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伴随着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儒家学说尤其是仁爱思想日益凸显了其独有的价值和意义。在以社会高于个人,家庭是社会的核心为基本价值观的新加坡很好地诠释了儒家的仁爱思想。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阐释儒家仁爱思想与新加坡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以期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仁爱 社会和谐 作用
  • 简介:战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城市化①(urbanization)成为发展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各国都经历了一个城市人口快速扩张的时期:城市人口不断上升,比例不断提高.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由20世纪60年代的22.7%,70年代的25%上升到80年代的28.4%和90年代的35.5%.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城市化 经济环境 经济结构
  • 简介:13—18世纪是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和发展时期,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和文化,伊斯兰教要适应东南亚本土文化,表现在王权观念的移人、苏菲派传教方式与本土信仰的融合、伊斯兰教法与本地习惯法的适应,以及性别关系的变化,形成早期东南亚伊斯兰教“不正统”的特点。

  • 标签: 伊斯兰教 王权 苏菲派 东南亚
  • 简介:本文的主题是关于印度尼西亚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将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有趣的议题,但也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议题。因此,本文把主要的讨论点缩小到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在把本文主要局限在讨论经济问题时,笔者使用的是比较利益这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法则,从而使我们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经济起飞时期 收入分配 国内政策 放宽管制 贫困率
  • 简介:沃兹涅辛斯基是苏联著名经济学家。他既有自己独到的经济理论,又有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他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学说。他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总要服从国家为该时期提出的一定目标。无产阶级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对计划的重要指令,而计划本身则是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体现。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他认为,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是党和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全部斗争的内容”。

  • 标签: 沃兹涅辛斯基 政治经济学 苏联 经济理论
  • 简介:近一年多来,不少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接连爆发社会抗议事件,有些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危及社会政治安全。本文在介绍社会抗议事件频发的背景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基础上,分析了它对社会政治安全的影响,并认为其具有鲜明的金融危机时代特征,恐将长期影响社会政治安全。一、社会抗议事件频发的背景近年来,一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接连爆发的社会抗议事件,有着复杂的内外背景。

  • 标签: 国家社会 政治安全 发展中国家 社会动荡 金融危机 事件
  • 简介:印度独立50年来,其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经济,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与中国相比,人们可以看到,印度的问题很多,还很落后。诸如贫困问题、人口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妇女问题、教育问题、腐败问题,以及...

  • 标签: 种姓制度 印度经济 印度政治 民族宗教矛盾 社会发展 地区霸权主义
  • 简介:自2005年底以来,泰国一直深陷政治危机之中,到目前已经历了2006年9月和2014年5月两次政变。这两次政变深刻暴露出了公民社会和政治体制在政坛中的矛盾作用,其中尤以宪法与宪法法院最为突出。尽管人们普遍希望公民社会和宪制架构(constitutionalstructures)能够实现与选举授予权、问责制和政治权利密切相关的民主目标,但是人们在泰国所目睹的一切却与此有着天壤之别。公民社会和宪政的参与者一直为党派利益而非民主价值观所驱使。作为2006年和2014年两次政变的导火索,公民社会的各种势力强力动员起来,涌上曼谷街头,试图推翻民选政府。在此过程中,他们为军方实施干预提供了政治空间和合法性。宪法法院和宪法也在反民主活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起草《2007年宪法》就是明摆着要削弱政党的势力,恢复机构割裂的格局,其终极目的是不让他信·西那瓦(ThaksinShinawatra)及其阵营重返政坛。宪法法院所宣布的许多判决也同样反映出政治利益,而非客观地依法办事。因此,泰国的民主政体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人们原本指望一些社会力量和社会制度可以巩固民主,但是事实表明,就连他们自己亦对其与民主的关系深感困惑。

  • 标签: 民主化 民主巩固 公民社会 非政府组织 宪法 政治体制
  • 简介: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予以打击。郑和则是实施明初海外政策的执行者,其结果是中国背向海洋,毁灭了宋元时期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机遇。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崛起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机遇。但满清入主中原后,建立同样的极端专制统治,基本上继承明代的内外政策,葬送了明末清初中国海洋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在明清数百年东南沿海商民面向海洋和朝廷背向海洋的抗争中,强大的中央政权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 标签: 明清 宋元 贸易 海洋史
  • 简介:“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人力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群体。他们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南侨机工与南洋华侨社会关系的考察,发现“南侨机工”在中国能够积极参加抗日运输工作,与南洋华侨社团和机工家属对返国机工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南洋华侨对“国”和“家”的观念是分离的。二战胜利后,在东南亚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南洋华侨“国”和“家”分离的观念差异成为影响南洋华侨政治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南洋华侨机工 南洋华侨社会 抗日战争 南侨总会
  • 简介:19世纪马来半岛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人口增长飞快,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社会关系极不稳定。政治统治力量薄弱,社会冲突频繁不已。移民社会关系的重组和脆弱,以及社会的暴力化倾向,为超自然关系的、并带有武骁暴力色彩的华人秘密结社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环境。

  • 标签: 19世纪 马来半岛 社会环境 秘密结社
  • 简介: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在一月二十四日发表的一篇演说中着重谈到了法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他说:'工业化的世界和欧洲'应很好地预见到,它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经历一个停滞时期,虽不说是危机,但至少是放慢。'

  • 标签: 经济发展速度 社会舆论 法国总统 蓬皮杜 四年 西方经济发展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人口迁移与性产业相互推动,促使越来越多的女性移民卷入性产业。如今,性产业的蔓延与繁荣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引起各国政府与相关非政府组织的极大关注。因此,治理性产业的法律与公共政策也成为弧太地区国家与公民社会讨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菲律宾妇女海外性工作者与菲律宾NGO的社会行动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妇女移民在跨国迁移中的角色、地位与社会、性别危机,以及公民社会参与性产业的社会治理行动与策略。

  • 标签: 亚太妇女移民 性产业 菲律宾NGO
  • 简介:2004年7月6日至7日,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德人权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方代表团团长、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高级顾问、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刘敬钦先生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现全文刊出。

  • 标签: 中国 人权 民间社会组织 政治文明 政府
  • 简介:英国首相希思一月十六日在伦敦的外交和英联邦作家午餐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某些政府在石油和能源危机中都可能恐慌地采取行动,这种行动可能造成世界贸易的衰退。希思认为,石油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及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具有瘫痪性影响。(1974年1月17日,下)

  • 标签: 石油危机 英国首相 能源危机 社会舆论 希利 丹尼斯
  • 简介:1、新知识的产生新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据未经证实的估计,以出版物、报告书、专利等形式产生的知识每隔十年增加一倍。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支撑着科学知识的增加,这是知识呈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社会科学知识,例如对于东南亚社会的研究,随着有关该地区的杂志论文与著作的增多而同步发展。如果仅限于考察那些已经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及其已得到正式承认或被核准收入某个重要数据库(例如《社会学文摘》)的文章,可以看出,80年代至90年代是东南亚研究的兴旺时期。

  • 标签: 东南亚社会 新知识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知识 全球 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