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其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人地矛盾的加剧、自然经济的解体、灾荒的直接推力以及城乡收益位差的驱动等.剖析近代农民离村问题,可以深化对中国近代区域社会变迁与转型的认识.

  • 标签: 20~30年代 江苏 农民离村 社会原因
  • 简介:落架重修后的正定隆兴寺大悲阁自1999年国庆节重新对外开放以来,不少观众对修后的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的式样、层位高低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如外观三阁并立高大雄伟,但阁内空间却十分狭窄,远不能满足礼……

  • 标签: 正定隆兴寺 大悲阁 中国 名胜古迹 历史发展
  • 简介:关于甲午黄海海战北洋海军失利原因的解释,传统观点有所谓缺乏炮弹之说,在社会和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此说主要出自当时几个来华西人,即泰莱、赫德、汉纳根等人的相关说法。但笔者认为,此说大可怀疑,难以成立,是对失利原因的一种错误解释。

  • 标签: 北洋海军 黄海海战 失利原因 炮弹
  • 简介:本文把'天'和'神'分别放在中国和西方当时的语境中进行了考察,指出西方'君权神授'中的'神'是'超自然'的,而中国古代单独使用的'天'仍属于'自然哲学'范畴,因而不能从'天人感应'中推出'君权神授'的结论。

  • 标签: 中国发达 兼谈 发达原因
  • 简介:1936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继东征之后进行西征,以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西征军称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一军团担任左路,以红十五军团担任右路。6月,红十五军团解放了宁夏豫旺县(今同心县)大部分地区后,中共陕甘宁省委即时批准成立了豫旺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基础上,陕甘宁省委和西征红军总部遵照中共中央“帮助回族人民,建立独立政府”、“实行回民自决”的指示精神,在已开辟的固原。

  • 标签: 苏维埃政府 宁夏 红一方面军 中国 中共中央
  • 简介:本文围绕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问题的争论,分析了'外交战略论'、'地区危机论'和'经济帝国主义论'的偏颇得失。结合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具体背景和史实,文章着重探讨了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瓜分非洲的原因。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主要动力。这种需求既来自欧洲列强工业主义扩张的压力,也来自187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压力。此外,19世纪70年代欧洲大陆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流行和工业主义的进步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总之,帝国主义瓜分非洲这一历史事件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非洲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 欧洲列强 危机论 工业主义 历史事件
  • 简介: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前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社会性讽喻诗,充分展示了他“动言直笔书”而“不惧权豪怒”的直吏本色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后期,诗人又吟咏了相当数量的山水、田园间或有感伤情调的闲适诗,“独善其身”是这一时期诗作的主要表述倾向。白居易从“志在兼济”的入仕抱负到官场失意后的“独善其身”,不是简单的表象变化,而是诗人在重创之下屈而难伸的思想转换,“江州之贬”就是这种思想转换的界碑。

  • 标签: 白居易 “中隐”生活 中国 唐朝 生平事迹 思想转变
  • 简介: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统治下的广西被誉为中国的“模范省”.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但是,在新桂系统治下,20世纪30年代广西农村教育投入与现实严重失衡。文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当时农村社会的影响后得出结论:农村要想真正改变,必须实行一场根本的变革。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广西 农村教育
  • 简介:文章以青海省境内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为例,对藏传佛教主寺和属寺的传统称谓、主属寺关系中的几组模式、主属寺系统形成的内在原因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认为"教"和"人"的因素是其内在的原因或动力,这种内在因素与包括政治、经济等外在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为格鲁派主属寺关系在青海境内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藏传佛教 格鲁派 主寺 属寺
  • 简介:20世纪初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表露出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地方意识总体上是乡土社会在近代社会变迁方面的反映.地方意识的特点是爱国主义与本位主义、进步性与落后性、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交织在一起.总之,这些特点使得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对近代中国社会演进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 标签: 知识分子 地方意识 社会变迁
  • 简介:<正>亚洲象又称印度象,目前野生的亚洲象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及我国云南南部地区.我国除云南西双版纳以外,其它地区野生的亚洲象已经灭绝了.可是在古代,南自两广、云贵,北至中原地区,亚洲象都有广泛的分布.随着社会的发展,气候和生态的变化,再加上人类的大量捕杀,野生的亚洲象逐步从繁盛到衰退,以至在大部分地区绝灭了,先后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退居到岭南地区.现代仅生活在西双版纳一隅.象的这种盛衰变迁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界中气候、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象的盛衰过程,不但涉及到自然科学问题,也涉及到众多的社会科学问题;研究象的盛衰规律有助于探讨我国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古今气候、生态变迁等学术问题.故设此题目,试作论述.

  • 标签: 亚洲象 野象 历史气候 野生象 生态 犀角
  • 简介:<正>引言1004年,因澶渊之盟,契丹(辽,以下只称为契丹)和宋(北宋,以下只称为宋)进入和平关系。以后两国间保持了历史上少见的百年安定状态。但是,此间在边境附近也有过小规模的冲突,此外,两国间的和平关系也几度出现危机。这就是1040年代的增币交涉和本文所关注的1070年代的代北地界交涉(下文中所言地界交涉,即指1070年代的代北交涉)。通常把此次交涉称为"画界交涉",但本文则仍沿用史料中的用语称为"地界"。本文中所言代北地区,在下文中加以说明,因为此次交涉中争执地点与周边的界线是模糊的。

  • 标签: 契丹人 乙室部 澶渊之盟 宁化军 代北 《辽史》
  • 简介:“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政策转变未能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远离中国革命的斯大林,对瞬息万变的中国革命实际并不了解,所提出的政策转变,不符合中国实际。第二,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看法上,一直存在严重分歧,没有统一的意义.第三,陈独秀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自动放弃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一再妥协、退让。

  • 标签: “四·一二”政变 共产国际 中国 革命政策 政策转变
  • 简介:明清以来徽州地区的宗族保障日趋完善,本文着重探讨徽州宗族在医疗方面所建立的疾病预防、医疗(侧重在族医体制)和救助的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徽州宗族的长期延续,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族人身体的世代相续,故徽州宗族十分重视其医疗保障功能。这是徽州瘟疫发生次数较之毗邻的其他江南地区来得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族医制度与宗族的“显亲宁亲,儒医等耳”的价值观促进了新安医学的发展,成就了新安医学的辉煌。

  • 标签: 徽州 宗族 医疗保障 族医 新安医学
  • 简介:岭南瑶族的族内婚习俗由来已久。直至民国时期,广西大瑶山的某些瑶族族系依然用“鸡不拢鸭”的俗语来表达他们对族际通婚的态度,并通过“石牌制度”将族际通婚禁忌加以制度化。但近年来抽样调查数据和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却表明,大瑶山各民族之间的通婚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本文根据对问卷数据、深入访谈资料和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民族平等政策的实施、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的缩小是导致广西大瑶山瑶族的婚姻观念嬗变以及族际通婚现象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族际通婚 民族关系 广西金秀
  • 简介: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国语(文)教科书选录外国翻译作品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编辑者在这一事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为了启蒙救国,他们积极在国语(文)教科书中选录蕴含西方先进文化的外国翻译作品。另一方面,在选录外国翻译作品、积极进行启蒙救国的同时,近现代知识分子也实现了自己的"精英"身份认同。

  • 标签: 编辑者 身份认同 国语(文)教科书 外国翻译作品
  • 简介: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共生共荣的民族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壮族内部之间以及与汉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共生共荣民族关系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上各民族的团结传统是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各民族的团结乃至“四个模范”的形成,就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超越与发展。

  • 标签: 广西 民族团结 经验 原因
  • 简介:20世纪中国最大的社会变迁,莫过于1949年新旧政权的更迭。国民党遭到失败,退出大陆,共产党取得全国革命胜利,建立起新的政权。

  • 标签: 1949年 国民党 社会变迁 政治制度 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