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曾以荒诞怪异的写作手法和惊世骇俗的性心理分析与描述引起诸多争议。但他在20世纪末推出的《美国牧歌》却标志着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的重大转变。他在该书中所表现出的新现实主义风格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这位后现代作家的另一面。通过系统分析指出,罗斯的这种变化既是由于社会文化各种权力关系的相互作用,也是他不断超越自我进行探索的结果。

  • 标签: 菲利普·罗斯 犹太文学 新现实主义 美国梦
  • 简介: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列里赫(Николай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Рерих,1874-1947)是世界著名的俄罗斯画家。

  • 标签: 俄罗斯 画作 历史 尼古拉
  • 简介:<正>1984年11月18日至21日在Paderborn附近的Willebadessen召开了第三届“现代汉语数学”大会。大会纲领是“汉语数学实践”。来自各大学、人民业余大学、中学以及其它一些举办汉语学习班的单位的五十一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国北京语言学院副院长周炳琦、一系系主任程棠出席了大会。

  • 标签: 现代汉语教学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数学实践 业余大学 汉语学习 系主任
  • 简介:中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研究会定于今年八月十日至十三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第二届年会(即第二届全国学术讨论会)。本届年会由研究会和上海同济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研究所联合举办。讨论的中心是有关联邦德同当前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并改选研究会理事会。

  • 标签: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上海 年会 中国 同济大学 学术讨论会
  • 简介:计算机制是决定社会救济标淮幅度的关键性因素,科学的计算机制依赖于对程序、价值、利益等维度复杂的取舍,传统被认为是立法机关的专属裁量界域,法院对结果仅具有限的审查权。德国联邦宪法法院2010年初"哈茨IV"案的判决既遵循了传统对结果的审慎审查,同时又对结果产生的计算机制进行了以恣意为切入点的实质性审查,并最终以实质性审查的结论推翻了先前合理性审查的结论,判决受到民众欢迎,但也引发了权力越界的争议。

  • 标签: 德国 “哈茨IV”法案 社会救助 审慎审查 恣意 反多数难题
  • 简介:本文意欲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弗罗斯特的乡村观,将其置于生态批评思想里人与自然的两种基本模式中考察,即阿卡迪亚模式和帝国主义模式,旨在说明弗罗斯特的乡村观兼具两种模式的特点,彰显了二者的缺点,是客观的、成熟的,同时也是矛盾的乡村观。它的矛盾预示了乡村的困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困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乡村 人与自然 生态批评 阿卡迪亚模式 帝国主义模式 矛盾性
  • 简介:古代罗斯最早一部编年史(летопись)汇编《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译成汉语是《往年纪事》,也译成《古史纪年》(此译本由王松亭博士译,李锡胤教授校)。“纪年”就是“记年代”、“记年份”,记录(或纪录)某年发生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或者出现有影响的自然现象等。

  • 标签: 罗斯 古代 结尾 史记 自然现象 历史事件
  • 简介:本文剖析奥地利现代作家霍夫曼斯塔尔创作于20世纪的两部舞剧,从性别关系、身体与语言作为表达媒介的差异、个人与命运的张力等角度探讨霍氏舞剧创作的特点和要旨,挖掘他借助重塑古希腊神话和传说所因袭固化的女性恒定特征,即好奇心。

  • 标签: 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 舞蹈 好奇心 暴力 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