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中国传统音乐中以"思念"、"哀怨"、"宗教,为代表的"情感"母题,并对各自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阐释.指出,中国文化中人际友情的"互渗"状态和人生独特的悲剧形态,使中国传统音乐的抒情风格偏向于内敛和含蓄;中国文化中人与神的独特关系和特殊的宗教意识,使得中国宗教音乐呈现出浓厚的世俗性品格和地方性特征.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思念"母题 "哀怨"母题 音乐美学 宗教 情感母题
  • 简介:<正>这里有一个新词:“钟律”。我们在讲准备知识的时候,提到缪天瑞先生的《律学》里面用了“五度网”这个词。同样一个意思在丹麦的柯勒庐普的著作里,叫做“纯律三度音系网”。在德国系统的一些律学著作中,叫做“功能网”。名称虽然不同,实际是一个东西。我反复考虑,觉得都不确切。“五度网”是着重它的五度相生关系,是从这个网的横向发展来看。“三度音系网”是从纵向来看,就是它的纯律关系。这种名称的三度、五度的提法,都有它的偏向。以往的律学理论,总是着重单一律制。总是设想,我们音乐实践中用的律制,要么就是五度相

  • 标签: 逻辑关系 中国传统 三度音系 音调 数理 相生关系
  • 简介:唐俗乐二十八调究竟是“七宫四调”还是“四宫七调”,历来争讼。杨荫浏先生发现南北民间音乐中常有“重四宫”的独特现象,指出调高、调式、旋律、音阶等因素对民间音乐宫调系统的影响,认为唐俗乐二十八调可能是“重四宫”,即四宫七调结构。笔者通过进一步分析,感到民间音乐(尤其是纯器乐形式)所重的“四宫”,其实存在南北差异,其总数有可能超过四官。

  • 标签: 俗乐二十八调 重四官 指法 调弦法 嗓音状态
  • 简介:在毛泽东同志制订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我国戏曲艺术的面貌焕然一新,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经过整理改编,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放出了新的光彩,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赋予古老文化以青春活力的范例。仅以京剧而论,“文革”前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如《将相和》、《白蛇传》,《秦香莲》、《宇宙锋》、《贵妃醉酒》、《三岔口》、《大闹天宫》等,一直久演不衰,不仅风靡全国,而且饮誉海外。可惜十年浩劫,“。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被赶下舞台,传统剧目被视为“毒草”而连根拔除,形成一片空白,留下无穷后患。

  • 标签: 《秦香莲》 久演不衰 贵妃醉酒 《大闹天宫》 宇宙锋 陶三春
  • 简介:由中国汉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欧美文化重叠并融合而成的马来西亚“岛国文化”是别具特色的。该文通过“玛雍”和“皮影戏”音乐实例,典型地介绍和分析了马来西亚的传统音乐民族特色。

  • 标签: 马来传统音乐 玛雍 皮影戏
  • 简介:自古被御用文人、宫廷乐人奉为金科玉律的雅乐调理论,其实是作茧自缚、谬妄不经、漏洞百出、无以自圆的瞎说,而谬种流传的结果又为后世的音乐艺术实践和乐律研究造成诸多混乱。今人的任务就是要予以正本清源,切不可因袭迁就,削足适履。与之相反的燕乐调理论,则是唐宋以来千百年间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应视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可贵成果予以继承发扬。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律调音阶 雅乐调理论 燕乐调理论 旋宫转调理论
  • 简介:阮的历史由来已久,但真正有所发展却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其中乐器的改造与创新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作者张子锐同志曾直接参与过多项对阮乐器的改革与研创工作,文章通过大量事实依据及其亲身感受,历史性地回顾了建国以来阮的发展过程。

  • 标签: 大阮 音孔 秦琴 民族音乐 艺术实践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京剧传统戏的人物造型,是传统戏曲舞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美的创造物,是历代艺人不断加工、丰富、革新的结果。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倾注了艺人的心血,都把每个时代最富特征、最有代表性、最美的部分溶进其中,因此,美的生命力在于它真正的表达了每个时代的特质。

  • 标签: 人物造型 传统戏曲 京剧 服饰色彩 美的形象 人物性格
  • 简介:本文系陈蕾士教授在1991年7月,于中国辽宁朝阳举办的“中国古筝家传统筝曲交流研讨会”上的学术报告。作者现定居于马来西亚,原任香港中文大学资料馆馆长、音乐教授。是著名的潮州筝演奏家,民族音乐学家。承中国音协辽宁分会主席丁鸣同志荐约经作者欣诺在本刊发表。

  • 标签: 音乐批评 传统筝曲 发扬传统 中国传统音乐 传统文化 中国古筝
  • 简介:在学术研究和遗产保护中,口头一书写、物质一非物质、有文字一无文字社会之间暗含着某种对立。依托书写传统的广西壮族两性对歌恰恰提供了此番二元对立之反例。本课题通过壮族口头传统的物质形式文本的调查试图说明,仪式性对歌的身体实践与民间文本的刻写实践相互作用,成为壮族文化传统和族群记忆的方式。文章重在探讨民间手抄歌书的制作、歌书抄本所反映的对歌传统规约和民间歌手的歌唱惯习。

  • 标签: 对歌 歌书 口头传统 书写传统
  • 简介:苏州民歌小调·大九连环《姑苏风光》,以及弹词开篇大九连环《苏州好风光》中,它们的唱腔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节调、鲜花调、湘江浪调,最后又回到码头调,几个独立的调子联缀成一首较为长大的叙事性歌曲。演唱的内容为一年十二个月的每个月花季和苏州的风俗民情。新的歌曲《苏州好风光》,很好地保留了原大九连环中码头调原汁原味的基本元素,吸收和浓缩了江南小调,以及音程在二三度范围内小幅度上下起伏的旋律特点所产生的柔软音调等精髓。

  • 标签: 现代 传统 《苏州好风光》 旋律 风格 异同
  • 简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视等新一代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将传播全面带入了移动新媒体时代。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瑰宝,在移动新媒体时代,戏曲艺术与现代传媒必将不断走向融合。移动新媒体具有娱乐性、定制性、互动性、碎片四方面特征。利用最新的移动新媒体传播方式对戏曲艺术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和发扬,是当代戏曲艺术传播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戏曲艺术 移动新媒体 传播
  • 简介: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教育传统的国家,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国乐教发展历史的梳理,对中国的乐教传统、乐教现状、乐教思想以及乐教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其中表现出来的现象、规律及价值选择的实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中国乐教 乐教思想 乐教功用 价值取向
  • 简介:"歌堂仪式"是岭南排瑶的民族文化象征,亦是体现该民族历史、文化及音乐艺术传统的经典形式。文章从"歌堂仪式"传统的历史记忆:含排瑶自述的"歌堂仪式"、他者典籍记述的"歌堂仪式"等层面对"歌堂仪式"研究文本进行双视角梳理,用来自田野和古籍的文献说明排瑶"歌堂仪式"作为地方性知识体系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排瑶 歌堂仪式 历史记忆 自述 他述
  • 简介:当代的歌曲创作不断地、多角度地向传统戏曲借鉴,出现了大量戏歌交融、戏歌合一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新的审美内涵、新的审美价值和新的文化价值,形成一种独特的歌曲创作和演唱的流派。随着这种歌曲创作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对它的评论分析也大量地见诸报刊网络,但遗憾的是,这些评论或评价大多仍停留在简单的议论层面,对于核心问题缺少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不能使人触摸到当代歌曲创作向传统戏曲借鉴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鉴于此,本文从音乐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视角对当代歌曲创作向传统戏曲借鉴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期望更多的人们能更为深刻地看到当代歌曲创作向传统戏曲借鉴所蕴涵的丰富的美学意义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以推动当代歌曲创作更加多姿多彩地发展。

  • 标签: 当代歌曲创作 传统戏曲 借鉴 美学意义
  • 简介:索科洛夫(Sokolov)多年没出CD了,这次见到DG公司于2015年出版发行《索科洛夫在萨尔茨堡独奏会》(唱片号:002894794342)的最新CD,真是喜出望外,太难得了!这场音乐会是2008年7月30日举行的,作为一款现场录音的CD,竟然到2015年才跟大家见面,如此难以面世,这不得不从索科洛夫其人处世说起。

  • 标签: 索科洛夫 出版发行 萨尔茨堡 现场录音 斯克里亚宾 克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