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含有L452R和T478K突变位点的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RBD)-破伤风类毒素蛋白(TT),表达后蛋白免疫小鼠以了解突变体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设计2对新型冠状病毒引物对RBD中的L452R和T478K进行突变,并将TT肽的核苷酸片段嵌入RBD中;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蛋白,借助离子柱层析技术纯化出目的蛋白,复性获得空间构象后通过ELISA、高效液相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等进行检定;免疫小鼠后ELISPOT检测其细胞免疫水平;用竞争法ELISA和活病毒中和试验评估其中和抗体对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突变株的抑制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新型冠状病毒RBD的L452R和T478K突变蛋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6 390。小鼠免疫后产生了特异性的细胞免疫,突变蛋白组刺激后产生的分泌IFN-γ的效应T细胞为(21.43±11.71)个斑点形成细胞/5×105个细胞,高于对照组(3.38±2.56)个斑点形成细胞/5×105个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17, P=0.003);同时产生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奥密克戎(BA.1)流行株的高滴度中和抗体,中和滴度几何平均数分别为3 012.28和1 086.12。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L452R和T478K突变蛋白对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奥密克戎(BA.1)流行株有效,为开发重组广谱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重组疫苗 受体结合域突变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并评估以该RBD蛋白作为抗原所制备的疫苗组合物的免疫原性。方法选取RBD蛋白并合成对应基因片段,将其构建至pPICZαA质粒,质粒经线性化转化后整合到毕赤酵母基因组中进行重组表达。Western blot和基于BLI(Biolayer Interferometry)技术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培养上清中RBD蛋白进行检测,筛选能够分泌表达RBD蛋白的单克隆菌株。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包括培养基的盐浓度调整和诱导条件优化(pH、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实现RBD蛋白的高效表达,并在小鼠体内评估其免疫原性。结果筛选获得重组RBD蛋白表达效果较好的RBD-X33单克隆菌株。通过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即采用HBSM培养基、诱导pH为6.5±0.3、诱导温度为22℃、诱导时间持续120 h,实现发酵收获上清中重组RBD的表达量达到240 mg/L。在小鼠免疫原性试验中,采用铝+CpG双佐剂系统吸附重组RBD蛋白的疫苗组合物能够激发小鼠产生2.7×106结合抗体滴度和726.8活病毒(野生型)中和抗体滴度。结论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能够高效表达重组RBD蛋白,且所表达的RBD蛋白能够有效激发动物产生免疫应答。本研究为基于RBD蛋白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刺突蛋白 受体结合域 毕赤酵母 重组蛋白疫苗 铝+CpG佐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群各个认知的特点。方法共335例患者入组,平均年龄(81.5±9.0)岁,其中认知能力正常者166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30例,痴呆患者39例。测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结合理论确定潜变量以及显变量数量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先观察总体老年人群量表内部结构,再将人群分为认知正常组与认知障碍组,建立测量模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计算数据的KMO值为0.762,量表测量的维度可以分为4个主要的潜变量:记忆力、视空间执行力、语言能力、注意力。总体数据结构方程模型CMIN值为44.039(P=0.168),总体模型及分组测量模型的指标均提示拟合良好。模型显示:视空间执行力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达0.742;语言能力则最小,路径系数仅0.091。潜变量注意力在分组后对记忆力、视空间执行力、语言能力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72比0.236、1.663比1.102、1.090比0.7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SEM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在总体上理解量表各个组分的作用,对量表的运用、解读都有帮助。

  • 标签: 结构方程模型 老年 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胱天蛋白酶募集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protein 9,CARD9)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相关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重症监护室122例脓毒症患者,将其中伴有肝损伤者设为肝损害组(66例),不伴肝损伤者设为对照组(60例)。采用TaqMan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ARD9基因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观察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计算其优势比(odds ratio,OR)。正态分布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χ2检验判断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损害组患者CARD9基因rs10781500位点的CC基因型分布明显增加(19与36,χ2=6.87,P=0.033),携带C等位基因的脓毒症患者诱发肝损伤的概率更大(OR=1.375,95% CI 1.024~1.846,P=0.023),CC基因型患者诱发肝损伤的风险更高(OR=2.696,95% CI 1.238~5.869,P=0.012)。肝损害组CC基因型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明显升高[310(213,648)U/L与187(114,304)U/L,Z=3.32,P=0.001和9(6,14)分与7(5,9)分,Z=2.49,P=0.013]。结论CARD9基因rs10781500位点多态性与脓毒症相关肝损伤有关,其C等位基因可能为易感基因。

  • 标签: 脓毒症 肝损伤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含有WW结构的泛素蛋白连接酶1(WWP1)相互作用蛋白,探讨WWP1和依托泊苷诱导蛋白24(EI24)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与WWP1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利用免疫共沉淀来进行相互作用验证。通过体内泛素化实验验证泛素连接酶WWP1与EI24酶和底物的关系。以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建立WWP1和EI24稳定过表达或敲低表达的肝癌细胞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WWP1和EI24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WWP1可以与底物EI24相互作用,并能够在体内将EI24泛素化降解。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或敲低表达的WWP1和EI24的肝癌细胞系HepG2。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WWP1可以降低内源EI24的蛋白水平,而敲低WWP1可以使EI24蛋白水平增加。细胞计数盒8(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在36 h时,WWP1过表达组和shWWP1组细胞的相对增殖活性分别为(347.00±8.15)%和(187.08±4.86)%,与对照组(270.33±15.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36 h时,EI24过表达组和shEI24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别为(183.75±8.11)%和(317.33±9.60)%,与对照组(270.33±15.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WWP1过表达组和shWWP1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52±7)个/视野、(76±4)个/视野和(19±3)个/视野,WWP1过表达组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增多(P<0.05),而敲低WWP1后细胞克隆形成较对照组减少(P<0.05)。对照组、EI24过表达组和shEI24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38±4)个/视野、(10±3)个/视野和(69±7)个/视野。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EI24使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减少(P<0.05),敲低EI24的表达使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增多(P<0.05)。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经过4周同等条件喂养后,对照组、WWP1过表达组和shWWP1组的裸鼠移植肿瘤体积分别为(1 400.00±43.71)mm3、(2 636.67±290.45)mm3和(642.17±36.00)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WP1过表达组和shWWP1组的裸鼠移植肿瘤重量分别为(1.23±0.08)g、(2.05±0.17)g和(0.88±0.09)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WP1过表达组细胞成瘤能力明显增强,shWWP1组成瘤能力明显减弱。对照组、EI24过表达组和shEI24组的裸鼠移植肿瘤体积分别为(1 245.17±93.10)mm3、(662.17±60.88)mm3和(1 986.67±226.7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I24过表达组和shEI24组的裸鼠移植肿瘤重量分别为(1.15±0.04) g、(0.85±0.02)g和(1.73±0.0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I24过表达组细胞成瘤能力明显减弱,shEI24组成瘤能力明显增强。结论WWP1可以靶向底物EI24进行泛素化降解,并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

  • 标签: WW结构域的泛素蛋白连接酶1 依托泊苷诱导蛋白24 肝肿瘤 泛素连接酶 蛋白降解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Ras相关家族蛋白1A(RASSF1A)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卵巢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及相对应的在位内膜组织和20例非EMS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中RASSF1A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37.78%(17/45)、60.00%(27/45)、85.0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36,P=0.001)。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5.56%(25/45)、33.33%(15/45)、0,三组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70,P=0.000)。异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增生期、分泌期分别为66.67%(14/21)、45.83%(11/24);在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增生期、分泌期分别为38.10%(8/21)、29.17%(7/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Ⅲ~Ⅳ期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Ⅱ期(χ2=5.940,P=0.015)。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表达水平与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r=-0.594、-0.577,P〈0.01)。结论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导致的基因转录沉默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评估在位内膜组织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可作为EMS的表观遗传学标志物,有助于EMS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甲基化 免疫组织化学 Ras相关域家族蛋白1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富含AT的结合1A(ARID1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BAF250a以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表达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卵巢浆液性肿瘤的97例患者肿瘤组织。其中,良性病变(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纤维腺瘤、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瘤)11例(对照组),交界性病变(AP)(非典型增生性浆液性肿瘤)21例,低级别浆液性癌(LC)35例,高级别浆液性癌(HC)30例(Ⅰ~Ⅳ期分别有5、7、9、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ARID1A mRNA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BAF250a蛋白表达量和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A125浓度。比较各组ARID1A基因、BAF250a蛋白及血清CA125表达差异,并分析HC组患者三者表达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P组、LC组、HC组患者肿瘤组织中ARID1A mRNA相对表达量、BAF250a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血清CA125浓度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7±0.02、0.68±0.03、0.42±0.04、0.29±0.14,F=3.753,P=0.008;1.33±0.11、0.81±0.11、0.51±0.11、0.39±0.11,F=10.753,P=0.001;(23.72±2.26)、(36.83±13.11)、(412.55±41.71)、(529.96±61.44)U/ml,F=10.440,P=0.00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对照组、AP组、LC组、HC组BAF250a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90.0%(10/11)、85.7%(18/21)、70.0%(21/35)、33.3%(10/30)。在HC组中,血清CA125浓度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加[Ⅰ~Ⅳ期分别为(461.33±23.18)、(483.51±41.21)、(507.78±33.41)、(543.19±47.82)U/ml,r=0.510,P=0.015],ARID1A mRNA、BAF250a蛋白相对表达量随临床分期增加而降低(Ⅰ~Ⅳ期分别为0.33±0.10、0.28±0.11、0.21±0.08、0.17±0.07,r=-0.329,P=0.030;3.83±0.13、3.08±0.16、2.61±0.18、2.07±0.13,r=-0.651,P=0.002)。结论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ARID1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BAF250a表达降低、CA125表达增高或可提示肿瘤恶变及侵袭度增高。

  • 标签: 卵巢肿瘤 基因,ARID1A 蛋白,BAF250a 糖类抗原125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统计2009年8月-2016年8月某市要求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司法鉴定案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0例涉嫌刑事类案件的案例,有484例为涉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案例;55例为无精神病者,61例为躁狂发作者,87例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227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51例为刑事责任不予评定,221例为无刑事责任能力,96例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116例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结论相关部位要将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防治工作大力加强,患者家属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管理,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精神病患者刑事案件。

  • 标签: 精神病 司法鉴定 刑事责任能力 鉴定案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样受体3(NLRP3)炎性小体是核苷结合样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激活产物IL-1β和IL-18可导致免疫细胞聚集并诱发后续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近年来NLRP3炎性小体备受关注,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其与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免疫功能及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和作为这些疾病治疗靶点的前景。

  • 标签: Nod信号接头蛋白质类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风湿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型凝集素9家族A成员(CLEC9A)在肝癌中的作用。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 (TCGA)数据库的泛癌转录组数据及临床数据,明确CLEC9A在泛癌中的差异表达,继而Kaplan-Meier分析CLEC9A的表达与泛癌的总生存期和疾病特异生存期的关系,并分析CLEC9A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验证CLEC9A在肝癌免疫微环境的作用。结果基于配对与非配对的泛癌及正常样本的差异基因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CLEC9A表达水平[0.183(0.069~0.338),0.187(0.076~0.405)]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CLEC9A表达水平[0.343(0.242~0.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表达CLEC9A的肝癌患者预后比低表达CLEC9A的肝癌患者较好,具有较低的临床分期,总体生存期[风险比(HR)=0.61,P<0.05]和疾病特异生存期(HR=0.54,P<0.05)均显著长于低表达CLEC9A的肝癌患者;CLEC9A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丰度正相关,高表达CLEC9A的肝癌患者CD8+T细胞(28.310±3.855比17.328±2.573)和Th1细胞(5.470±1.548比1.261±0.521)浸润较低表达CLEC9A的肝癌患者显著(t=2.370、2.577,P<0.05)。结论CLEC9A可能通过调节肝癌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而参与肝癌的进展,有望成为肝癌诊治过程中预测患者预后的参考标准和新型治疗靶标。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癌症基因组图谱 C型凝集素9家族A成员 肝癌 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6783-3p对胃癌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对照组)和miR-6783-3p模拟物(试验组)至胃癌BGC823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iR-6783-3p模拟物的转染效率。CCK-8法和划痕愈合试验分别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变化。microRNA.org、DIANA-microT在线工具对miR-6783-3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6783-3p的靶基因。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靶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6783-3p模拟物的BGC823细胞增殖能力明显被抑制(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BGC823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63.55±8.28)%、(28.79±6.2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BGC823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6783-3p的靶基因可能是Ⅲ型纤维连接蛋白蛋白1(FNDC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证实miR-6783-3p配合结合FNDC1 mRNA(P<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6783-3p模拟物的BGC823细胞中FNDC1基因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miR-6783-3p直接结合靶基因FNDC1,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 标签: miR-6783-3p 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1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傅里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不同屈光状态非青光眼青年人群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形态特征,探讨眼轴长度(AL)与GCC的变化规律。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基于AL纳入非高度近视94眼和高度近视62眼,使用OCT测量其黄斑区GCC厚度、上/下半区GCC(GCC-S/GCC-I)厚度、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并计算FLV与GLV比值(FGR)。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与AL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2组间各指标差异及界值。结果:线性回归结果示受试者GCC厚度(β=-0.698,P<0.001)、GCC-S厚度(β=-0.693,P<0.001)、GCC-I厚度(β=-0.672,P<0.001)随AL延长而下降;FLV不随AL变化而变化(β=0.115,P=0.155);GLV随AL延长而增高(β=0.346,P<0.001),FGR随AL延长而降低(β=-0.473,P<0.00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示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组间GCC厚度(t=7.398,P<0.001)、GCC-S厚度(t=7.313,P<0.001)、GCC-I厚度(t=7.022,P<0.001)、GLV(t=-3.482,P=0.001)及FGR(t=5.36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7,P=0.292)。AUCGCC为0.809(P<0.001),最佳界值99 μm;AUCGLV为0.689(P<0.001),最佳界值3.42;AUCFGR为0.711(P<0.001),最佳界值0.44;AUCFLV为0.546(P=0.330)。结论:OCT可观察不同屈光状态非青光眼青年人群GCC,平均GCC厚度、GCC-S厚度、GCC-I厚度、GLV和FGR随AL变化而发生改变。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病理学 高度近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F框WD40蛋白7(FBXW7)在胃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对细胞增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9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南阳中心医院经手术切除的154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材料,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BXW7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构建FBXW7过表达细胞株(FBXW7组)和对照细胞株(对照组)。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EMT标记分子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含基质胶的Transwell分析细胞的侵袭能力。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FBXW7蛋白表达水平(1.32±0.23)比较,肿瘤组织中FBXW7表达水平(0.52±0.12)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5)。与对照组(1.98±0.27)比较,FBXW7组细胞72 h增殖程度(1.21±0.1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5,P<0.05)。与对照组[(54.32±7.32)%]比较,FBXW7组细胞EdU阳性率[(20.98±4.8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1,P<0.05)。与对照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1(ZO-1)、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0.89±0.19、1.20±0.28、1.39±0.21、1.51±0.26)比较,FBXW7组细胞E-cadherin和ZO-1表达水平(1.98±0.27、2.59±0.31)显著增加,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0.40±0.11、0.53±0.19)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4、2.812、2.458、2.931,P<0.05)。与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52.69±20.14)个]比较,FBXW7组细胞侵袭数量[(81.44±12.10)个]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9,P<0.05)。结论FBXW7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参与了胃癌细胞的增殖和EMT。

  • 标签: 胃癌 F框WD40域蛋白7 增殖 上皮-间充质转化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缓解状态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特点。方法:分析24例不完全缓解状态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并与95例发病期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病程长,经济犯罪率高,现实动机为主,绝大部分被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结论:不完全缓解状态精神分裂症患者违法时具有与发病期精神分裂症违法不同的特点而多被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

  • 标签: 不完全缓解 精神分裂症 司法精神病鉴定
  • 简介:摘要: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司法医学鉴定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使用功能,通过将被鉴定人员肋骨部位扫描图转化为三维图像,促使鉴定人员更加直观、高效地了解伤情状况,为司法医学鉴定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的检测结果精确、可靠,将其应用到肋骨骨折司法医学鉴定工作中,有利于提高鉴定效率与工作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骨骨折司法医学鉴定中的诊断价值,提出了强化鉴定人员的专业能力、创新司法医学鉴定技术、完善鉴定结果复核机制等解决对策,能够充分发挥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司法医学鉴定中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 肋骨骨折 司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核受体结合SET结构蛋白2(NSD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3例乳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DM2蛋白以及NSD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MDM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9.90%(72/103),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0.68%(11/1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83,P<0.01),MDM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501、8.724、4.127、5.415,P<0.05)。NSD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1.85%(74/103),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1.65%(12/1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31,P<0.01),NSD2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 7.206、5.793、4.9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DM2蛋白以及NSD2蛋白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转移,检测MDM2以及NSD2有助于判价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胱天蛋白酶募集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protein 9,Card9)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及生长抑素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就诊的86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81名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查阅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核苷酸数据库,筛选Card9的10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apShot微测序法检测Card9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AP患者均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Card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P患者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指标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应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AP组患者Card9 rs10870077 C>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频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34,95% CI =1.011~3.700,P=0.046)。与CC基因型相比,Card9 rs10870077 C>G中重症AP患者生长抑素治疗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明显延长[(5.64±2.06)d与(3.76±1.23)d,t=2.98,P=0.006],Card9 rs10870077 C>G重症AP患者生长抑素治疗组住院时间增加[(13.25±5.31)d与(9.00±3.68)d,t=1.51,P=0.170]。结论Card9 rs10870077 C>G是AP的易感因素,与重症AP生长抑素临床疗效的个体差异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 基因多态性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针对纤维连接蛋白亚型胞外结构B(EDB-FN)的特异性分子探针18F-AlF-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聚乙二醇)4-ZD2(18F-AlF-NOTA-PEG4-ZD2),并进行体内外理化性质评价。方法通过Al18F一步螯合标记的方法制备18F-AlF-NOTA-PEG4-ZD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放化纯和体外稳定性,测定脂水分配系数(logP),并行细胞摄取实验[将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1×106/管)分为3组(各3管),分别为阳性组、抑制组和控制对照组]。取MDA-MB-231荷瘤裸鼠(n=3;实验组)行18F-AlF-NOTA-PEG4-ZD2 microPET显像(30、60、90和120 min),并与阻断组(n=3;注射NOTA-PEG4-ZD2后0.5 h再注射18F-AlF-NOTA-PEG4-ZD2)进行对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成功制备18F-AlF-NOTA-PEG4-ZD2,优化后的放化产率为(33.8±2.1)%(未行衰变校正,n=8),放化纯>96%;37 ℃放置120 min,18F-AlF-NOTA-PEG4-ZD2在人血清和PBS中的放化纯均>93%,体外稳定性好;产物比活度为(11.1±3.2) GBq/μmol;logP为-1.43±0.05。注射18F-AlF-NOTA-PEG4-ZD2后120 min,阳性组肿瘤细胞摄取为(1.77±0.28)百分加样活度(%AR)/106个细胞,抑制组细胞摄取为(0.76±0.07)%AR/106个细胞(t=4.30,P=0.032)。荷瘤裸鼠microPET显像示,18F-AlF-NOTA-PEG4-ZD2主要经肝肾代谢,注射后60 min实验组肿瘤摄取为(1.94±0.21)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注射后90 min肿瘤/肌肉比值为3.80±0.25;阻断组注射后60 min肿瘤摄取为(0.43±0.09) %ID/g(t=3.18,P=0.006)。结论18F-AlF-NOTA-PEG4-ZD2制备简单、标记率高、体外稳定性好,microPET显像肿瘤摄取和靶本比高,特异性良好,有较长的肿瘤滞留时间,在EDB-FN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纤连蛋白类 同位素标记 氟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乳腺肿瘤 肿瘤细胞,培养的 小鼠,裸
  • 简介:目的探讨80年代与90年代司法精神病鉴定变化的特点。方法对盐城市精神司法鉴定委员会鉴定技术组1980年至1999年鉴定的1111例案例,分为80年代组与90年代组进行比较。(80年代组198例,90年代组913例)。结果90年代组比80年代组:在鉴定诊断中,人格障碍减少,其它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中居第一位的为精神发育迟滞,分别占36.6%和33.8%;在法定能力评定中,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有所减少(P<0.05),性防卫能力评定中有所增加(P<0.05),两组中居第一位的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分别为70.4%和78.3%;在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中,完全责任能力在减少(P<0.05),而部分责任能力在增加(P<0.01),两组中居第一位的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分别占46.7%和56.1%;在鉴定案例类型中,盗窃案件增多(P<0.05),政治案件和流氓案件减少(P分别<0.05、<0.01)。结论司法精神病学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鉴定工作任重道远。

  • 标签: 刑事责任能力 定案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案例 盗窃案件 法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