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完善评估监控表的正确书写,降低书写漏项。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降低评估监控表书写漏项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44天内需要监控的总表单数中,活动前后监控表单书写漏项率由25.21%降低到6.94%,可见评估监控表书写漏项明显降低。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评估监控表书写的漏项

  • 标签: 品管圈 监控表 漏项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康复有效率92%,<对照组患者康复有效率84%,对比数据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帮助降低脑血栓患者的致残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降低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运行电子护理病历书写完好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运行电子护理病历完好”为活动主题。制定计划表,对2016年2月1日-3月30日运行电子护理历进行查检,对查检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归纳、图表分析,确定改善重点,找出真因,拟定对策,进行实施、效果评价、检讨改进。结果电子护理病历完好率由实施前的80%升至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组成员QC手法运用、责任心、制度执行力、团队精神、法律意识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对运行电子护理病历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可提高电子护理病历的完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电子护理病历 完好率 质量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手术室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手术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已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以及护理质量得分。结果观察组100例,感染4例,感染4.0%,对照组100例,间可感染17例,感染17.0%,(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问题解决能力(15.5±3.2)分、自信心(14.6±3.0)分、责任心(14.2±2.9)分、团队凝聚力(16.0±3.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感染中的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术室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4年4月~2016年3月期间采取的1200份临床标本,对所有临床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比较2014年4月~2015年3月与2015年4月~2016年3月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在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微生物检验阳性包括血液标本82.65%、呼吸道标本53.16%、尿液标本92.09%以及痰液标本67.53%;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为72.89%(457/627)。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微生物检验阳性包括血液标本55.81%、呼吸道标本39.04%、尿液标本71.71%以及痰液标本23.68%;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为51.83%(239/573)。两组时间段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在不同时期具有较大差异,且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这就要求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从而提高检验阳性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自动摆药机调剂差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未使用品管圈管理前与7月后开始使用品管圈管理的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药房工作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比较品管圈应用下的自动摆药机调剂情况及人员、团队的工作情况。结果应用品管圈后,自动摆药机调剂差错从未应用前的0.56%减少至0.17%,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品管圈成员自觉性、责任感与积极性明显提高,沟通及协作能力也有所加强,管理手段也更为成熟。结论住院药房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方式可有效降低自动摆药机调剂差错,提高药房的精神面貌、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在住院药房具有广泛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药房 自动摆药机 调剂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提升产后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门诊2016年6月—2017年2月接收的110例产妇作为护理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5例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5例产妇均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55例产妇的泌乳时间相应较短,喂养成功率均相应高于同期对照组55例产妇,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利于缩短产妇产后泌乳时间的同时,切实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预后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母乳喂养 成功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的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6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对家属进行规范的产褥期知识宣教与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家庭支持系统提供干预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结果对两组产妇在产后6周的抑郁症状,患病程度进行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产妇在抑郁症状和抑郁程度上,均较对照组的产妇为轻,症状阳性明显低(P<0.05)。结论家庭支持熊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褥期抑郁症 家庭支持系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分诊结合医师反馈法提高分诊准确。方法选取在内科门诊待分诊的27126例患者,按照单双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双月分诊的134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分诊;观察组为单月分诊的13684例患者,护士采用标准化分诊结合医师反馈法调整分诊;最后,比较护士对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为98.6%,对照组准确为97.4%(P<0.001)。结论分诊护士实行标准化分诊的同时,结合医师反馈法进行分诊,能有效提高分诊的正确,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门诊 正确分诊 医师反馈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军训伤发生影响。方法选取500例某部新兵(2015年11月—2017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分别行常规卫生教育及心理干预,对比其两组SCL-90各因子分值和军训伤发生。结果观察组某部新兵SCL-90各因子分值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某部新兵军训伤发生5.20%,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对某部新兵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军训伤发生,值得研究。

  • 标签: 心理干预 新兵 心理健康水平 军训伤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60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30例)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对比两组输液外渗发生。结果实验组输液外渗发生与一次性穿刺不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留置针使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其效果比较明显,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输液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活动 降低 小儿静脉输液 外渗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应用护理改良方法在降低皮下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40例患者共注射注射低分子肝素242次,将40例患者随机分组,传统护理标记为对照组(n=20例,121次),改良护理标记为观察组(n=20例,121次),对比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7/121次)5.79%显著低于对照组(20/121次)16.52%(P<0.05)。结论改良护理加强了低分子肝素注射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水平,优化了操作流程,加强注射安全监督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临床低分子肝素注射质量,将皮下出血发生,提高注射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注射 护理质量 改进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面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住的100名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观察肺部感染的发生、平均住院天数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满意度。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全面护理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感染情况,进行系统比较,得到统计学结论,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4年至2017年医院感染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4年至2017年共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2266例,感染病例26例,现患为1.14%。结论住院精神患者病患者,现患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3.7%。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现患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儿科住院病人大小便标本送检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住院患儿大小便标本送检”为活动主题,收集了本科室2016-4-1至2016-4-14的查检数据,分析患儿大小便留取偏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患者的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由69.37%提高到90.83%,护士团队凝聚力及运用品管圈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结论实践品管圈的活动能够提高临床送检,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大小便标本 送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在将其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96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6.25%低于对照组22.92%,且理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83.33%,且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后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白内障 循证护理模式 术后并发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为8.00%(2/25),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生为24.00%(6/25),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肺部感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跌倒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9月—2016年3月,我院急诊留观室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降低留观患者跌倒”为主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订对策及措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急诊留观患者跌倒发生。结果2015年9月—2016年2月留观室跌倒发生低于2015年1—8月。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跌倒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跌倒 留观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效果和确诊。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一共200例,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患者一共100例,染色组患者一共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普通内镜检查,医师根据自身经验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和病理检查。染色组采取色素内镜检查方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活检结果、病变诊断结果。结果和传统组对比,染色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进行病理诊断,准确明显高于传统常规病理活检,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检查安全便捷,值得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消化道癌前病变 早期癌 病理诊断效果 确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致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由31.4﹪降至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针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