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新的动物模型研究可能开启制造一种能抵御范围广泛的病毒株的流感疫苗之门,人们因此可在每年使用该种疫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hih—JenWei等报告说,事先用来自流感病毒的DNA来刺激免疫系统(在用一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来增强免疫系统之前)可在小鼠、雪貂和非人的灵长类动物中产生能中和广范围H1N1病毒的抗体。

  • 标签: 流感疫苗 动物模型 疫苗研发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H1N1病毒 免疫系统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阿瓦斯汀对豚鼠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微血管 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作用。方法 将 AD豚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瓦斯汀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采用豚鼠颈总动脉内注射玉米粉,通过脑血管沉积淀粉蛋白 ,建立阿尔茨海默氏病动物模型。造模 24h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容量血清静脉注射,均 1次 2周,连续 30d。阿瓦斯汀组另给予阿瓦斯汀注射液 5mg/kg,静脉注射, 1次 2周。干预结束后, 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豚鼠逃避潜伏期评价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质及胼胝体 VEGF和 CD34表达情况,以 CD34标记 MVD。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阿瓦斯汀组豚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 P<0.05),胼胝体 VEGF表达水平降低( P<0.05),皮质和胼胝体 MVD显著降低( P均 <0.05);与模型组比较,阿瓦斯汀组豚鼠逃避潜伏期延长 (P<0.05),皮质及胼胝体 VEGF表达水平、 MVD均显著降低( P均 <0.05)。结论 阿瓦斯汀能下调 AD豚鼠脑组织 VEGF表达,抑制脑组织血管生成,这可能是其加剧栓塞后 AD样神经病理改变的机制之一。

  • 标签: 阿瓦斯汀 阿尔兹海默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动物疾病的治疗不合理,导致病情的传播,在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大量的动物受到波及,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所以,兽医必须进行严格的规范制度来对动物进行治疗,合理有效的控制病情和疫情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兽医自身能力有限,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治疗水平是有限的,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中存在着大量的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导致了动物的生死,影响到了养殖业的经济,对他们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生活。

  • 标签: 动物疾病 防治 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健康意识在人们心中日益增强。现代人对畜禽的健康环境和动物性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简单填饱肚子,更注重了动物的成长过程和生产条件。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大量外国产品和品种涌入我国市场,满足了一部分生活需求,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其中包括一些外来或新的动物传染病在我国出现,给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 标签: 动物疫病防控 保障畜禽健康 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基层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高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质量,还可以保证畜牧产品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畜牧经济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基于此,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新形势 基层畜牧 兽医动物 防疫工作
  • 简介:摘要:激素作为动物体内的重要调节物质,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靶器官,进而调控动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动物体内激素对行为和生理过程的影响,包括性激素、应激激素和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通过深入理解激素的作用,有助于揭示动物行为的内在机制,为动物行为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激素 动物行为 生理过程
  • 简介:摘要:激素作为动物体内的重要调节物质,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靶器官,进而调控动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动物体内激素对行为和生理过程的影响,包括性激素、应激激素和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通过深入理解激素的作用,有助于揭示动物行为的内在机制,为动物行为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激素 动物行为 生理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路结石是猫的一种常见营养代谢类疾病,以排尿困难为主,重者无尿排出,腹痛、血尿、排尿困难、尿频或尿闭为主要临床特征。中兽医阐述为湿热郁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湿热煎熬尿中杂质,日久结为砂石,阻于尿路。

  • 标签: 尿结石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记忆障碍常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脑损伤疾病等。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近来研究发现川芎嗪可改善多种记忆障碍模型动物的记忆功能,因此本文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脑损伤模型,脂多糖(LPS)诱导记忆障碍模型,D-半乳糖诱导记忆障碍模型,铅中毒所致记忆障碍模型角度对川芎嗪改善记忆障碍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川芎嗪 记忆障碍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评价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研发阶段通过各种评价手段,验证和确认所研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和可及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确保其安全有效。随着我国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评效率和保证审评质量,药审中心发布了《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涵盖了新药研发中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免疫学方法等。随着近年来免疫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各种新型检测方法层出不穷,在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免疫学方法 综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动物肝脏模型开展临床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培训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切除小型猪肝部分脏等方法建立小型猪肝部分切除手术动物训练模型,记录完成重建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训练前后模拟器操作得分的情况。结果 完成重建手术时间是(34.12±6.93)min,出血量(12.12±3.78)ml。训练后模拟器操作得分高于训练前,P<0.05。结论 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动物肝脏模型可提高学员的培训效果。

  • 标签: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动物肝脏模型 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保留中心凹内膜(ILM)剥除手术对于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次研究中共纳入2019年7月-2020年6月经我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MF患者35例,35只眼。其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且均为单眼。入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6.27±8.37)岁。患者均进行BCVA、频域OCT检查、屈光度、眼轴长度(AL)测量。BCVA检查使用Snelleen视力表,记录时需将其换算为LogMAR视力。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PPV联合黄斑区ILM剥除术组(甲组)以及PPV联合保留中心凹ILM组(乙组),分别为18例18只眼,与17例17只眼。对不同干预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乙组患眼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68±0.23、0.63±0.19,且与手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t=6.528/9.249)。手术后,甲组、乙组患眼平均CET为126.24±36.58μm、134.29±25.31μm,且与手术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t=10.158、8.672)。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中心凹内膜剥除手术,能够使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保留中心凹 内界膜剥除手术 黄斑劈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和内膜剥离术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MHRD)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笔者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MHR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干参照组(42例)及干预组(42例),干预方法分别为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膜剥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1个月后的视力改善、黄斑裂孔闭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视力改善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90.4%%、95.2%%76.1%%、73.8%%),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干预组显著低于参照组(4.7%11.9%),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剥离术干预治疗是临床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的理想方法,可显著提升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提升改善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离术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膜翻转填塞进行治疗,并研究两种方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21.9-2023.9,以60例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为分析对象,给予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划分组别后,使60例患者形成各30例对照组、观察组的局面,治疗中分别给予玻璃体切除术以及内膜剥除术、前者基础上增加内膜翻转填塞术,由此分析两组人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BCVA、眼压情况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数据更为理想(P<0.05)。 结论:对于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来说,治疗中给予玻璃体切除及内膜反转填塞可获取理想效果,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有助于视力的改善。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内界膜翻转填塞
  • 简介: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类慢性疾病, 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僵硬及发炎、脆弱、丧失可动性、畸形等。在治疗方法上主要依赖动物实验模型,对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的病因、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免疫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制作的方法多达数十种,不同建模型方法之间各有利弊。本文着重从实验判定,建模方法,对象选取等方面进行总结及阐述,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制作的角度对各种因素的不同方面进行归纳,以期达到推动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研究的目的。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 作者: 尤金锭范汝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19年第05期
  • 机构: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单克隆增殖性疾病,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抑制最常见的化疗副作用,俗称“血象低”,包括白细胞减少、血色素低、血小板减少[1]。本院于2018年8月收治1例淋巴瘤化疗后被不明节肢动物咬伤出现脓毒性休克及右上肢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患者,采用血浆置换(plasmaphresisexchange,PE)联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成功救治该患者,现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