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计算分形维数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植被恢复初期,土壤〉10mm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在0~20和20—40cm层次均较高,含量为331.4~525.6g/kg。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10—7、7~5、5~3、3~2、2—1mm粒级的团聚体绝对含量下降差异不明显。1~0.5、0.5-0.25和〈0.25mm小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植被恢复初期(7a)较高。2)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5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相对下降很快,恢复7a之后,大粒级土壤团聚体表现为上层含量比下层含量低的趋势。相对于干筛结果而言,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分布更为均匀、稳定,恢复7a之后的土壤〉0.25mm团聚体含量占到40%~50%,而〉5mm的土壤团聚体则占10%~23%。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由大的团块向小颗粒的土壤团聚体转换,粒径分布更为均匀,土壤结构逐渐改善。3)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表层2.75~2.86,表下层2.77—2.89,变化范围小,20~40cm土层的分形维数大于0~20cm,恢复植被可使土壤分形维数降低,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 标签: 土壤团聚体 分形维数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区
  • 简介:基于对豫西禹州和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中的遗迹化石组成与产状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不同颜色Zoophycos潜穴充填物中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取得成果如下:(1)灰白色充填物中δ~(13)C值较低,主要介于-2‰~-4‰之间;灰色充填物中δ^(13)C值大多在-0.8‰~-2‰之间。二者的V/(V+Ni)值均小于0.46,Ce/La值均小于1.5。反映其为富氧相,即氧化环境。(2)红褐色充填物中δ^(13)C值一般在-0.2‰~-0.9‰之间,V/(V+Ni)值大于0.46,反映其为贫氧相,即弱还原环境。(3)黑色充填物中δ^(13)C值最高,多数在0.2‰~1.6‰之间,Ce/La值大于1.8,反映其为厌氧相,即还原环境。综合分析上述特征,提出了3种古氧相(富氧相、贫氧相和厌氧相)的遗迹化石响应关系及其形成的沉积背景模式。这一研究成果可为精细分析豫西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提供直观的生物遗迹识别标志。

  • 标签: 遗迹化石 古氧相 沉积环境 下二叠统 太原组 豫西地区
  • 简介:利用辽宁省1981—2009年主要河流冻结和解冻日期观测资料,分析河流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封冻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辽宁省各流域河流平均冻结日期最早出现在11月3日,最晚在11月15日;河流平均解冻日期最早出现在3月15日,最晚在3月30日;平均封冻期为120~146d。1981—2009年河流冻结和解冻日期分别呈显著的推迟和提前趋势,封冻期呈显著减少趋势;冻结日期的早晚受11月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大,同年3月地面温度的升高对解冻日期的提前影响最大,封冻期的长短对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最为敏感。

  • 标签: 河冰 封冻期 气候变暖 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老年人支沟穴的中枢响应特征,探讨其与支沟穴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作用有无相关性。方法本试验把17例健康右利手受试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针刺左支沟穴组,对照组针刺左内关穴组。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技术,在分别针刺左支沟穴、左内关穴时进行大脑皮层区域扫描,同时与自身未针刺前的静息状态、同穴位贴皮电刺激状态进行对照。使用SPM8分析软件,根据一般线性模型方差分析(P〈0.05,簇〉50)得出相关激活区域。结果左支沟穴的对照序列中大脑皮层被激活:右侧前扣带回,两侧枕叶,两侧颞叶,两侧顶叶,辅助运动氏,楔前叶。左支沟穴的针刺序列中大脑皮层被激活:前扣带回,两侧颞叶,右侧顶叶,左侧额上回。左支沟穴的针刺序列与对照序列相比,显著激活区域有:左侧颞叶,右侧额中回。左内关穴的对照序列中大脑皮层被激活:两侧颞叶,右侧顶叶,右侧楔前叶,右侧枕叶,岛叶。左内关穴的针刺序列中大脑皮层被激活:两侧颞叶,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两侧顶叶,两侧枕叶。左内关穴的针刺序列与对照序列相比,显著激活区域有:两侧额中回,两侧额下回,右侧岛叶,右侧颞叶,右侧前额叶。结论针刺左支沟穴特异性激活左前扣带回,左额上回,左侧颞叶。这些区域和已知的功能性胃肠病的大脑响应区域具有一致性。支沟穴的便秘主治功能与大脑皮层的综合调控有关。

  • 标签: 针刺 支沟穴 老年性便秘 功能磁共振成像 边缘系统 前扣带回
  • 简介: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均匀分布的110个地面气象站的霜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和单相关分析法,对近40a河南省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的响应进行研究,并利用M-K法分析霜期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河南省平均无霜期为221.3d,纬度与初霜期(R=-0.806)和无霜期(R=-0.707)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终霜期(R=0.557)呈显著正相关;初霜期以2.6d/10a的速率呈明显推迟(P〈0.01),而终霜期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无霜期以4.7d/10a的速率呈明显延长(P〈0.01);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突变点均在1998年。从各地区看,初霜期在各地区呈明显推迟,豫西地区推迟趋势最大(3.5d/10a,P〈0.01);终霜期仅在豫西和豫南地区呈显著提前;除豫东地区外,无霜期在其余5个地区均呈明显延长,豫西地区延长趋势最大(7.7d/10a,P〈0.01)。从各观测站霜期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来看,初霜期显著推后、终霜期显著提前和无霜期明显延长的站点分布在豫西和豫南地区。河南省初霜期与10月、终霜期与3月气温因子相关性较大;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主要由气温升高引起的,其中平均最低气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导致无霜期延长。

  • 标签: 初霜期 终霜期 无霜期 突变 气候响应
  • 简介:气候变化对陆地水文系统有着重大影响。利用1955—2015年我国西北干旱区党河水库入库流量资料,结合下游敦煌站1951—2015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逐月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与R/S法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及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其未来可能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入库径流量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55—2015年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出现频率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入库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其线性增加率为0.16亿m^3·(10a)^-1,且这种增加趋势在未来变化中持续性极强;(2)1951—2015年,敦煌地区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显著升温和降水微弱增加的趋势在未来变化中持续性极强,且二者均发生突变,突变年前者是1997年前后,后者为1970年和1986年前后;(3)年入库径流量对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变化的响应分析发现,年均温度变化是导致党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是次要因素。

  • 标签: 党河水库 径流量 气候变化
  • 简介:摘要:石油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加大,因此就导致石油的储存量较少,生产测定技术可以对石油开采的过程进行一系列的数据支持,通过对于相关系数的了解,使石油开采的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加。鉴于此,本文对油田测井的分析与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油田开采 测井技术 分析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整体规划越来越科学,但是国家的发展依旧离不开对石油能源的使用,所以天然气、石油等能源的开展还需要进行优化和发展。油田的开发关系着后期石油具体开展情况,所以相应的水平测井和射孔技术有助于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并且结合环保技术,降低能源浪费情况,加快开采速度,并且在合理规划的情况下,能够满足相关行业对石油的需求,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行业生产速度的提高提供帮助。

  • 标签: 油田 浅层 水平测井 射孔技术
  • 简介:摘要: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油田生产测井技术在其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测井数据准确,可以为钻井内部提供数据,供油井内部技术人员根据参数分析流体质量及性质。生产测井技术,可以提高石油产量,同时改善石油开采现状,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对于行业有极大好处。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以及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油田测井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

  • 标签: 油田测井 石油开采 实际应用
  • 简介:摘要:在油田的开发生产过程中,油井的套管如果存在漏失,从漏失处有地层水进入油井,使油井含水突然迅速上升。套管漏失的表现方式有套管漏失和管外窜槽的现象。采油井和注水井的找漏是生产测井技术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怎样利用现有的测井的工艺和技术条件找到油水井的漏点位置和管外窜槽的位置,非常值得研究。

  • 标签: 管外窜槽 套管漏失 水驱效果 测井技术
  • 简介:填特种纸浆料的助滤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考查了助剂种类、用量、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定量特种纸浆料滤水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助滤系统,为3#CPAM+高支化PAM系统;然后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该系统的使用工艺条件,得出了实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发现,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因此,可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的编码值,CPAM用量、搅拌转速、反应时间、高支化PAM用量编码值的计算结果分别为0.3、1、-2.3、0.2,对应的真实值分别为0.016%、1000r/min、21s及0.032%,相应的比过滤阻力为6.9cm/g。

  • 标签: 高填纸 助滤剂 响应面法 中心组合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GLC并联电路很少见,但实践性很强。通过大量的数学运算.推导出三种模式下二阶响应的数学表达式,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从而弥补了通用教材中这方面内容的缺憾,使学生对GLC并联电路二阶响应有了全面的理解。

  • 标签: GLC 并联电路 二阶响应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针对勒索病毒的威胁,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与应急响应指南,以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完整性。对勒索病毒进行了概述。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制定勒索病毒的应急响应指南,包括检测与确认感染、隔离受感染设备、停止勒索软件的运行以及还原数据与系统。针对企业组织,提供了防范与应急计划的设计和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网络安全领域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参考。

  • 标签: 勒索病毒 网络安全 防范措施 应急响应 数据备份
  • 简介: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推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基于 大数据时代,给以往的城市规划以及发展带去了较大的冲击,但是同时也带去了机遇,对于丰富的基础数据以及先进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城市规划改革,创造更便捷的公众参与途径,能够推动城市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城市规划作用、现状,进而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响应

  • 标签: 大数据时代 城市规划 规划响应
  • 简介:摘要:房屋建筑应急响应与危机管理研究的意义在于确保建筑物安全、减少事故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关键问题和采用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危机管理策略,以应对房屋建筑发生的紧急情况和危机事件。

  • 标签: 房屋建筑 应急响应 危机管理 紧急情况
  • 简介:摘要:本文以南浔地区工业用户的历史负荷数据为研究对象,深度分析用电特性,结合历次需求侧响应情况进行用户静态分类,再利用马尔可夫链构建日间负荷动态转移概率矩阵分类,最后融入负荷曲线类型价值系数、峰谷差系数、电量规模系数、区域负荷相似系数,形成一套多维度需求响应用户资源价值模型。该模型评价结果对于日后合理选择用户进行限电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对后续需求响应业务的开展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 标签: 需求响应 负荷曲线 聚类分析 马尔可夫链 转移概率矩阵 峰谷差 电量规模
  • 简介:摘要现阶段海岛微电网被公认为是可以再生的能源,为了进一步优化配置海岛微电网,应充分考虑到负荷对海岛微电网的影响,对此,应结合微电网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海岛微电网的运行,以及综合分析优化配置所对应的分机数量,并对优化配置的算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调查负荷响应是否有应用的价值,在合理构建海岛微电网配置模型,以此,缓解海岛供电紧张的局面,从而高效率运用海岛微电网的电能。

  • 标签: 负荷响应 海岛微电网 优化配置
  • 简介:在分布动荷载、集中动荷载作用下,薄板的振动问题已在教科书中有所阐述.本文给出在动力偶作用下,薄板的运动微分方程及其动力响应.

  • 标签: 动力偶 振型函数 振型坐标 薄板 振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