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林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15期
  • 机构: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句容212400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高依赖病房中气管切开神经重症患者行人工管理,对护理有效性的影响。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3.01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治疗的神经重症患者6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组,将30例接受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观察组,患者总数为30例,护理方案为人工管理,比对护理有效性。结果: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人工管理实施干预,利于减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风险,对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及促进其恢复起着积极意义。

  • 标签: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高依赖病房;人工气道管理;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不加温湿化治疗SARS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2例使用BIPAP呼吸机的SAR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实验组BIPAP呼吸机不加温湿化,对照组的BIPAP呼吸机加温湿化,观察两组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呼吸症状、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分压(PaO2)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呼吸症状、耐受时间、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提高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不加温湿化的BIPAP呼吸机较加温湿化BIPAP呼吸机对SARS患者的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机 不加温湿化 治疗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 简介:目的了解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危重呼吸病低氧血症的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危重呼吸病低氧血症新生儿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观察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前和治疗24h后患儿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pressureofcarbondioxide,PCO2),氧合指数(carterialoxygentension,PaO2/FiO2)和pH值。结果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新生儿PaO2、PCO2、PaO2/FiO2和pH值均优于正压通气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危重呼吸病低氧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做好通气压力调节,新生儿鼻部皮肤及黏膜的保护,预防呕吐等护理对保证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危重呼吸病 低氧血症 气道正压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慢性小儿哮喘患儿在治疗期间采取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 2018年 2月到 2020年 2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儿科中接受慢性小儿哮喘治疗的 6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 n=33)采取普通护理,观察组( n=33)采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肺功能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急诊和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肺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并发症发作、急诊和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比组( P< 0.05)。结论:慢性小儿哮喘患儿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降低患儿并发症发作、急诊次数,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 标签: 慢性小儿哮喘 舒适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节护理管理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正压通气的价值。方法:2019年5月-2021年4月本科接诊呼吸衰竭新生儿60名,都予以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细节护理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结果:,组间差异显著(P<0.0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正压通气中用细节护理管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

  • 标签: 新生儿呼吸衰竭 细节护理管理 并发症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文丘里氧疗温湿化技术(以下简称文丘里)运用于人工管理当中起到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这段期间中,在我院通过人工进行治疗患者共72例展开此次研究,通过随机方式进行患者分组,分成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在组内人数上,均为36例。对照组治疗时,结合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实现对呼吸的持续性湿化,实验组治疗时,结合文丘里,观察两组不同方式在运用时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中,在有效率,达到了77.78%,实验组中,在有效率,达到了97.22%,实验组更高。结果:对照组中,在有效率,达到了77.78%,实验组中,在有效率,达到了97.22%,实验组更高。时间,实验组更短,下降程度上,实验组更小,吸痰次数上,实验组更少。结论:人工管理在实施时,文丘里在临床当中的运用,能够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具有广泛应用以及推广的价值性。

  • 标签: 氧疗温湿化技术 人工气道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详细分析了综合肺康复疗法,并讨论此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病人气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100例2020年-2021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病人进行本次研究,将病人分组研究,A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方法,B组50例仅接受综合肺康复疗法。将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肺功能水平、炎症水平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水平分数之间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分数均发生较大改变,将治疗后两组分数对比,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病人使用综合肺康复疗法,病人的肺功能得到很大程度地改善,可减轻气炎症,具备临床应用以及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综合肺康复疗法 支气管哮喘 慢性持续期 气道炎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人工湿化护理对症状与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入样本20例,均为重症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人工湿化护理、常规护理干预,总结患者的症状指标(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黏膜受损、肺部感染、刺激性咳痰)。结果:实验组在症状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低,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重症 症状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在喉癌术后人工患者居家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喉癌术后人工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3人自愿签约配合健康管理作为观察组,不同意签约没有管理的63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平均分,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在喉癌术后人工患者居家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健康教育方案 喉癌术 人工气道 居家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中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本院于2021年2月到2022年6月时间段内诊治的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双盲法对患者进行处理,将其分成探讨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探讨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应用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负性情绪进行对比。结果:相比于探讨组,常规组患者临床指标较差;护理后常规组相比于探讨组患者负性情绪较为严重(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利于优化临床指标,对于缓解负性情绪也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集束化气道护理 机械通气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80例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观察组40例(微量泵湿化)和对照组40例(间歇性湿化),比较两组的湿化作用。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传统的湿化方法和微量泵内滴灌湿化方法,对重症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湿化护理,结果表明:微量泵的内滴灌湿化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作用,能较好地减轻病人的病情,有利于病人的健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不同湿化方式 重症气管切开患者 气道湿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中引入集束化护理管理取得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从2022年1月~2022年6月这段时间里收治的累计接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时间顺序作为基础,将其平均分为普通组、对比组,每组分别拥有40例病患。病患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普通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组病患则需要以此为基础落实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工作。在本次研究中,相关人员需要分别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呼吸机使用、ICU监护和住院治疗时长,以及接受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对比。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比组病患的呼吸机使用、ICU监护及住院治疗时长明显小于普通组(P<0.05),而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看来,对比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治疗中,集束化护理管理的应用能够明显压缩病患使用呼吸机以及ICU监护和住院疾病治疗的时长,并且在机械通气中病患不良反应发生也能够得到有效管控。

  • 标签: 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术后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的湿化护理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通气质量和最终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探析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人工中实施湿度管控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采用人工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湿化效果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湿度管控组在湿化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使用人工治疗时,采用湿度管控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临床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湿度管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用于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对预防肺部感染起到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1月至2022.1月收治的80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研究组接受集束化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分别护理后的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接受集束化管理,可起到良好的肺部感染预防效果,建议运用。

  • 标签: 肺癌手术患者 集束化气道管理 肺部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吸痰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吸痰专项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1)对照组继发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2) 护理前,两组患者 FEV1% Pred、FEV1/FVC 和 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3)观察组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气道吸痰护理 慢性阻塞性 肺部感染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神经外科重症治疗中应用湿度管控护理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月~12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74例,其中湿度管控护理37例为A组,40例常规护理为B组,比较湿化效果、预后情况。结果:湿化效果比较,A组良好率(94.59 %)高于B组(75.68 %)(P<0.05);预后情况比较,A组感染率(8.11 %)低于B组(21.62 %)(P<0.05)。结论:人工神经外科重症护理中湿度管控护理可改善湿化效果,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神经外科 湿度管控护理 人工气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的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所取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确定为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于神经外科ICU且建立人工的患者,共计70例,利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所用护理模式以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为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测定数值分别2.86%、20.00%,观察组较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所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建立人工的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具有突出效果,有利于降低损伤等症状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于五官科人工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五官科建立人工患者64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品管圈工作模式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五官科人工护理中,品管圈工作模式的实施能够显著优化护理效果,使患者预后更加理想。

  • 标签: 品管圈工作模式 五官科 人工气道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气道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全麻术后复苏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4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观察组,在全麻术后复苏期实施综合气道护理。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对照组,在全麻术后复苏期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呼吸并发症、躁动发生率、复苏室滞留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呼吸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气道护理能够减少大面积烧伤患者术后呼吸并发症和躁动的发生,加速患者复苏,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烧伤 气道护理 麻醉复苏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 降低 儿科 住院患儿 吸痰致粘膜损伤发生率 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 , 以“ 降低 住院患儿 吸痰致粘膜损伤发生率 ”为主题 , 开展品管圈活动 ,并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制定相应计划 。 设定目标,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最后进行检讨与改进。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 , 住院 患儿 吸痰致粘膜损伤发生率由 59.8% 下降至 19.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品管圈的应用可有效 降低 住院患儿 吸痰致粘膜损伤率 , 减轻患儿痛苦,提供无创吸痰操作,提高护患满意度。 【 关键词 】儿科;品管圈; 吸痰;粘膜损伤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