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40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52例,收集分析各产妇临床资料。结果52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9.62%,胎盘胎膜因素占32.69%,软产道损伤占7.69%;产>2、分娩孕周≥40w、剖宫产、多胎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合并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9.72%、5.76%、4.56%、9.80%、25.87%、10.72%和23.39%,明显高于产≤1、分娩孕周28~40w、阴道分娩、单胎妊娠、无瘢痕子宫、无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妊娠、瘢痕子宫、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2.184、2.464、6.056、2.812和10.135,p<0.05)。结论筛查危险因素,加强产前宣教和孕期系统保健,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产妇 危险因素 出血原因
  • 简介: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其作用是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通过开展第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第二课堂 动手能力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予以观察。方法随机从某市2016年以来到2018年4月期间报告的患者当中择取50份因布鲁菌病而入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结果经过观察,男性患者的数量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的数量,且21岁-50岁之间的青壮年概率最高;和病畜以及附属产品的接触概率相对较高的人员感染率比较高;最共同且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且多汗、肢体乏力以及关节疼痛、头晕等。结论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疾病,但是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的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动物检疫监测制度、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来予以前期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探究在医院感染病患者中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发生医院感染的1872例患者中分离出的459株病原菌种类进行药敏试验,并且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发生医院感染病历当中,其中以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而所有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为老年患者。459株病原菌种类的药敏试验当中,其中主要的病原菌分别有鲍曼不动杆菌76株,占据比例为16.56%;肺炎克雷伯菌44株,占据比例为9.59%;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占据比例为9.59%;大肠埃希菌42株,占据比例为9.15%;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据比例为5.66%;而对于病原菌的耐药性而言,革兰阳性球菌对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E、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棒酸、阿莫西林棒酸等药物的敏感性较强;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类药物耐药性较高,而对多黏菌素E类药物几乎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较高,而对奎奴普丁、夫西地酸、替考拉宁类药物的耐药性较低。结论本次研究得出,本院医院感染病患者中,其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而主要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不同病原菌对于不同类型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在治疗中应当合理使用。

  • 标签: 医院感染病 病原菌 分布特征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所出现的心理特征,以及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所在时间区间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此区间内选取我院纳入医治的先兆早产保胎期间的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意挑选50例患者运用常规护理为参照组,其余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加用心理护理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妊娠期情况和心理状况均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了解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征,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使得其心理健康得到明显的改善。

  • 标签: 先兆早产保胎 心理特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把就诊过程加以记录,并对所有患者开展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4例患者在短时间内疾病被确诊,有8例患者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出现了误诊的情况,误诊率为33.33%;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无法承受疼痛,医师实施镇痛处理。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病情达到稳定状态,治疗20-30天左右出院,对8例患者治疗病情加重,对其实施外科手术或者介入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有4例患者治疗时并发一系列并发症,使病情快速加重,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加强检查谨慎性,从而降低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 标签: 急诊诊治特征 主动脉夹层 误诊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合计3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其CT、MR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出现壁厚症状者共13例、结节型患者共10例、肿块患者共7例。CT影像学诊断主要特征为低密度;MR影像学诊断特征为TlWI序列上见低信号,T2WI序列上见高信号,DWI序列上随b升高信号增高。结论对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而言,行CT及MR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相应参考。

  • 标签: 胆囊癌 淋巴结 转移 CT MR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灰阶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发现483个淋巴结,采用灰阶超声评估其淋巴结的分区、形态、边界、淋巴门及内部回声。结果:①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2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66个;淋巴结转移率为31.3%。②217个转移性淋巴结经灰阶超声检查显示,143个淋巴结的最大径〉10mm,163个淋巴结纵横比(A/T)≤2,62个淋巴结边界不清;大部分淋巴门消失,其余偏心或狭窄;淋巴结内见微钙化的有56个,囊性变的有22个,内部高回声55个。③灰阶超声综合评价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92.9%,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25.8%、10.1%和25.3%,特异度分别为98.1%、99.2%和98.5%。④颈侧区与中央区淋巴结间的超声特征中微钙化、囊性变及高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评估指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颈侧区与中央区的转移性淋巴结灰阶超声特征间存在差异。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性淋巴结 灰阶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衰在老年患者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康复措施。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康复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67%,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存在明显的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烦躁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特征,需要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结合患者病情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降低心衰复发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慢性心衰 特征 护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针对其就诊原因、产生的并发症及用药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探究其临床治疗特点。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就诊原因包括肾功能衰竭、顽固性水肿及蛋白尿等,患者治疗前的主要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贫血、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感染及糖尿病心肌病等。治疗时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肾脏替代治疗。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就诊时多为严重肾病患者,肾代替疗法可以快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发病症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加强早期诊断与治疗,从而减少病死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临床治疗 治疗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性食管炎患者接受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雷尼替丁与莫沙必利治疗以及拉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结果实验组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P<0.05;2组不良反应几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性食管炎患者接受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可以较好促进其症状的改善,且不会将其不良反应几率增加。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兰索拉唑 莫沙必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流性食管炎患者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临床症状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一氧化氮(NO)水平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胸骨后灼痛、反酸、烧心感症状比例均比治疗前减少,但观察组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8周后NO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流性食管炎患者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降低NO水平,减少疾病复发。

  • 标签: 莫沙必利 雷贝拉唑钠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症状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PCI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搏治疗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PCI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搏治疗的患者50例,对其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有46例经积极的治疗护理后病情有显著好转,治疗有效率为92.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PCI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搏治疗的患者,如在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PIC治疗 主动脉球囊反搏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随着人们对非意外妊娠认识的增强,早孕检查方法灵敏度的提高以及药物流产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的早孕者选择尽早就诊,终止妊娠多在停经30~50d进行。现将我院一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人工流产术62例,终止妊娠中的实用价值进行探讨及分析如下。

  • 标签: 流产 人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一性根管治疗术和常规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实施根管治疗术治疗的患者1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一性根充组,各90例。分别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和一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9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性根管治疗术与常规根管治疗术疗效相同,但一性根管治疗周期短,椅旁操作时间少,再则镍钛螺旋器械、次氯酸钠和乙胺四乙酸(ETDA)等根管冲洗药物的正确应用,使激惹根尖产生疼痛的风险降低,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和时间,临床疗效较好,因此值得口腔医师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常规根管治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GuttaFlow?2常温流动牙胶用于后牙一性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颗后牙,其中前磨牙64颗,后磨牙60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前磨牙32颗,后磨牙30颗,进行一性根管充填。实验组以GuttaFlow?2常温流动牙胶及大锥度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以AHplus糊剂加牙胶尖冷侧压充填根管。比较两种充填方法操作耗时、术后反应率、根管充填质量。结果实验组充填耗时分别为前磨牙3~4min,磨牙组6~9min,对照组分别为前磨牙7~11min,后磨牙20~26min。实验组充填耗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率实验组为4.8%,对照组为1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充填质量实验组恰充率为95.1%,对照组为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GuttaFlow?2常温流动牙胶行根管充填操作简便,临床疗效优于牙胶冷侧压根管充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根管充填 流动牙胶 侧方加压
  • 简介:国际癌症基因组协作组(InternationalCancerGenomeConsortium.ICGC)第一工作会议于2008年11月15至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荷兰、新加坡、英国、美国(国家顺序按照英文首字母排列)的一百多位肿瘤学界与基因组学界的研究人员出席了会议。

  • 标签: 癌症基因组 学术研讨会 国际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大利亚 研究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整体护理在高龄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选取48例高龄流性食管炎患者入组,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分析,明显观察组患者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组间数据包括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结论高龄流性食管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高龄患者 整体护理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西沙必利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05月份--2018年03月份的109例流性食管炎展开治疗,同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联合组和单一组,其中联合组中55例,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西沙必利进行治疗;单一组54例则应用西沙比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改变情况。结果联合组中显效3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单一组组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4.07%。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单一组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分别治疗之前,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症状改善评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经过治疗后,联合组中患者的胃灼热、流以及胸骨后疼痛数据均显著低于单一组,数据间具有可比性,即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临床症状,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西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学龄前儿童咽喉流性疾病的RSI和RFS评分结果与诊断性治疗结果,探讨RSI及RFS量化评分在学龄前儿童咽喉流性疾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耳鼻喉科就诊,主诉包括声嘶、清嗓、咳嗽、咽异物感等症状的疑似咽喉流性疾病的3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2周以上的诊断性治疗。记录治疗前后RSI评分及RFS评分结果及疗效,去掉失访及不符合标准的病例共50名,全部患儿均排除近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病史。结果全部患儿治疗前RSI评分阳性率32%(16/50),RFS评分阳性率42%(21/50)。诊断性治疗显效及有效率76%(38/50)。RSI评分诊断灵敏度为36.84%(14/38),特异度为83.33%(10/12)。RFS评分诊断灵敏度为44.74%(17/38),特异度为66.67%(8/12)。治疗前后RSI及RFS评分总分有显著差异,少部分观察指标评分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FS及RSI量化评分法初步诊断学龄前儿童LPRD的能力稍差于成人。学龄前儿童LPRD症状及体征特点不同于成人,其临床症状轻,体征表现简单,RFS及RSI部分评分指标不但不能有效提供临床诊断价值,反而造成评分项目繁杂影响使用。尝试简化后的评分表有相对较好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学龄前儿童,反流症状指数量表,反流检查评分症状评分表,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