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应用中的效果,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通过设置风险管理岗位、进行风险知识培训、执行风险控制制度及操作规范、应用风险评估表、持续风险监控及考核等方法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管理前后ICU病区护理高危风险控制及护理质量情况。结果ICU风险管理后压疮、VAP、CRBSI、CAUTI、错误吸入发生率均较管理前有明显下降趋势,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管理后较管理前也明显减少;护理质量考核也显著较管理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ICU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是保障患者安全及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 风险控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患者为主要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性均匀分作常规组与管理组,常规组患者单纯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组患者则需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管理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双方患者的数据在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当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实施。

  • 标签: 神经内科 病房 风险 管理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依据收治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整体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结果(1)两组均无死亡;(2)研究组抢救至纠正休克时间(30.50±7.50)分钟明显优于对照组(52.40±9.10)分钟;患者本人及陪护人员/家属对本次研究工作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均为100.00%,对照组分别为86.67%、9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出血性休克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54例颅脑外伤的患者,将其根据不同的护理参与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身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角色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58,5.7452,4.5282,4.174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7;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实施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总体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降低了在临床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 标签: 风险管理护理 颅脑外伤 应用效果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的11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简明精神量表得分和以及跌到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简明精神量表得分明显下降,B组患者的简明精神量表得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简明精神量表得分。B组患者干预后的跌到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对于精神科住院患者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跌倒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科住院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作为医院的窗口,经常接诊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或饮酒过量,常见中毒性疾病之一,导致患者产生意识障碍,重症还可能累计呼吸及循环系统,可在短时间内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甚至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所以在此探讨如何对醉酒患者做好风险评估,针对各项风险因素做出相应防范措施,提高醉酒患者有效治愈率,以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杜绝纠纷产生,保障医院整体医疗质量。

  • 标签: 急诊 酒精中毒 风险评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事件以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本院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00例ICU患者,对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风险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非计划拔管率11%,皮肤完整性受损率19%,差错事故率18.6%,护患纠纷2.2%。结论在ICU护理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操作考核,增强护士责任心,进而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 标签: ICU护理 风险事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科护理风险的因素并做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中医科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中医科护理风险的因素有三一是护理人员的因素,二是患者本身的因素,三是社会环境因素。结论只有针对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逐项的科学管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使得护理风险得以降低,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护理风险带来的护患纠纷。

  • 标签: 中医科 护理风险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职业危害,提高助产士规避职业风险的意识。方法对近8年来在我市中心医院从事过助产工作的助产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了解她们在助产工作中所发生的职业危险的种类、方式和自身的防护意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助产士规避风险意识差;一些防护措施;上报体系也不够健全;一旦发生职业危害后的相应处理也有欠缺。结论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能降低职业风险,保障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助产士 职业危险 规避风险
  • 简介:摘要这次审查的目的是申请用于食品和营养委员会(FNB)的风险评估方法,获得维生素D的新数据经修订的安全耐受最高摄入量(UL)的不断涌现,对健康有益的维生素D超出其在骨中的作用。与这些利益相关的摄入量建议为需要补充的水平,食品强化,或两者兼而有之,都高于目前的水平。一种流行的问题存在,但是,过量的维生素D摄入的毒性潜力。维生素D(50克,或2000IU)FNB成立了UL是不是基于现有的证据,被认为过于严格许多,因而减少研究,商业发展,优化和营养政策。FNB维生素D的UL成立于1997年出版后,发表的人体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一个显著较高的UL认证。我们提出了一个风险评估,根据相关的,精心设计的人体临床试验的维生素D总的来说,在使用维生素D的剂量为250G/D(10000IU维生素D3的毒性)健康成年人进行试验的情况下支持的信心选择这个作为UL的价值。

  • 标签: 维生素 风险评估 耐受最高摄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ICU病房内的护理风险,提高整体素质。方法总结分析ICU病房护理风险,并提出整改防范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不安全因素,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ICU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ICU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将针对性管理措施应用于全过程临床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在分析两组ICU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全过程临床护理。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ICU综合征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上述P均<0.05.结论在分析重症ICU患者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全过程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ICU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ICU重症患者 风险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妇产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降低孕妇的护理风险,优化管理体系,本文就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人性化管理的实用价值展开论述。方法通过对孕妇进行全面的调查,特用本院80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她们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否有病史。对本院医护人员的护理的态度,医院在妇产科方面的医疗技术是否到位,是否满足孕妇多方面的护理需求。并对本院妇产科护理提出宝贵的意见,就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探讨。结果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五十的孕妇对医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满意,百分之二十的孕妇对妇产科医疗设备不满意,认为不能满足特殊的护理需求。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孕妇认为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比较差,服务不周到。结论从医院妇产科护理情况来看,大部分孕妇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不满意,在医院服务过程中要注重护理质量的提高,实行人性化的管理,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风险 人性化管理 实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开展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选取80例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随即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两组医务人员的护患沟通合格率以及常规操作合格率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对医务人员开展品管圈活动时,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价值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内科患者跌倒管理中行跌到风险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28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分级组,各164例。常规组行跌到风险传统护理,分级组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以及有关跌倒知识认知评分和态度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分级组跌倒发生率2例(1.22%)显著低于常规组16例(9.76%),分级组的知识评分、态度评分以及平均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内科患者行跌倒分级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患者对于防跌倒知识和态度的评分,同时,还能够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心内科患者 防跌倒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服务的56例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开始抢救至纠正休克的时间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开始抢救至纠正休克的时间为(29.3±7.0)min,常规组患者开始抢救至纠正休克的时间为(35.4±8.2)min;同时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诊救治的出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获得较好的抢救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抢救 出血性休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护理管理信息化,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意识,有效防范压疮的发生,降低院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科室皮肤组成员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知识培训,分析压疮各项评分的因素,提高护士Braden评分的准确性。护士通过评估每一位新入院的病人及病情发生变化的病人,将压疮高危病人信息通过院内OA网上传到皮肤护理组。护士同时将压疮评分及护理措施按规范记录在护理病历中,并告知家属压疮高风险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并签署住院患者风险因素告知书,及时落实相关防护措施。结果经过护理管理信息化,护士及时上报压疮高危病人,我科2015年非预期压疮发生率为0%,预期压疮2例;2016年非预期压疮发生率为0%,预期压疮1例。2016年压疮发生率较2015年明显降低。结论护理管理信息化,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压疮的分析积累了相关资料,为科研提供了大量数据。护理管理信息化,及时上报压疮高危病人,提高了护士对压疮高危病人的关注程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高风险患者管理的主动性,增加了对预期压疮的预见性,及时落实了各项干预措施,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管理信息化 压疮高危上报 Braden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262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257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病情监护、症状控制、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生活照料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较复杂,与护士马虎大意、护士自身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不足导致护理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未能塑造安全管理风险的科室工作氛围有关;加强安全护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风险管理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