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新生监护病房(NICU)新生出生正常新生听力筛查状况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儿科NICU新生201例为病例组,在其住院3-7d内予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均在出生后42d复查,仍没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再次复查。另选取同期出生正常的202例新生作为对照组,全部在生后42d予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复查。结果在出生后42d,NICU组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的检出率(59.70‰,39.80‰)均高于对照组单耳及双耳的未通过检出率(19.80‰,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207,P〈0.05;2χ=5.604,P〈0.05)。在出生后3个月时,NICU组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的检出率(34.83‰,34.83‰)也均高于对照组单耳及双耳的未通过检出率(4.95‰,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622,P〈0.05;2χ=4.622,P〈0.05)。结论NICU组新生听力筛查未通过率高于出生正常组新生,提示入住NICU的高危因素和(或)疾病因素可能会对新生听力功能产生损伤。儿科医生应重视NICU新生在出院前后的听力筛查工作,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 标签: NICU 新生儿 听力筛查 早期发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转运装置在新生急救转运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转运的150例新生为研究对象,按CRIB、转运距离分为观察组(携带转运装置,75例)、对照组(不携带转运装置,75例),比较两组新生的医疗操作、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实施了更多医疗操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自动出院率、转运病死率、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新生长途转运中,转运装置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助于救治患儿。

  • 标签: 新生儿 转运装置 急救转运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早期基本保健在新生卫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新生健康状况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的120名新生进行对照实验,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利用计算机打乱平均分为两组:干预1组(N=60,实施常规基本保健);干预2组(N=60,实施早期基本保健),并统计分析干预后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经统计,干预2组的新生基本指标(体温,体重增加情况,睡眠时间的波动情况)显著优于干预1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窒息、重度窒息、24h内肺炎及72h内住院)为3.33%,显著低于干预1组, P<0.05。结论:新生早期护理可以有效维持新生体温和睡眠时间的稳定,促进体重增加和护理满意度,保持新生健康值得促进。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基本保健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早期基本保健在新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60例新生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新生早期基本保健。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新生儿 基本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新生发生黄疸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 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出生新生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新生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5例新生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胎便指标以及临床其他指标情况。结果:新生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护理效果、胎便指标以及临床其他指标对比上差异明显(P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黄疸
  • 简介:摘要:新生黄疸是患儿常见的临床疾病。这是患儿代谢异常引起的高胆固醇水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症状。病毒性黄疸可以减轻,但病性黄疸应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以防止罹患脑化病,对患儿造成神经和心理伤害。早期干预黄疸新生护理、触觉护理、沐浴护理、软护理和营养,有效促进了蠕虫、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血液不足和高胆固醇的恢复。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肾脏患者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护理干预 黄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新生60例,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新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采用早期母乳喂养,对比两组新生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指标、黄疸情况。结果: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周头围增长、周上臀围增长、体质量增长情况高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黄疸异常率、高胆红素血症率、黄疸消退时间低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早期母乳喂养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母乳喂养 生长发育情况 黄疸消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引入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探讨适合我国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服务模式,降低新生死亡率、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健康。方法采用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实验组按照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2000例新生进行护理和保健,对照组采用传统新生保健模式对2000例新生进行护理和保健,观察新生Apgar评分、母乳喂养、脐带炎症及脱落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新生早期基本保健组与传统保健组相比,新生Apgar低评分率、脐带感染率更低,脐带脱落时间更短,新生第一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模式操作方便简单,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 体温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护理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早期基本保健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的120名新生进行对照实验,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利用计算机打乱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实施常规基本保健);观察组(N=60,实施早期基本保健),并统计分析干预后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经统计,观察组的新生基本指标(体温,体重增加情况,睡眠时间的波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窒息、重度窒息、24h内肺炎及72h内住院)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新生护理过程中,根据EENC指南进行早期基本保健,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如窒息等的发生,对新生的体温体重等变化情况改善较好,并且操作简单便捷,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基本保健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早期基本保健在新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遴选,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保健的新生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新生家属的自愿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一共100例。其中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新生则展开早期基本保健。比较两组新生体温变化、体重变化、睡眠时间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新生体温变化较低,体重变化优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浮动相对较小,纯母乳喂养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新生早期基本保健能够明显维持新生体温和睡眠时间,促进体重的增加,提高母乳喂养率,维护新生健康。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基本保健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护理对新生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出生的100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新生护理进行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脐部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脐部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新生脐部护理效果更好。结论:新生护理对新生脐部护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能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因此,在新生护理中,应该加强对新生脐部的护理,以提高脐部护理效果和保障新生的健康。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脐部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顺利生产的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新生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名新生。观察组新生全采用母乳喂养,而对照组婴儿则是采用部分母乳联合牛奶、糖水的混合喂养方式。随后,比较两组新生黄疸的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出现黄疸的比例为82.56%,对照组新生出现黄疸的比例为90.12%。显然,观察组的黄疸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纯母乳喂养能显著降低新生黄疸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新生儿早期 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大小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新生的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母亲有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新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直径将纳入患儿分为巨大血管瘤组(直径≥4 cm)和普通血管瘤组(直径<4 cm),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结局。结果共纳入35例,男13例(37.1%),剖宫产出生12例(34.3%),早产11例(31.4%),低出生体重、收入新生重症监护室各12例(34.3%),宫内窘迫、心脏扩大、血液学指标异常各7例(20.0%),需呼吸支持6例(17.1%),羊水增多、胎儿水肿各5例(14.3%),输血4例(11.4%),生后窒息3例(8.5%),颅脑损伤2例(5.7%),先天畸形2例(5.7%)。巨大血管瘤组15例,普通血管瘤组20例,巨大血管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羊水增多、宫内窘迫、收入新生重症监护室、胎儿水肿、心脏扩大、呼吸支持、血液指标异常、输血、死亡比例高于普通血管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合并巨大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会增加新生并发症发生风险,需加强围产期监测。

  • 标签: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婴儿,新生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纽约流行期间,对感染2019-nCoV孕妇分娩的新生进行筛查、管理及随访的情况。结果显示,通过对父母进行有效的围产期婴儿保护策略宣教,2019-nCoV核酸阳性母亲进行母婴同室及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疾病流行 疾病管理 婴儿,新生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孕妇行孕期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检并由专业营养师进行营养干预的产妇320例,作为试验组,取同期在我院定期产检未进行营养干预的产妇3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新生状况。结果试验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X2=3.9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新生出生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孕期营养干预有助于减少剖宫产率,更好的控制新生体重,能帮助改善妊娠结局新生出生质量。

  • 标签: 妊娠结局 新生儿 营养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房护理干预对产妇妊娠结局新生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10月——2023年5月期间于临床随机选定92名待分娩产妇,收集临床资料作为研究主体,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即常规组(46名)、实验组(46名)。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增加实施产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实验组新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结论:产妇经产房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健康,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 标签: 产房护理干预 产妇 妊娠结局 新生儿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阴道感染对妊娠结局新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早孕期在我院建档并规律产检至分娩的1200 例孕妇,所有孕妇分别在妊娠11-14周,妊娠28-30周,妊娠35-36周留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包括清洁度、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滴虫、假丝酵母菌等产前常规检查,其中3次检查结果≥2次显示阳性,或者妊娠35-36周结果阳性的为观察组,结果显示阳性≤1且非妊娠35-36周阳性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及对新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及会阴II-III度裂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产、羊水粪染及新生窒息的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产程中剖宫产发生率较对照组略高。结论:孕期进行积极筛查和治疗阴道感染,可以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阴道感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产房护理干预对产妇妊娠结局新生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分娩产妇主要于2023年1月-2024年2月参与本研究,应用随机法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产房护理干预)与研究组(优质产房护理干预)40例。观察指标:不良妊娠结局新生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1min与5min新生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产房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机率,提高新生健康水平。

  • 标签: 产房护理 妊娠结局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接收产妇94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7)镇痛时间为出现规律宫缩至第二产程,观察组(n=47)则采用持续镇痛分娩,对比两组产程情况以及分娩方式,对比产妇产后会阴修复时的疼痛(VAS)评分、产后2h出血量、泌乳时间、母乳喂养次数以及新生1min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以及第一产程镇痛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会阴修复VAS评分、产后2h出血量、泌乳时间分别小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次数大于对照组(P<0.05);新生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t=1.415)。结论:持续镇痛分娩对产程无明显影响,能改善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评分。

  • 标签: 产妇 持续镇痛分娩 分娩结局 新生儿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