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依据城市航空运输资料,分析了中国城市航空运输职能等级层次,并揭示了城市航空运输联系所反映出的中国城市体系的宏观特征

  • 标签: 城市体系 航空运输 航空网络
  • 简介: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GIS技术以及ID分异指数等对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格局做了定量化评价与测度。结果表明:县域综合评价水平在数值上呈现强者偏强,弱者偏弱,中等、中低水平相对集中分布;空间上呈南一北方向递增,东一西方向“U型”的总体分布;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域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研究认为加强三大地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推行差异化的县域发展战略是陕西省全面实现县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选择。

  • 标签: 县域综合发展水平 空间分异 陕西省
  • 简介:围绕高句丽史上“太祖大王”“次大王”“新大王”迥异于其他诸王王号的讨论,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勘合中国正史与《三国史记》可知,太祖大王在位下限当以《后汉书》所记“建光元年(121)”为准,遂成确为其子,在位时间达二十年所记不误,只是时限大体为建光二年(122)至汉安元年(142),伯固为遂成之弟,继位于汉安元年(142),直至约东汉初平二年(191)卒.据此可断,其三王寿命大体当为76岁、76岁和77岁,虽并未像《三国史记》中所载太祖大王寿119岁那般夸张,但在古代,尤其是帝王之中七十六七岁已属高寿.因此,其“太祖”“国祖”之号实为颂其寿绵之意,“次大王”“新大王”之意亦同.

  • 标签: 高句丽 太祖大王 次大王 新大王 王号
  • 简介: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延续城市文明发展的脉络。国内学界和实业界对此已形成共识,并在老城利用中进行了大量实践,因而形成了原真性利用模式、整合性利用模式、重现性利用模式、创新性利用模式等。徐州通过建设"一轴一环六街区"的历史文化片区空间框架,以"城市记忆名片"作为片区规划定位,深度挖掘和整合片区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修复"凝固的历史",较好地展示了古城新貌。

  • 标签: 历史文化街区 利用模式 徐州
  • 简介:深刻阐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提出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采取积极的应对思路、战略和公共政策,促进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赢,力主走出大拆大建改造误区,坚持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统一,通过控制-整治-更新的合理途径,有效保护文化遗产,为现代经济社会服务,创造辉煌的未来。

  • 标签: 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与发展 改造或更新 空间形态和历史文脉
  • 简介:旅游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经济受益点,无论在奥运设施建设期间还是比赛期间来京旅游的人数都会大幅度增长,北京旅游市场将出现“过饱和”状态,奥运会对北京旅游的“排挤效应”也会凸现出来。本文认为,北京奥运会期间应该适当分散在京的国内外游客,以避免该时段因北京旅游市场过于拥挤而产生负面影响。本文进而提出,河南省应该利用奥运会对北京旅游的“排挤效应”,制定相应对策,发展本省旅游业。

  • 标签: 奥运会 排挤效应 河南旅游
  • 简介:本文根据考古学14C年代数据和考古遗存情况,结合高分辨率的地层和古气候研究资料,分析了河北京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以及影响遗址分布的地貌和气候因素。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时间序列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10,000~8,800yrBP)、新石器早中期之间的文化缺环(约8,800~7,300yrBP)、7,300~6,500yrBP的磁山.兴隆洼.北福地一期三大文化系统并立发展时期以及6,500~6,000yrBP的前仰韶文化时期。文化序列与气候序列对比发现: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从文化分布空间来看,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早中全新世时期的文化分布在与当时海岸线平行的弧形地带上,这种分布格局与气候和地貌条件有关。在排除了地势高亢和海侵影响地区后,太行山东麓到古海岸线之间的弧形地带成为最佳选择。其次,从遗址分布高度来看,当时人仍居住在较高地貌面上,海侵众多湖沼阻止了人类向东部平原腹地迈进的步伐。

  • 标签: 全新世 新石器时代 考古遗址 古气候 地貌 河北及京津地区
  • 简介: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对重建台湾极为重视,并为此采取了诸多的经营和谋划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日本的长期殖民化影响,稳定了台湾社会秩序.政治上的塑构、经济上的重建和文化上的强化政策加快了台湾与大陆的-体化进程.但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自身局限,其政策的推行也对台湾社会产生了若干的负面影响.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台湾地区 经营 局限
  • 简介:纵观城市发展,水在城市系统中具有特殊性,对城市肌理生长与城市整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水与城之间的关系也面临挑战。从水网肌理延伸促进水城肌理共构和城市建筑呼应滨水营造两个层面出以,解读水城共构的滨水空间整合策略。一方面从水城共构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从三个维度分析水城肌理共构的营造特点及其意义;另一方面立足城市局部与整体的互动,指出城市建筑呼应水体的轴线和界面,对城市整合、城市文脉传承、城市意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滨水城市中,以水为核心的空间整合,对城市结构营造肌理生长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有助于建立起不同性质、功能、特色的区域的整合,推动传统滨水体系的复兴。

  • 标签: 滨水空间 水网 肌理 共构 整合
  • 简介:南海问题有关各方中,越南是最主要的争端国,在过去几年,南海问题几乎"绑架"了中越关系。中越建交60多年来双边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无争议期;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中越对峙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南海争端加剧期。尽管双方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南海问题并不是中越关系的全部,中越关系发展是顺应了大局的。本文分析探讨中越建交60多年来南海争端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并预测两国关系走向。

  • 标签: 南海 越南 中越关系
  • 简介:本文依据本底趋势线理论和小渡分析理论,对近20年来中国入境国内旅游客流量成长过程进行了滤波分析,提取了旅游成长过程中的趋势项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项。结果发现:(1)近20多年来我国入境和国内旅游的成长,在年际尺度上均可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和事件冲击项3个部分;(2)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增长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入境旅游长期趋势为直线增长,国内旅游长期趋势为指数增长;(3)入境旅游存在2个时间尺度的客流量波动周期,较长的周期为20年,较短的周期为6年,而国内旅游只存在一个10年左右的周期。最后,本文对本底趋势线理论与小波分析方法在旅游成长波动周期分析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本底趋势线 小波分析 旅游成长 多周期分析
  • 简介:本文认为,对英印政府来说,“麦克马洪线”是根据“分水岭”原则勘定的一条“定制”边界,似乎是已经约定不变、“合理”“完美无缺”的一条“界线”.但事实上,所谓“麦克马洪线”,是英国出于侵略利益、自身情况,根据国际情势以及我国西藏地方的局势而随时可以更变的“边界线”.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印无法顺利进入“麦克马洪线”地区,英国政府内部对此线的认定,产生很大争议和政策分歧.

  • 标签: 英国 印度 中印边界 “麦克马洪线” 西藏
  • 简介:对于我国传统村落,一直缺少整体性认知或理论研究。以我国四批传统村落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支撑,采用数据分析和定量研究方法,对我国传统村落现存状况进行了包含传统文化、保存状态、人居环境、建设管理等内容的系统分析,揭示出传统村落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价值特征,经济社会总体水平,面临的贫困关键问题、发展环境与条件困境等,并针对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出功能活化、基础设施建设、分类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建议。

  • 标签: 传统村落 总体评价 适应性保护与发展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饭店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职业承诺职业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饭店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的职业承诺有正向影响。在饭店职业生涯管理的三个维度中,职业考评对职业承诺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同时,职业承诺与职业能力之间存在肯定的正向关系,积极影响着“知道为什么”、“知道谁”、“知道如何做”三种职业能力。

  • 标签: 职业承诺 职业能力 结构方程 饭店
  • 简介:从理论认识缺憾、主体错位、政府资金不足、主旨力模糊法律保障未及等几个方面,对天津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历史遗留下来的惯性问题,一方面是社会转型期难以回避的交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对策,尤其是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保障,建议应采取政府投入、市场化运作和社区资源整合“三管齐下”的资金来源与管理模式。

  • 标签: 社区文化建设 问题 对策 社区主体功能 资源整合
  • 简介:超载开发与资金匮乏是困扰我国遗产旅游开发的两大主要问题,也是保护与发展所争论的焦点.北京六大世遗门票上涨事件引发了全国各遗产景区的连锁反应,凸显了我国遗产旅游市场的非理性运作,也揭示了部分开发者对资源与产品的认识误区.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单一的票价调控机制在调节人流和增收资金两方面的局限性,并建议从提高认识、多渠道融资、多手段调节深化公众参与制度等四方面来探索遗产旅游开发问题的解决之道.

  • 标签: 遗产旅游 旅游开发 门票
  • 简介: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基于县域尺度,计量揭示了武汉城市圈道路网通达性的空间演化规律:县域通达性演化保持时间惯性,空间分布整体遵循良好的指数律,空间极化程度保持连续,通达性极值的县域分布具有空间惰性;县域通达性基本遵循距离衰减律,呈中心-外围的环状分异,局部出现一定变形,具有强空间集聚性,形成明显的等级圈层结构。县域通达性的这种空间变化受其自然环境“刻画”明显,呈现“反自然梯度”格局,也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但不同指标下的社会经济“牵引”强度存在差异,总体上县域通达性与自然—人文地理系统保持空间共轭协同,遵循一定的空间对称性:县域通达性分布遵循中心地原理,与城乡节点体系的靶形分布一致;通达性空间供给与人口和经济需求保持密切耦合,与地形地貌分布具有宏观上的对应性和一致性,空间呈现协同共轭的“〉”型结构。

  • 标签: 通达性 县域对称性 空间演化 城乡道路网 武汉城市圈
  • 简介: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构建城市化长效机制。本文从指标代表性入手,在构建旅游化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的省际格局。结果显示,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东中西梯度递减的格局。这种省际格局的形成是经济水平、服务供给、环境条件、产业实效、资源优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具有经济主导和产业支撑的特征。未来应遵循地域差异与实际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旅游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 标签: 旅游化 城市化 耦合协调关系 省际格局 形成机制
  • 简介:劳动力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作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对指导劳动力市场调节、促进地方劳动力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劳动力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起源,认为其理论演变经历了由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区位理论,到马克思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到近年来"文化、制度转向"的劳动力市场地理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地方化劳动力市场地理理论和实证研究领域,及其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在对当前的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和未来方向。与西方学术界相比,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欠缺,尤其是文化、制度等因素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劳动力地理学 文化制度转向 地方劳动力市场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