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黛丝·克罗》和《黑夜的终止》是现代法国名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两个卓越的中篇。这两个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章的姊妹篇,通过对女主人公黛丝一生痛苦遭遇的淋漓尽致的描写,猛烈地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观念对人性的压制和扭曲,无情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隐蔽在夫妇之爱、亲子之爱等等温情脉脉的面纱下的赤裸裸的冷酷的利害关系,每个人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都因无法挣脱这一旋涡的向心力而被卷入苦难深重的深渊。正是这种揭露和抨击确立了莫里亚克创作的基调,使他的作品成为一幅巨大的

  • 标签: 莫里亚克 克罗 女主人公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 人性异化
  • 简介:2013年12月17日,乌尔苏拉·冯恩(UrsulavonderLeyen)宣誓就任德国新任国防部长。作为德国首位女防长,55岁的冯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她从政多年,作为基督教民主联盟(以下简称基民盟)的政治家,在第一届默克尔政府中担任家庭事务、老年、

  • 标签: 国防部长 德国 默克尔政府 民主联盟 家庭事务 政治家
  • 简介:科修一世是拜占廷帝国晚期的著名皇帝之一,科穆宁王朝的创建者。他实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其统治颇具特色,具体内容为:革新宫廷荣誉头衔体制,重新确立荣誉头衔和高级官职的授予原则,使与皇室的亲属关系成为宫廷等级制度的基础,高级官职的任免完全取决于跟皇帝关系的亲疏远近。其改革根源于贵族家族势力的发展壮大和紧迫的战争形势,并对帝国晚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阿莱科修斯一世 政治体制 拜占廷帝国 科穆宁王朝
  • 简介:<正>"子承父业"这个词用在马克·门驰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1966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拉,父亲是赫赫有名的风光摄影大师大卫·门驰。从小耳濡目染,还在求学期间就喜欢上了摄影,刚刚大学毕业

  • 标签: 伊莱亚斯 国家公园 兰格尔 巴巴拉 风光摄影 尼亚
  • 简介:5月28日,埃塞俄比亚反政府武装进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经协商,由3个主要反对派中的最大反对派——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接管国家政权,阵线领导人梅·泽纳维担任临时总统。泽纳维现年36岁,言谈谨慎、善于措辞、有外交风度。70年代初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学医,成绩优秀。当时他所在的大学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他加以接受,思想激进,于

  • 标签: 莱斯 革命民主阵线 纳维 反政府武装 国家政权 门格斯
  • 简介: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威廉.把控制自然的观念和异化消费看作是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发生的根源。一方面通过对控制自然观念的考察,指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建立在"控制自然"观念基础上的科学技术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另一方面,他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与异化消费联系起来,提出以控制人的欲望和减少人的需要,建立"易于生存的社会"来解决生态危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致力于通过生产力的合理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来解决生态问题,这与生态危机理论有本质的区别。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控制自然 异化消费
  • 简介:为研究海洋生境芽孢杆菌TCS001的分类地位和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并结合gyr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菌株TCS001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谱;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定了不同浓度TCS001菌株发酵滤液对靶标菌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为贝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其对6种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达87.66%。不同稀释倍数下,TCS001发酵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稀释5倍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6.24%和98.05%,稀释20倍时抑制率也均达90%以上。形态学观察发现,TCS001发酵滤液可导致黄瓜灰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中间或顶端膨大畸形。研究表明,海洋生境贝芽孢杆菌TCS001极具开发为微生物农药的潜能。

  • 标签: 生防菌株 海洋生境芽孢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促旋酶A亚单位基因 发酵滤液 黄瓜灰霉病菌
  • 简介:根据德国功能学派翻译家提出的文本类型学,文本分为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根据的理论,旅游资料是以操作型为主,兼具信息型和表情型的文本,因此在翻译中要把读者的接受放在第一位,又要重视文本特点,同时也要充分传递旅游资料中涉及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 标签: 文本类型学 旅游资料英译 翻译策略
  • 简介:控制自然这一概念是自相矛盾的,它既是其进步性也是其退步性的根源。控制自然内在悖论的生成,不仅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与对人的控制密切相关,而且也有其观念即意识形态的因素。超越控制自然的内在悖论,必须实行对于控制自然的伦理转换。

  • 标签: 控制自然 超越 悖论
  • 简介:18世纪,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变迁,瑞士德语区陷入乡村败坏、革命酝酿、观念盛行的整体性危机,当时的文法教育不仅没有改变现实困境,反而促进了观念化上层统治者和愚昧化下层民众的对立。细致考察此整体性危机的历史根源和结构条件之后,教育家裴泰洛齐将之形象地融汇在《林哈和葛笃》一书中,整体刻画了一个普通乡村的变迁。他认为唯有通过革新教育理念,推行以手工劳动为职业训练、以感觉印象为作用机制、以数形名为教学体系、以心手脑结合为培养方式、以母爱父道为人性基点的教学改革,通过智识教育、行动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齐头并进,才能塑造新人,帮助贫民,挽救危机。

  • 标签: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笃德》 《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
  • 简介:美国著名诗人加里·(GarySnyder)于1958年在美国《常春藤评论》杂志上发表了译著《寒山诗二十四首》,数量虽小,但影响深远,使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唐代诗人寒山和他的诗篇在美国大放异彩,成为中国文化外译中的经典案例,并一度成为美国年轻一代追捧的精神偶像。寒山及其诗作在美国广为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以拉斐尔的改写理论为基础,以的寒山诗英译为研究对象,从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等因素出发,阐述翻译过程中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操控,以便探析寒山热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改写理论 斯奈德 寒山诗
  • 简介: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是人与外界沟通接触的五大重要途径,我们所了解的文学作品中,以视觉为感官的例子比比皆是,读者已经司空见惯。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以其独特的视角,魔幻的想象力,着重描写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感官意识在小说中的作用,把原本处于五官中低级状态的官感提升到了文学的高度,使之成为直接的文学话语,不仅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开创了独特的叙事与创作手法。

  • 标签: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感官意识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低音提琴》
  • 简介:埃迪·莫·伊顿是北美华裔文学的先驱,独特的成长环境使她接触到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这样双重的文化身份既使她陷入对自身身份归属的矛盾和迷茫中,同时也给予了她跨越性比较性地观照中西文化的开放视角。本文从具体的个体出发论述了伊顿的文化身份,阐述了其从非此非彼的文化孤儿到即此又彼的"欧亚裔"主观认知的文化身份之途。

  • 标签: 伊顿 文化身份 华裔文学 “欧亚裔”
  • 简介:2005年建成的挪威与瑞典边境之间的新维讷松桥是一座跨径247.3m的混凝土中央拱及双幅钢箱梁拱桥。简要介绍该桥设计、施工及建成前后的一些测试情况。

  • 标签: 公路桥 拱桥 桥梁设计 桥梁施工 综述
  • 简介: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目睹了东欧剧变在前民主德国上演的惊人一幕,一直以来作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标志的柏林墙被推倒了,大量东德人涌入西德。从当年的东欧剧变再到后来的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时至今日,20年已经过去了……

  • 标签: 民主德国 德国总理 汉斯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 简介:继今年9月初在德国ArenaAufschallce3万人体育场演出之后.英国歌剧《卡门》于10月16日挥师中国,在上海8万人体育场上演。该剧灯光总设计为英国著名灯光设计师Mr.SimonMills.使用两台有2500光路的520i电脑调光台作为主备灯光控制台.联接ShownetSN100网络节点6台;应用WYSIWYG设计软件.控制全场400多台灯具.

  • 标签: 广州 中国 晚会 上海 英国 德国
  • 简介:(一)引言郑州铝厂是我国氧化铝生产的主要厂家。该厂七五期间的一项中心任务是以节能为中心、实施对关键技术为主体的技术改造,达到大幅度降低能耗,从而降低成本的目的。在郑州铝厂氧化铝生产成本中,笔者选择了煤、电、蒸汽、油、焦主要能耗与氧化铝单位成本进行多元回归,试图找出主要能耗对单位成本的影响程度并预测能耗降低幅度对降低单位成本的作用有多大等。在此基础上,对郑州铝厂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提出具体的建议。

  • 标签: 郑州铝厂 单位成本 氧化铝生产 多元回归 降低成本 技术改造
  • 简介:荷马史诗《奥德赛》以人的智谋及入神关系为主题,同时是以大海为辽阔背景的返乡作品。如对奥返乡之旅的环境性进行考察,“故乡”与“归途”是环境之眼。主人公对故乡伊塔卡岛的土地依附、岛上亲人对家园的持续守护凸显了故乡环境在想象、记忆和生存现实中的意义。归返途中“群岛”地理构成的欲诱、博物学知识对成功返乡的帮助表明了归途环境与人类的自我约束力及自然智识的关系。本文对《奥德赛》做生态批评解读,指出奥的返乡是水球环境中人类家园情怀的隐喻。

  • 标签: 奥德修斯 返乡 环境性 生态批评
  • 简介:诗歌的语言是一个诗人表达感情的基础,优秀的诗歌的语言往往是极富有张力的,而诗歌语言是否富有张力也成为衡量一个诗人创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美国'垮掉派'代表人物之一——加里·其诗歌作品就极其富有自然的语言张力。他远离大都市生活的喧嚣,将创作对象指向自然万物,他将自己的沉思蕴含在各种大自然的意象中,他用诗歌文学中最接近事物本真的东西对抗整个社会的失衡。他的诗歌中的语言张力主要体现在审关内涵、自然形象、诗歌语义和画面意蕴四个方面,只有深入理解加里·的诗歌,才能体会他诗歌中的自然语言张力。

  • 标签: 加里·斯奈德 自然 语言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