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承办的"第6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The6thChineseSystemicsWeek),于2006年4月20-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演讲厅举行。学术周活动包括11位中外系统功能语言学知名专家学者做大会学术报告,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和聘请国内外一批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名誉或兼职教授以及中心的顾问。着重陈述大会报告的主要内容,并分别予以简评,最后扼要报道其他相关信息。

  • 标签: 第6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 学术活动周
  • 简介:中国,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把英语看作具有巨大实用价值的工具。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中国国内对英语教育的讨论主要聚焦在英语具有的巨大实用价值与担忧英语侵蚀本国文化和语言这一对矛盾上。有人担忧英语可能对中文,进而对中国文化,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有人把英语视作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过去和现在,很多人发出声音,表达了保护中国文化身份和精华的愿望。但是,影响文化和语言的力量不仅仅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的主动引进吸收。这些内部力量包括符合全球化市场经济需求的外语教育政策、市场对电视、电影和文学等媒体的英文节目或内容的需求。最终,这些内部力量的存在及其显著意义破解了那些把英语视作文化帝国主义传播媒介的看法。

  • 标签: 语言意识形态 中国英语教学 语言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 外语教育政策
  • 简介:为推动我国英语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决定于2004年5月21日—2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四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此前,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共举办过三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第一届于1985年在广州举行,由我国著名英语教育家王佐良教授主持,近200人参会;第二届于1992年在天津举行,由许国璋教授主持,外研社协办,参会人员近300人;第三届于2001年在北京举办,由胡文仲教授主持,外研社承办,与会代表近千人,大会宣读论文500余篇。这是目前国内举办的同类研讨会中学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第四届研讨会的主题为:NewDirectionsinELTinChina.(中国英语教学的新方向)。论文用英文撰写、宣读。论文长度一般不超过4000英文词,在会上宣读的稿子不超过2000词,宣读时间每人限20分钟。本次研讨会的征文不得是已经发表或投稿的稿子。已发表论文可以参评第一届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奖。

  • 标签: 中国英语教学 国际研讨会 外语教学与研究 英语教育 出版社 大学教授
  • 简介:英语语料库根据其库容量、检索系统和标识体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手工语料库、计算机化的语料库和新一代语料库。笔者对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阶段、不同类型语料库的用途、计算机语料库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并结合国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建立的情况,对有代表性的语料库给予了相应的评价,同时对国内外语料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 标签: 语料库 语料库语言学 阶段 发展
  • 简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英语借用中国文化因素而产生的词汇被称作汉语借词。借用解释文化进化和传播的模因理论,分析中国英语词汇作为语言模因的形成、保持、表达和传播过程;采用个例分析与对比的研究方法,分析比较典型的汉语借词,找出决定其能否从模因过渡到强势模因的因素。中国文化对英语产生着积极影响,并通过输入汉语借词丰富了英语词汇;越来越多的中国英语词汇摆脱了西方表达习惯和规范的束缚,从而直观地表现中国文化。

  • 标签: 中国文化 英语词汇 汉语借词 模因理论 强势模因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帮助中国学生提高他们的交际水平。这些方法具体且有实效性。

  • 标签: 具体方法 交际能力
  • 简介:本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假设((ContrastiveAnalysisHypothesis)和错误分析(ErrorAnaIysis),诊断了一个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发音问题。研究对象为一名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生物系就读的研究生,实验材料采用了普斯特和罗宾内特(Prastor&Robinett)的"诊断篇章"(DiagnosticPassage:1985)和自发式谈话样本(SpontaneousSpeechSamples)。数据采集为期十二周,每四周录音一次。依据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结合其母语语言背景,研究对象的发音问题被诊断为七种类型,三大类别,从而证实这些发音问题不是任意而为,而是与其母语发音系统,母语组音规则和母语韵律方式密切相关。

  • 标签: 发音问题 中国英语学习者 语言背景 母语 错误分析 对比分析
  • 简介:本论文对两种词汇策略(构词法和上下文线索法)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和保持方面的效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上下文线索组在实验后即时进行的测试中成绩明显高于构词组。上下文线索组在实验后即时和随后进行的测试中优于构词组。就性别而言,女生和男生的整体成绩并无差异。另外,实验前的测试成绩对女生在后期两次测试中的表现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对男生则是消极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强烈推荐上下文线索法用于显性词汇教学。

  • 标签: 构词 上下文线索 词汇教学
  • 简介:中国应用语言学》(ChineseJoumalofAppliedLinguistics,以下简称CJAL),2016年起被Clarivate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以下简称Clarivate)的EmergingSourcesCitationIndex(ESCI)数据库收录,这是对CJAL办刊成绩的—种极大认可,也标志着期刊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 标签: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中国应用语言学》
  • 简介:英语语言在全球化语境下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中介作用。对许多中国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系统的英语学习为他们提供了多方面接触西方文化观念的渠道。英语学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这些影响如何塑造和再造了他们的现代文化身份?此项研究基于对40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读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尝试探讨文化全球化与英语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观念的影响程度。

  • 标签: 全球化 英语化 文化观念 文化身份
  • 简介: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包括英、日、俄、韩、德、法、越南语等。老舍的作品超越了原来的满语、汉语语境和民族局限性,在国际文坛上也有广大读者并受到批评界的广泛讨论。就其在世界上的接受程度与其经典程度而言,老舍的作品早已成了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笔者将以老舍作品在国外的翻译和接受为例,结合戴姆罗什等人的当代世界文学理论,尝试探讨老舍著作是如何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的,并借机对中国文学如何成为世界文学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 标签: 老舍 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 翻译 文化交流
  • 简介:本文调查了中国非英语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自我效能感,藉此来探究他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对取得成果的预期。研究发现,中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自我效能感较高,但对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信心和对完成计算机辅助英语教改预期目标的信心相对较弱。本文针对所得结论提供了解释及应对策略。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自我效能感 大学非英语专业教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写作中的名物化结构使用情况,并对其教学提出了建议。借助语法隐喻的理论和英汉对比研究的成果,我们发现认知因素和母语的干扰共同作用导致了名物化使用频率偏低和误用。其中,主要原因是用英语写作时产生的思维短路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之无法进行隐喻式思维。

  • 标签: 名物化 写作 语法隐喻 迁移
  • 简介:语言迁移理论是应用语言学领域一个较有争议的话题。本研究试图从词汇搭配层面出发,观察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习得英语轻动词+名词搭配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和英语中的轻动词系统,并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使用轻动词来构成轻动词+名词搭配的不同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类,总结为七种类别。然后通过三套搭配测试题,分析了受试在习得英语轻动词+名词搭配时所受到的母语影响的程度,并对研究最初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做出了解答。最后本文重申了第一语言迁移现象的重要性,并就此对外语教学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语言迁移 轻动词 轻动词+名词搭配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显性元语用教学对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习得恭维语回应的影响。82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这次研究。实验组除常规英语教学外,接受恭维语回应的显性教学,控制组为常规教学。研究采取的是前测/后测实验设计,并通过书面语篇补全测试来收集数据。该测试设计了六个情境,涵盖三个恭维话题(外貌、能力、品格)。研究结果表明:就宏观回应策略而言,实验组大幅度降低了接受策略,增加了混合策略的使用;就微观策略而言,实验组大幅度减少了感激策略的使用,增加了双重接受策略的使用。控制组学生在后测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本研究对外语环境下的语用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教学参考和启示。

  • 标签: 恭维语回应 显性元语用教学 书面语篇补全测试
  • 简介: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并在西方得以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在美国。由于跨国经济和跨文化的不断交流,多文化、多民族交流,甚至"冲突"或交流误会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便于取得人们之间的有效交流,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交际知识和技能。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相互理解、沟通、合作和交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跨文化角度来研究交际能力对中国大学生的交际忧虑之影响。因此,作者对中国大学生和英国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对比。在对中国大学生数据所作的多元线性同归分析结果显示,"编码或表达技巧"是"双方交互"和"课堂讨论"(响应变量)的最好预测变量。而在对英国大学生数据所作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解码或听的技巧"是"双方交互"(响应变量)的最好预测变量。统计结果表明,学生交际能力与交际忧虑有着显著的正向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跨文化 交际能力 交际忧虑
  • 简介:本文以国内某重点大学的15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受试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揭示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同侪反馈中的使用特点及其影响这两种语言使用的原因。研究表明:(1)在同侪反馈中,汉语和英语都会被使用;(2)在同侪反馈中,汉语主要用于提供结构和内容等宏观层面的反馈,而英语反馈则主要针对语法、词汇等局部层面的问题;(3)在同侪反馈中,影响中国二语学习者使用这两种语言的因素是多样的,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研究实质上是对以前二语写作同侪反馈研究的一个补充,与此同时亦可以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观点和视角。

  • 标签: 二语写作 同侪反馈 汉语 英语
  • 简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界面研究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3年7月23日至25日在河西学院(甘肃省张掖市)举办“2013第二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高层论坛”。本次论坛由四川外语学院主办,河西学院协办。一、会议主题为:外语界面研究与新兴边缘学科。

  • 标签: 四川外语学院 高层论坛 论坛会 张掖市 甘肃省 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