篇只叙写了一件事情;“空山不见人”的作文整篇文章基本是在抒情议论。这几种情况,也是学生写作记人叙事类文章时常犯的毛病:物质性元素与精神发现和心灵看法不能完美结合。

  • 标签: “事实” 叙事散文 独生子女 学生写作 作文 物质性
  • 简介:肥胖在全球流行,每年至少有260万人死亡可归咎于超重或肥胖。肥胖曾被视为高收入国家的问题,而现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广泛存在这一问题。

  • 标签: 肥胖病 脂肪 公共卫生 儿童
  • 简介:首先研究推定的各种涵义,提出推定的基础是经验法则。然后集中分析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的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事实推定的实质是推理或推论;法律推定源于事实推定又高于事实推定,是在事实推定的基础上渗入了法律价值和政策需要,从而将事实推定的单纯经验逻辑上升为法律逻辑;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具有泾渭分明的区别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推定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 标签: 推定 经验法则 事实推定 法律推定
  • 简介:2012年4月世卫组织/S.Hollyman大约33亿人,即半数世界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危险之中。2010年,约有2.16亿例疟疾病例(不确定范围为1.49亿至2.74亿),和估计65.5万例疟疾死亡病例(不确定范围为53.7万人至90.7万人)。自2000年以来,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加强已经使全球的疟疾死亡率降低了25%以上,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已降低33%。

  • 标签: 疟疾 世卫组织 死亡病例 世界人口 死亡率 控制措
  • 简介:犯罪构成事实是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后呈现出来的犯罪的行为事实状态,[33]犯罪构成事实在定罪和量刑中,犯罪构成事实 犯罪构成 定罪 量刑

  • 标签: 事实研究 犯罪构成事实
  • 简介:2007年5月16日,辽宁省东港市法院对一起血案开庭审理,这起血案中一女两男3名当事人,其中一人当场死亡,两人身受重伤昏迷不醒。本案中,杀人嫌犯叫李金凤,死者是她“事实婚”的前夫,伤者是她“法律婚”的丈夫,公安机关将此案移交后,自杀未遂而被送往医院抢救的李金凤就一直处于准植物人状态,如果她能够醒来,等待着她的是法律的审判,是什么原因使这“一女二夫”喋血闹市呢?随着记者的深入采访,一场围绕着婚姻而殊死厮杀的悲情故事浮出水面。

  • 标签: 事实婚 法律 开庭审理 公安机关 自杀未遂 深入采访
  • 简介:2012年2月世卫组织输血可拯救生命和改善健康,但是许多需要输血的患者不能及时获得安全血液。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地区,随时都会有输血的需求。没有可用的血液会导致死亡,也会使许多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全球每年采集的献血量约为9200万单位。其中近50%是在占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国家中采集的。具有稳定的定期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基础,就可保证充足可靠的安全血液供应。由于血源性感染的流行程度在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最低,因此这些定期捐献者也是最为安全的捐献群体。

  • 标签: 输血 安全血液供应 自愿无偿献血者 血源性感染 世卫组织 农村地区
  • 简介:但实际上笔者对于事实认识错误中行为人对于实际发生的危害事实的主观犯意仍有不同看法,1一般都认为事实上的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和实际发生的事实不一致,就不存在什么事实认识错误的问题

  • 标签: 中认识 事实错误 管窥事实
  • 简介:摘要婚姻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始终,它是人类繁衍后代的需要,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较小的劳动单位。然而并非所有的婚姻都是合法有效的。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只有符合婚姻立法所规定的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的婚姻才会被国家所承认和保护,意即具备婚姻成立的实体条件婚姻登记机关才予以登记,经过婚姻登记婚姻才最终取得法律效力。这是一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过程。可见,婚姻登记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在婚姻家庭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即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婚姻问题展开研究。

  • 标签:
  • 简介:证明责任理论是因“事实真伪不明”这一认知情形的处理而产生的理论建构,“真伪不明”是一种诉讼中客观存在的对案件事实的认知状态。真伪不明情形及证明责任裁判方法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立基于“事实真伪不明”命题,而绝非抛弃了该命题。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之间虽然存在制度互动关系,但依证明标准裁判方法不可能消灭真伪不明和证明责任。我国司法实践中实际存在“真伪不明”和“证明责任”。真伪不明命题的讨论有助于对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的深化理解和制度落实。

  • 标签: 事实真伪不明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裁判方法
  • 简介:from蔡康永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作家①昨天晚上睡觉前,你在思考什么问题?《哈利·波特》里的"时光器",为什么不能拿来使邓不利多校长复活?②如果可以许3个愿,你会许什么?先许愿"我可以再许300个愿",然后慢慢想。③如果有机会和10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没你想的那么糟。"

  • 标签: 事实 节目主持人 生活技能 不着火 世界末日 台湾
  • 简介:从本质上讲,民间规则是民间现实生活的规范性表达,是民间真实生活的浓缩,是民间社会据以判断是非的行为标准。故此,依据民间规则的内容,可以把民间规则分为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以及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与此同时,案件的事实也可分为作为适用法律的前提的事实与作为判断是非标准的事实。由此,在司法过程中,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对于事实认定才具有意义,而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却没有此一功能。

  • 标签: 民间规则 案件事实 民间规则与事实认定
  • 简介:技术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其演进贯彻人类的简单性意向,技术对简单性追求的结果则是技术系统复杂性的不断增长,面对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及其困境的出路,在技术范式内可能仍归于简单性的寻求。

  • 标签: 技术 演进 意向 事实 简单性 复杂性
  • 简介:预期违约制度起源于英国,是英美法独有的法律制度,它包括明示违约和默示违约。前者指双务合同履行期满之前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肯定地向另一方当事人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后者指双务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有确凿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在履行期到来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而另一方又不愿提供必要的履行担保。

  • 标签: 预期违约制度 受害方 法律救济 行期 法国民法典 不安抗辩权
  • 简介:基于道德形而上学和美德认识论,斯密和休谟认为,道德评价的最佳视角是作为一个客观的旁观者。为了解释道德真理,我们需要采用这种旁观者的评价视角,在道德判断过程中把道德优点和认知优点分离开来。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道德评价或提供道德规范,道德构建主义的主张更加深思熟虑,并优先于评价者的视角。

  • 标签: 亚当·斯密 评价者 道德事实
  • 简介:通过对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为属下企业在对外担保中出具承诺函、证明函的行政事实行为的分析,现代行政管理中存在规范新型行政行为、完善行政救济途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承诺函 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