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糖苷水解第一家族(GH1)β-葡萄(BGL1)有葡萄耐受性,进口端位点对活性及葡萄耐受性有很大影响,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嗜热革节孢GH1BGL1进口端的W168、L173、F348、W349、C169、F180、D237、Y179、A260、H307、N335和E437这12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将突变与野生(WT)在毕赤酵母中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活性和葡萄耐受性测定。与WT相比,所有突变活性均有所降低,其中W168H、N335F和W349G几乎丧失活性。突变F180H、D237S、A260N和H307Y的Km低于WT,所有突变的kcat都降低。除L173Q外,其余突变都保持葡萄耐受性,在高浓度(400mmol/L)葡萄时,Y179F和D237S活受到显著抑制。本研究表明,进口端位点对活性及葡萄耐受性均具有一定影响,催化活性通道的结构特异性可能是葡萄耐受机制。

  • 标签: Β-葡萄糖苷酶 定点突变 进口端 葡萄糖耐受性
  • 简介:糖基水解Lxyl-pl-1和Lxyl-p1-2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克隆自真菌香菇的重组蛋白,具有β-木糖苷/β-葡萄双重活性,能专一性水解脱除7-木-10-去乙酰紫杉醇等的木糖基,生成的C-7位羟基化产物可以作为前体半合成重要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或其类似物。前期工作显示:Lxyl-p1-1和Lxyl-p1-2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7%,但后者的催化活性是前者的2倍以上;Lxyl—pl-2水解生色底物PNP-Xyl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4.0。为系统地观察两的催化特性,在对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构建的工程酵母进行培养、诱导7d后冷冻干燥菌体。将冷干的菌体破碎得到蛋白粗提物,再经过Ni亲和色谱和HPLC凝胶色谱法制备和纯化得到Lxyl-p1-1和Lxyl-p1-2重组蛋白。以生色底物PNP-Xyl和PNP-Glc及7-木紫杉烷底物7.木-10-去乙酰紫杉醇(XDT)与重组进行反应,重点测定Lxyl-p1-2水解XDT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并在最适条件下测定重组对不同底物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Lxyl-pl-2水解底物XDT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4.5;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Lxyl—pl-1和Lxyl-p1-2的β-葡萄活性均显著高于其β-木糖苷活性,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Lxyl-p1-1对于底物PNP-Xyl,PNP-Glc和XDT的kcat/Km值分别低于Lxyl-p1-2对于上述3种底物的kcat/Kan值(0.77s-1×mM-1,1.65s-l×mM-1和-1×mM-lVS.1.67S-1xmM-1,2.85S-1×mM-1和1.07S-1×mM-1)。

  • 标签: 7-木糖紫杉烷糖基水解酶 Β-木糖苷酶 Β-葡萄糖苷酶 动力学参数 催化特性
  • 简介:对45个离褶伞属真菌菌株进行酯同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分析其谱多态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45个离褶伞属菌株酯同工谱中,共检测到了1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带,多态性较高,并且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17个菌株,第二类包括1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11个菌株,第四类包括1个菌株。

  • 标签: 离褶伞 酯酶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类分析
  • 简介:为准确地将酯同工技术应用于食用菌菌株鉴别和遗传育种研究以及进行快速的菌种区分、鉴定,本试验对10个黑木耳菌株不同培养时期的胞内酯(EST)同工谱进行了研究,并对菌株间亲和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同工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培养时期同一菌株同工谱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培养20d诱导的同工谱可有效区分、鉴定各菌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培养20d的谱聚类分析结果与亲和性试验结果相一致。

  • 标签: 黑木耳 培养时间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亲和性
  • 简介:分析了20株链格孢菌的酯同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并将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20株链格孢菌在37%的相似系数处明显分为大孢子组和小孢子组;大孢子组在52%的相似系数处分为6组,每组代表1个种,小孢子组在较高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组与形态分组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结果还表明:酯同工电泳方法简单易行,能准确反映种间的微小差异,适用于链格孢属真菌的种级分类,可作为传统形态学分类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链格孢属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分类
  • 简介:报道了葡萄上两个国内新记录真菌病害:由茶藤子小穴壳菌(Dothiorellaribis)引起的熟腐病和败育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tabescens)引起的根腐病。病害附有症状和病原菌的描述和形态图。

  • 标签: 葡萄 熟腐病 蜜环菌根腐病 真菌性病害
  • 简介: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低温、不同缓化方式处理后的侧耳属(Pleurotus)不同栽培种12个菌株进行酯(EST)同工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不同,缓化方式对于酯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但低温并没有使其酯活力完全丧失。

  • 标签: 低温处理 侧耳属 同工酶
  • 简介: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是降解植物细胞壁果胶的主要降解之一,是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因子之一。文中对真菌多聚半乳糖醛酸及其序列特征、多聚半乳糖醛酸的基因及其序列特征、多聚半乳糖醛酸的表达调控以及与病原真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真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序列特征 致病性
  • 简介:经过电击新疆阿魏菇(PleurotusferulaeLanzi)原生质体转化平菇(Pleurotusostreatus)总DNA获得3株转化子,在高温生长条件下对转化子及其母本、父本测定菌丝长度,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和酯同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化子生长速度远大于母本而趋向于父本。电泳共获得6种过氧化物酶谱带,21种酯谱带。根据谱分析得知3株转化子带数与母本相似,但部分带亮度大于母本,与父本较为相似,与菌丝结果一致。酯谱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结果一致。

  • 标签: 食用菌 电击转化 蛋白质 聚类分析
  • 简介:用鸡羽毛粉或人头发粉作为唯一碳、氮源,对9个耐热的金孢属(Chrysosporiumspp.)真菌菌株进行了产角蛋白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49—2对鸡羽毛的利用能力最强,而菌株H-143—1对人头发的利用能力最强。对H-49—2菌株进行液体发酵产试验的结果表明,培养6d时活性最大,为9.6U/mL。

  • 标签: 金孢属 角蛋白酶 耐热真菌
  • 简介:蕈菌核糖核酸蛋白和肽是蕈菌中一类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其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蕈菌的生物学功能。文中综述了不同种蕈菌核糖核酸蛋白和肽的分离、纯化学方面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它们的生理生化性质、活性、对底物的特异性、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等。

  • 标签: 蕈菌 核糖核酸酶 多聚单核苷酸 水解作用 抗肿瘤
  • 简介:对粉红黏帚霉67-1菌株侵染核盘菌菌核过程的多种细胞壁降解活性进行了连续测定,以研究几丁质等在这一寄生互作体系中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葡聚糖酶活性变化表现活跃,且随寄生过程呈增加趋势,配对法T检验结果表明,第10d的处理与对照活性差异达到最大;几丁质、蛋白活性变化表现较低,而纤维素未检测得到。学动态变化与之前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的结果在时间上表现一致;认为葡聚糖酶可能是粉红黏帚霉67-1菌株寄生核盘菌菌核的关键

  • 标签: 粉红黏帚霉 核盘菌 菌核 重寄生 细胞壁降解酶
  • 简介:6种"桑黄"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体内试验,测定其对H22荷瘤小鼠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含量和生存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鲍姆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和瓦宁木层孔菌的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100,50mg/kg)以及黑壳目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100mg/kg)对肿瘤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抑瘤率均〉40%;瓦宁木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低剂量组(50mg/kg)的抑瘤效果最佳,为76.82%,其脾指数、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1),IL2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阳性组,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椭圆嗜蓝孢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高、低剂量(100,50mg/kg)抑瘤率分别为39.30%和36.17%。

  • 标签: “桑黄” 火木层孔菌 鲍姆木层孔菌 瓦尼木层孔菌 椭圆嗜蓝孢孔菌 粗毛纤孔菌
  • 简介:为了解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菌丝抗原物质的识别特征及其在菌丝上的分布,利用免疫染色法(Immunoenzymeassay,IEA)对两株抗羊肚菌单克隆抗体(W8C9,C6A8)在羊肚菌菌丝上对应的特异性结合靶点进行定位研究。初步确定了两株单克隆抗体对应的羊肚菌菌丝抗原在菌丝上的位置,并确定了W8C9、C6A8和兔多克隆抗体稀释后适合工作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0%、4.5%、4.0%。

  • 标签: 免疫酶染色法(IEA) 抗原靶位 羊肚菌 菌丝抗原
  • 简介:采用玻片和平板菌落培养方法,对6株不同来源的食根结线虫真菌——厚垣普奇尼亚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形态和培养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各菌株在CM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不同,QNMP0214和NRRL13094生长最快,气生菌丝发达;QNZFF0601-3菌落背面乳白色;QNAV97-5分生孢子梗细长。6个菌株均能够产生菌丝膨大和厚垣孢子,其中QNAV97-6和QNMP0214厚垣孢子着生方式除间生外还有侧生,NRRL13094厚垣孢子大量间生成串,QNZFF0601-3和QNMP0214厚垣孢子稀少。QNAV97-2、MID214、NRRL13094和QNAV97-5能产生晶体。

  • 标签: 厚垣普奇尼亚菌 培养性状 形态学
  • 简介: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又名茧草菌素,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抗紫外辐射、抗血小板凝结和镇痛等效用,是集医药保健、化妆品等多项开发潜力于一身的生物资源,也是衡量虫草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生物活性物质指标。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菌丝体中HEA进行检i贝0,以HEA的产量为指标,考察不同培养方法、培养基及其组分、前体物和氨基酸对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ch)cp菌株产HE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沙氏培养基上,静置培养120d,cp菌株HEA的产量明显优于摇床培养20d和发酵罐培养3d的产量,说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cp菌株中HEA的累积会逐步增加。在静置培养条件下,cp菌株在查氏培养基上HEA的产量明显优于沙氏培养基和PD培养基,HEA的产量是沙氏培养基的3.7倍,是PD培养基的4.48倍。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静置培养120d进行碳、氮源的筛选中,最有利于cp菌株产HEA的是蔗糖和硝酸钠;在无机盐的筛选中,K2nP04是促进cp菌株累积HEA最主要的无机盐,其HEA产量较对照(不添加无机盐的查氏培养基)提高了58.2倍;在查氏培养基上添加不同前体物和氨基酸,发现其结构类似物腺苷、次黄嘌呤和腺嘌呤都有促进cp菌株累积HEA的能力,其中腺苷和次黄嘌呤的效果最好,能提高HEA产量60%以上;添加的14种氨基酸中有组氨酸、L-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酰胺、丝氨酸、亮氨酸、L-丙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等9种氨基酸能促进cp菌株产HEA的能力,其中组氨酸是最有利于cp菌株累积HEA的氨基酸,其HEA产量较ck(查氏培养基)提高251.68%,HEA产量达到(45.56±2.8)mg/L,菌丝体中HEA含量达到(4633.10±65.65)肛∥g。

  • 标签: 粉被虫草 粉被马利白霉 N6-(2-羟乙基)腺苷 cp菌株 前体物 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