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逐渐增加,实现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我国,实现“双”目标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本文围绕“双”目标,探讨了我国在风光电能源发展方面的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和措施,以推动我国风光电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 标签: 双碳目标 风光电能源 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火电厂的设施优化改造对于实现低环保至关重要。作为一个能源的供应大户,火电厂的排放量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火电厂设施的改造和优化,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低环保对火电厂设施优化改造和节能思路的研究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低碳环保 设施优化改造 节能思路
  • 简介:摘要:火电厂的设施优化改造对于实现低环保至关重要。作为一个能源的供应大户,火电厂的排放量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火电厂设施的改造和优化,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低环保对火电厂设施优化改造和节能思路的研究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低碳环保 设施优化改造 节能思路
  • 简介:基于铝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应用足迹方法列中国铝行业能源消耗和气体排放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2000-2009年中国铝行业足迹及相对世界总体状况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铝产品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每吨原生铝产品的足迹为9.31hm^2,其中初级生产过程足迹为7.69hm^2,约占总足迹的83%,尤以电力所致足迹份额相对更为显著。近10a中国铝行业足迹从2000年的2.60×10^7hm^2增加到2009年的1.21×10^8hm^2,且相对世界铝行业足迹比例逐年增大,成为中国铝行业发展劣势。在此基础£,提出了·些减排措施。

  • 标签: 环境学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可持续发展 铝行业 电力
  • 简介:为了探索单壁纳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LDH和GSH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WCNT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上升,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细胞内LD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100μg·mL^-1范围内其释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200μg·mL^-1剂量组,其释放有所减弱;而细胞内GS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200μg·mL^-1范围内其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说明,SWCNT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氧化损伤途径.

  • 标签: 单壁纳米碳管(SWCNT)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和人口快速增长,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温室效应、土地退化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限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并逐步将其纳入到环境保护政策中。在此过程中,排放权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工具,用于引导企业减少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基于生产理论分解分析的火电企业排放驱动因素与时变趋势,以供参考。

  • 标签: 生产理论 分解分析 火电企业 碳排放 时变趋势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纳米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本文在介绍了纳米球、石墨烯、碳纳米管3种纳米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纳米材料的水环境行为,重点综述了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现状,以及可能的致毒机制,并指出今后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理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 标签: 碳纳米材料 水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毒性机制
  • 简介: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卫星,TanSat)是依托于“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示范”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的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是继2009年日本GOSAT卫星。

  • 标签: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科学院 反演算法 国家科技部 导航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双能源时代背景下电力系统调度中的储能技术应用形式,希望能够对不同储能技术的特征进行分析,展示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不同环节的应用效果。同时,也通过思考如何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储能调度优化水平,希望能够真正达到电力系统的双目标,能够满足双能源时代下的电力系统调度要求。

  • 标签: 双碳能源时代 电力系统调度 储能技术
  • 简介: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将植被恢复阶段划分为演替前期、演替中期和演替后期,并测定每一演替阶段中0~10,10~20,20~30,30~40cm土层的土壤有机与全氮.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进行,各土层的土壤有机与全氮均显著增加(P〈0.05),具体表现为后期(土壤有机,全氮)〉中期(土壤有机,全氮)〉前期(土壤有机,全氮);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与全氮均显著减小(P〈0.05),具体表现为0~10cm土层(土壤有机,全氮)〉10~20cm土层(土壤有机,全氮)〉20~30cm土层(土壤有机,全氮)〉30~40cm土层(土壤有机,全氮).

  • 标签: 土壤有机碳 全氮 植被恢复 衡阳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火电厂的节能与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热效率优化的火电厂节能技术与减措施技术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投资与研发。现有技术与设备在不同火电厂的适用性不一。此外,火电厂的运行管理与技术人才培养也是综合应用的难点。因此,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与转化,提高技术与设备的适用性,加强火电厂的运行管理与人才培养。本文提出基于热效率优化的火电厂节能技术与减措施的综合应用策略,实现火电厂的绿色发展。

  • 标签: 火电厂 节能技术 减碳措施 热效率优化 综合应用
  • 简介:本文选取泥炭、生物质炭、木炭和活性炭4种含材料,结合以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Venerupis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的生物累积实验和Tenax连续萃取法,阐述不同质对沉积物中4种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底栖生物的累积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质的添加导致沉积物中菊酯类农药的快速脱附组分(Frap)降低,极慢速脱附组分(Fvs)增大,生物有效性降低,且4种质对Frap的影响有所不同,然而因为菊酯类农药的理化性质,Frap的差异并不显著。Tenax6h和24h的单点萃取组分与快速脱附组分相关性显著(P〈0.0001),基本可以代替完整的脱附动力学评价生物有效性,但是对于组成复杂,有机(OC)和黑炭(BC)含量高的沉积物进行研究评价时仍应注意由此产生的偏离。Tenax快速脱附组分与2种底栖生物累积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38,P〈0.0001),表明在OC和BC含量不同的沉积物中,Tenax萃取技术也可以预测菊酯类农药在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体内的累积量,进而为沉积物中HOCs的环境质量和相关水产品的质量评估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碳质 Tenax萃取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 简介:通过人工制备载带B[a]P的纳米(C)和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采用气管滴注染毒方式,以7.5mg·kg^-1(以体重计)的染毒剂量急性染毒大鼠,观察染毒24小时后载带B[a]P的纳米C/SiO2颗粒对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损伤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急性染毒后大鼠外周血中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指标的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染毒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表明纳米颗粒诱发机体发生了氧化应激反应.在急性染毒后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载带B[a]P的纳米SiO2组除外);载带B[a]P的纳米SiO2组肺泡灌洗液中GSH-PX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与单纯纳米SiO2组和B[a]P组比较显著降低。推测与抗氧化酶的一过性增高有关;载带B[a]P的纳米C组肺泡灌洗液T—SOD活力与其单纯纳米C组和单纯B[a]P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由此表明载带B[a]P的复合纳米C/SiO2颗粒在致机体氧化损伤效应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 标签: 纳米碳颗粒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苯并[A]芘 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