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资源和环境一直都是制约许多国家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因而在环境愈加恶化、资源日益紧缺、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仅来源较为广泛(光照),并且几乎不会产生污染,因而倍受研究人员的青睐,也是前景比较广阔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与太阳能电池相关的技术背景、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 标签: 太阳能,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发展前景。
  • 简介: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各个行业随之快速地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从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热发电是当前最为先进的一种发电方式,光热发电是借助平面镜、抛物镜以及蝶形镜面列阵来将太阳能进行收集,随后通过热/换热介质传热给水,最后会形成蒸汽,为汽轮机的运行提供动力。cstp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来购买设备,太阳能发电成本较少,在实践中操作十分的简单,其最为突出的优越性就是可以借助太阳能进行水体的加热,为汽轮机和发电机提供需要的电能,剩下的能量被收集到蓄热管之中,这样就可以在无法获取太阳能的时候来辅助进行持续发电。cstp电压输出较为平稳,能够为人们提供稳定、持续的电能。

  • 标签: 太阳能 光热 发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观察组采用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VEGF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17.50%,7/40),术后1年内复发率(5.00%,2/40)低于对照组(17.50%,7/40),P<0.05。结论与TURBT比较,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可更有效地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血清MMPs及VEGF水平,降低术后复发率,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更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标签: 膀胱癌 非肌层浸润性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精准化护理模式预防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及对焦虑、抑郁情绪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内接受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随机抽选68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34例患者接受精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治疗及负性情绪。结果 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指导、人员素质、病情观察和处置、护理项目以及护理态度等护理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准化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过度活动症 不良情绪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取本院2016年9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128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两次分离式治疗,研究组实施一次性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禁食总时间。结果: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P>0.05无差异,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手术费用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禁食总时间比对照组短,P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颈瘢痕电切联合曲安奈德多点注射治疗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颈挛缩(BN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尿道手术的25例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PR)术后初发BNC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激素注射组15例,平均年龄为(67.5±8.8)岁,合并糖尿病1例,高血压病2例;平均TURP术后时间为(21.9±29.1)个月;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30.0±3.5)分,生活质量(QOL)评分(5.7±0.5)分。非激素注射组10例,平均年龄为(65.2±10.5)岁,合并糖尿病1例,高血压病2例;平均TURP术后时间为(29.3±33.5)个月;术前IPSS(30.4±2.6)分,QOL评分(5.8±0.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注射组行膀胱颈电切联合曲安奈德多点注射手术,患者取截石位,直视下将冷切镜尿道置入狭窄段远端观察,置入超滑导丝;用冷刀于6点方向电切狭窄段,顺利到达膀胱;更换电切镜,切除尿道狭窄段瘢痕直至暴露膀胱颈正常组织,电凝止血,电切后尿道无活动性出血;置入膀胱注射针,于膀胱颈口3~9点方向分6针等距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80 mg(12 ml);置入超滑导丝,沿导丝留置三腔硅胶尿管。非激素注射组单纯行膀胱颈电切手术。术后3、6个月复查尿道镜,患者出现明显排尿困难且镜检提示膀胱颈狭窄复发定义为BNC复发。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以及无复发生存率。分析术后BNC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激素注射组和非激素注射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6.0±17.8)min和(48.5±57.9)min(P=0.438),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3.0)ml和(12.0±31.1)ml(P=0.221),住院时间分别为(5.8±1.2)d和(4.4±2.5)d(P=0.070)。激素注射组术后发生短暂性血尿和附睾炎各1例,非激素注射组发生短暂性血尿和短暂性排尿困难各1例(P>0.05),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激素注射组和非激素注射组术后3个月IPSS分别为(11.0±5.6)分和(12.4±3.9)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10.1±4.9)分和(14.7±7.7)分;术后3个月QOL评分分别为(1.7±1.2)分和(2.1±1.5)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1.5±1.3)分和(3.0±2.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注射组和非激素注射组术后3个月BNC复发例数分别为1例和2例(P=0.543),术后6个月分别为1例和5例(P=0.023)。两组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联合激素治疗(OR=14.000,95%CI1.299~150.889,P=0.030)、瘢痕电切术后时间(OR=1.138,95%CI1.017~1.273,P=0.025)、术后IPSS(OR=1.302,95%CI1.018~1.666,P=0.036)、术后QOL评分(OR=4.280,95%CI1.523~12.030,P=0.006)是患者术后6个月BNC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膀胱颈瘢痕电切联合激素注射治疗TURP术后BNC是安全、有效的,局部激素注射有助于降低术后BNC再次复发率。

  • 标签: 曲安奈德 膀胱颈挛缩 膀胱颈电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膀胱癌行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膀胱癌行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43。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社会及生理功能、情感及生理职能、精神及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护理 常规护理 膀胱癌 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膀胱功能训练法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早期膀胱功能训练法)与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膀胱功能恢复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实行早期膀胱功能训练法,能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提高膀胱功能恢复率,增强患者物质生活水平,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膀胱功能训练法 宫颈癌 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膀胱功能恢复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56例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每组28例。观察组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围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护理干预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 聚焦解决模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我中心在回肠W形原位膀胱和Studer膀胱基础上改良的新式回肠原位膀胱术(Urumqi膀胱)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54~66)岁。病程1个月至3年。5例为初发患者,3例有≥2次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史。6例为多发肿瘤,大小0.5~2.5 cm。2例为单发肿瘤,大小均为3.0 cm。术前PET-CT检查无远处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肿大,无上尿路积水。膀胱镜检查示尿道通畅,无可疑肿瘤。术前病理检查结果: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6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例。所有手术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距回盲部15 cm处截取回肠50 cm,自右侧端顺时针向内侧卷曲成近圆形,左侧末端留10 cm,其余40 cm回肠形成3段、每段约13 cm的肠管,将其去管化形成新膀胱,将末端10 cm肠管从乙状结肠前方跨过,与左侧输尿管吻合,右侧输尿管与新膀胱右侧顶部吻合,尿道与新膀胱吻合。术后随访3~12个月。4例出现轻度尿失禁,术后12个月均完全尿控;7例无输尿管反流,1例术后12个月仍有左侧输尿管轻度反流。8例术后复查排泄性膀胱造影示膀胱排空效果满意,残余尿阴性,膀胱容量250~400 ml。复查胸部CT、泌尿系CT及腹部超声示无上尿路积水,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术
  • 简介:摘要膀胱间质细胞(IC)是区别于神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SMC)的一类细胞。目前对IC的研究多聚焦于Cajal间质细胞(ICC)初始的起搏机制中,可认为IC中ICC表面存在产生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的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使得ICC成为膀胱起搏细胞成为可能。而成纤维样细胞和端粒细胞与膀胱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纤维之间存在毗邻关系,与膀胱ICC类似,猜测其可能为膀胱间质细胞起搏过程的参与者。但目前仍缺乏针对IC起搏机制的基础实验,本文拟通过综述IC起搏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Cajal间质细胞 起搏 尿潴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膀胱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泌尿肿瘤。膀胱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的肉眼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无痛性、间歇性、下腹部痛、下肢水肿、下腹部包块、体重减轻、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热等,肿瘤晚期还可能会出现输尿管梗阻、骨痛等转移症状。膀胱肿瘤是恶性的,容易发生溃烂、转移等疾病,还会发生肠梗阻、盆腔淋巴结转移、膀胱穿孔等并发症。肿瘤主要分布在膀胱侧壁和后壁,其次是三角区和上端,如果有血尿表现,必须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等检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肿瘤的治疗也有了更好的效果,膀胱癌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如果能及时的发现并治疗,那么它的生存率就会更高。在临床上,大约半数的40岁以上的患者,都是因为患有膀胱癌。在我国,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是第8位,而女性则是第12位。如何有效地控制这种疾病?以下是关于膀胱肿瘤的一些知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时代背景下,脊髓损伤情况比较常见,优于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损伤后容易出现膀胱功能障碍问题,这将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对于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可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予以改善,对此在本文中便简单探析了其康复护理对策。

  • 标签: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影响 康复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KAP理论延续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选患者病例数为30例。利用前后对照法将30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15例和乙组15例。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护理中,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IKAP理论延续护理。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乙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实施IKAP理论延续护理具有良好效果,既能减轻不良反应,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持续应用与积极推广。

  • 标签: IKAP理论 延续护理 膀胱癌 临床效果 膀胱灌注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