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脊柱外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术后深静脉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5月--2023年05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脊柱外伤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29)、研究组(n=29),其中常规组辅以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形成率、平均住院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深静脉形成率比常规组更低(P

  • 标签: 脊柱外伤 手术 综合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颈部外伤所致颈内静脉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A诊断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8例颈部外伤后颈部肿胀的患者作为实现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对患者行CTA又行DSA的结果展开探讨。结果从诊断检出率方面对比,行CT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行DS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组间无差异,没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DSA是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应用CTA诊断颈内静脉并肺动脉栓塞时,以诊断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越性,大大提高了颈内静脉并肺动脉栓塞疾病的检出率,可部分替代DSA诊断检查。

  • 标签: 颈部 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CTA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共开展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56例,针对发生深静脉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共1556例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结论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采取积极措施可预防深静脉形成。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全面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大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摘选2018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对电刺激所致家兔下腔静脉形成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使用电刺激伴狭窄法制备家兔下腔静脉模型,造模1h后,连续5天iv给予5、10、20mg/kg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sc给予100U/kg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最后一次给药1h后测定家兔出血时间和出血量,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浆,试剂盒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a)水平,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浆内凝血因子FIIa、FXa、FXIa、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因子TAT、活化蛋白C(APC)、组织性纤维溶酶激活剂(t-PA)、纤溶酶原(PLG)、尿激酶原(PROUK)、胰蛋白酶(Trypsin)、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取血栓,测定血栓湿质量、干质量以及基质量.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制各家兔贫、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以胶原(CG)、二磷酸腺苷二钠盐(ADP)和花生四烯酸钠(AA)为诱导剂,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血塞通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家兔iv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与模型组比较,血栓湿质量、干质量及基质量均显著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未出现明显增加,APTT、PT和TT也未出现明显变化;血浆内t-PA和6-keto-PGF1a水平显著增加,TXB2水平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血塞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具有良好的抑制下腔静脉作用,且无明显出血副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有关.

  • 标签: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家兔 下腔静脉血栓 纤溶活性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深静脉形成进行预防指导,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护理模式对结果进行调研。方法:针对600例神经科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对照组为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下的护理指导,对比深静脉的发生率。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在血液高凝状态发生率上,也以观察组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上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对于深静脉的预防性效果较好,可及早发现问题,阻滞血液的高凝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护理模式;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提供预见性护理服务对预防术后深静脉出现的效果。方法:本项研究选取对象68例均为我院2021年7月~2023年1月间接收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对上述患者实施分组,各组均34例,分别为提供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提供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结果:术前两组下肢静脉流速度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流速度均提升,但明显术后2周、4周时均为观察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发生几率及并发症总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预见性护理服务的提供可促进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流速度,规避深静脉的出现,以及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分级系统化预防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预防深静脉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2月-2023年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病人。按照计算机乱序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4,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4,早期分级系统化预防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干预下2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护理后,下肢静脉发生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14.7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分级系统化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病人深静脉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1例胰腺癌并发深静脉的病例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中药临床药师在肿瘤内科开展临床药学的切入点及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用药合理性、协助医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了全面的药学监护,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中西药联合 病例分析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子宫内膜癌老年患者并发下肢静脉临床治疗中的工作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在抗凝药物的选择、药物剂量调整方面向医师提出适当的建议,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改变和药物相互作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结果临床药师的部分建议被医师采纳,患者顺利完成抗凝治疗,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化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急性静脉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17年12月收录的关于NOAC治疗VT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症状性VTE复发率、全因病死率、大出血发生率或临床相关性非重大(CRNM)出血发生率.应用STATA13.1软件,采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的效应指标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9项RCT纳入本分析,包括27827例患者,涉及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等5种抗凝药物.质量评价结果显示,9项RCT中4项为低偏倚风险,2项为偏倚风险不确定,3项为高偏倚风险.网络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5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急性VTE患者之间症状性VTE复发率和全因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症状性VTE复发率及全因病死率方面,阿哌沙班(SUCRA:69.0%,77.1%)疗效最优的概率最高,其次为利伐沙班(SUCRA:60.7%,51.4%).在安全性方面,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显著低于达比加群酯和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比阿哌沙班:OR=2.36,95%CI:1.16-4.83;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2.64,95%CI:1.36-5.13);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1.67,95%CI:1.26-2.20;利伐沙班比阿哌沙班,OR=2.09,95%CI:1.59-2.74);达比加群酯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36,95%CI:1.01-1.84;利伐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71,95%CI:1.27-2.30).出血风险的SUCRA分析结果显示,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SUCRA:98.2%)可能最低,其次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依度沙班、华法林.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的�

  • 标签: 抗凝药 口服 静脉血栓栓塞 出血 网络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并归纳老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16例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通过抽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5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深静脉发生情况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发生率为1.7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07%,P<0.05,具有较高的对比价值;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21%,P<0.05,具有较高的对比价值。结论对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深静脉的发生几率,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凝血指标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0例2020年-2021年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他们术后是否患有深静脉来分成两组,一组是血栓组,另一组是非血栓组。检测这两组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指标,对比他们的结果,进行评价,探讨他们的应用价值。结果:本文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使用血凝仪和全血细胞技术分析仪进行检测,研究表明,检测血常规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凝血指标中的D-D可以预测是否患有深静脉。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可为预测是否发生深静脉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有益于病患身体的恢复,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血常规凝血指标对患者是否会形成深静脉提供应用价值,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凝血指标 神经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深静脉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心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下肢静脉、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发生率两组齐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降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深静脉并发症的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中采用集束化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此文将2020.1月--2021.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分析对象,遵照系统抽样原则予以分组,最终对比两组护理结局差异。结果:关于下肢周径、下肢血流、术前术后D二聚体、护理满意度方面所呈现的指标差异明显,二组更优于一组。结论:通过给予两组患者不同形式的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得以体现,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预防 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中采用集束化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此文将2020.1月--2021.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分析对象,遵照系统抽样原则予以分组,最终对比两组护理结局差异。结果:关于下肢周径、下肢血流、术前术后D二聚体、护理满意度方面所呈现的指标差异明显,二组更优于一组。结论:通过给予两组患者不同形式的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得以体现,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预防 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妇产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10月份至2022年10月份接诊的妇产科手术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4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的34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妇产科术后患者的深静脉栓塞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深静脉栓塞症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妇产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防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深静脉栓塞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预防护理 妇产科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
  • 简介:下肢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硬块形成,疼痛影响行走。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康复治疗 静脉系统 静脉瓣膜 皮肤表面 血管壁
  • 简介:目的评价龙发伤科七味片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形成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服用龙发伤科七味片和三七伤药片,于手术后第10日测量2组病例双侧大腿及小腿围的差值,行患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龙发伤科七味片组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形成的效果优于三七伤药片组,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发伤科七味片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形成效果满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龙发伤科七味片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烧伤患者静脉栓塞症(VTE)高危人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37例烧伤有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作为低分子肝素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预防静脉形成。2013年3月-2014年2月40例烧伤有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仅采取血栓预防方法,未采用任何防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及VT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Fib、PLT、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Fib、PLT、D-D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的Fib(2.83±0.90)g/L、PLT(259±30)×10-9/L、D-D(620±20)μg/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56±1.38)g/L、(150±41)×10-9/L、(1420±32)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未发生VTE;对照组患者中发生4例VTE,4例均为下肢静脉形成(DVT),其中1例同时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低分子肝素钙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及附近淤血、瘀斑现象。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第10天停止注射。其余未见有淤血、瘀斑、齿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以很好的改善烧伤后的高凝状态,尤其有增加血管内皮的抗血栓作用,对烧伤高危人群VTE的形成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烧伤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