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法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对等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跌倒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医学不断进步发展,心血管内科是临床中较为重要的科室,其收治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肌炎等。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病程相对较长,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如果不能合理控制病情还可能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来说,其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不了解疾病、治疗、用药中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人性化健康教育 心血管内科 压疮 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用精细化阶段式带教的效果。方法:研究随机挑选2022年至2023年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50名护生为对象,并根据实习带教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研究组实施精细化阶段式带教,比较实习教学效果。结果:带教前考核两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数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带教后再次考核评估,研究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且综合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带教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采取精细化阶段式带教方式可以帮助实习护生掌握心血管内科护理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 标签: 精细化阶段式带教 心血管内科 护理带教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的对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将这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阶段在本院接受临床诊断的70例正常健康者设置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空腹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顾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空腹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内皮功能呈负相关关系。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清胱抑素C 血管内皮功能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中经股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经股动脉行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8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动脉穿刺 围术期护理
  • 简介:1例58岁男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因"确诊肺腺鳞癌2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血常规和血生化正常,给予吉西他滨(1.8g,d1,d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0mg,d1-7)+卡铂(0.4g,d1),同时给予护肝、护胃和止吐等对症治疗。临床药师结合诊治指南并与医生积极沟通,应关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的使用剂量及疗程,同时在化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治疗期间,患者并未出现不适症状,嘱其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

  • 标签: 肺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超说明书使用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中经股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经股动脉行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8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动脉穿刺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将我院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42例足月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新生儿败血症并发DIC除应用常规治疗外,均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42例患儿中除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外,余38例均痊愈出院,治愈率90.48%.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强,副作用小,易于皮下吸收,在新生儿DIC早期使用,更方便,更安全,治愈率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新生儿败血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共4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指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指标、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对于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脑动脉瘤破裂 临床效果 预后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胎盘兰计数法分组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加入姜黄素后对H2O2诱导的ECV304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歧化物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变化.结果:姜黄素0~100μmol·L-1与H2O2500μmol·L-1同时作用5h,随姜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升高;25~100μmol·L-1姜黄素预先作用1h,再换为H2O2500μmol·L-1作用4h,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H2O2500μmol·L-1作用4h,再加入25~100μmol·L-1姜黄素作用1h,细胞存活率也升高.姜黄素对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同时作用组、H2O2先作用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姜黄素先作用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同时作用组、H2O2先作用组的SOD、NO、GR水平相对升高,MDA水平下降,姜黄素先作用组的SOD、NO、GR水平相对下降,MDA水平升高.结论:姜黄素对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有双重效应,即有保护效应也有细胞毒效应,与其作用时间点有关.

  • 标签: 姜黄素 ECV304 过氧化氢 细胞毒作用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规律及介入治疗策略。材料和方法收集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210例肝外供血型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5例;女性35例。对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中晚期肝癌的肝外供血分别是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75支(34.1%),右膈下动脉50支(22.7%),胃左动脉25支(11.4%),胃十二指肠动脉28支(12.7%),右肾上腺动脉30支(13.6%),右侧肋间动脉33支(15.0%),右侧腰动脉25支(11.4%),脾动脉2支(0.9%),胸廓内动脉3支(1.4%),右肾动脉1支(0.5%),中结肠动脉1支(0.5%),睾丸动脉1支(0.5%)。形成肝外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的原因较多,包括肿瘤直径,肿瘤在肝内的部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次数以及栓塞技术。结论中晚期肝癌的肝外供血发生率较高,了解中晚期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特点和形成机制,对肝癌肝外供血动脉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肝外动脉供血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观察2组降压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高于治疗前,ET-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C、TG、IL-6和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脂、抑制炎性因子,且安全可靠。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份医院接收的200例心血管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实验开始之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为93.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为72.3%,所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评估,可以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并且增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所以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风险评估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皂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两组均展开临床常规治疗,B组添加黄芪皂苷注射液治疗,并对比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用于肺栓塞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入 80 例病患分组研究,对照组 40 例给予一般治疗,研究组 40 例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血浆蛋白 C 及内皮素 -1 均更低( P < 0.05 )。 结论: 在肺栓塞抗凝治疗中采用利伐沙班可取得良好效果,应积极推广。

  • 标签: 利伐沙班 肺栓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基于SBAR的标准化交接班模式在心血管内科CCU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抽样选择1308例患者于龙岩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CCU住院的患者。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常规组(654例)和干预组(654例), 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交接班,干预组实施基于SBAR的标准化交接班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护士交接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护理交接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干预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CCU患者的护理中予以基于SBAR的标准化交接班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SBAR 标准化交接班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情况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的效果分析。方法:挑选本院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98例作为实验主体,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并对两组护理人员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干预措施,后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低,护理差错及患者投诉率较少,并且MBI各项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结论:通过给予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模式,有效纾解了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减少了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及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心血管内科 护理人员 工作倦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情况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的效果分析。方法:挑选本院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98例作为实验主体,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并对两组护理人员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干预措施,后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低,护理差错及患者投诉率较少,并且MBI各项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结论:通过给予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模式,有效纾解了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减少了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及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心血管内科 护理人员 工作倦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情况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的效果分析。方法:挑选本院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98例作为实验主体,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并对两组护理人员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干预措施,后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低,护理差错及患者投诉率较少,并且MBI各项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结论:通过给予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模式,有效纾解了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减少了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及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心血管内科 护理人员 工作倦怠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沉默对D-(-)-MTX/A549耐药细胞株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iRNA技术沉默D-(-)-MTX/A549耐药细胞株VEGF基因,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MMP-2mRNA,Westernblot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siRNA序列及阴性对照成功转染至D-(-)-MTX/A549后,VEGF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相比下降了2.2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表明转染成功。阴性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D-(-)-MTX/A549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值均〈0.05),D-(-)-MTX/A549耐药细胞MMP-2mRNA、p-ERK1/2的蛋白达也较阴性对照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抑制VEGF基因表达可以抑制D-(-)-MTX/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到MMP-2和p-ERK1/2信号通路。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氨蝶呤 耐药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