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非特异男性生殖系统感染与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患者的病情,为其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注意饮食营养,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赤小豆或绿豆汤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高热、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应静脉补液以保证足够热量。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注意性生活卫生,不提倡洗盆浴,衣服要单独存放。炎症急性期可作冷敷,慢性期可作热敷。

  • 标签: 非特异性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抗原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特异诊断的皮肤、特异IGE检测的试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特异下腰痛(NLBP)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NLBP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心理测试,根据SAS得分将患者分为两组标准分≥50分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标准分<50分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之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LBP中焦虑障碍的发病率为27.55%,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疾病应对模式和患者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BP患者中存在较普遍的焦虑障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对NLBP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要注重从多方面切入。

  • 标签: 非特异性下腰痛 心理状况 相关因素
  • 简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自1971年问世以来,以敏感性高,特异强、操作简便、安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作为一种免疫诊断方法,常常会出现非特异问题,本文就非特异显色的原因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ELISA 非特异性 显色
  • 简介:目前使用的梅毒筛选试验是非特异检查,很多情况下可出现假阳性反应。目前使用的梅毒确定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和苍白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一旦感染几乎终身阳性,不能区别是否治愈或自愈。由于IgM抗体在病原体消灭后很快消失,测定梅毒特异IgM抗体可弥补以上二者的不足。开始人们试图将FTA-ABS试验中抗人IgG结合物换成抗人IgM结合物来检测梅毒特异IgM类抗体。由于血清中IgG类梅毒特异抗体较

  • 标签: 梅毒患者 抗体检测 苍白螺旋体 梅毒特异性抗体 结合物 特异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食物特异IgG抗体检测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但也存在争议。争议点主要集中于该检测是否适用于变态反应疾病诊断、有无明确临床意义、国际过敏指南中的相关描述、作用机理等问题。本文主要就上述问题展开阐述,对食物特异IgG抗体检测的临床适用性进行分析。

  • 标签: IgG抗体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湿疹与食物过敏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免疫酶技术检测138例婴儿湿疹患儿血清食物特异IgE.结果138例患儿中67例食物特异IgE升高,阳性率48.6%,阳性率高的食物依次是鸡蛋白45.2%、牛奶35.5%、鸡蛋黄25.0%、猪肉25.0%.避免进食食物特异IgE升高的食物后湿疹逐渐痊愈.结论食物过敏是婴儿湿疹的主要病因之一,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参与了婴儿湿疹的发病.

  • 标签: 婴儿 湿疹 血清 特异性IGE 食物过敏 荧光免疫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易罐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下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下背痛患者52例,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脊柱手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脊柱手法的基础上增加易罐疗法以牵伸腰背肌筋膜,易罐疗法每周治疗3次,每次间隔1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别为(13.50±1.42)分和(6.58±2.4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罐疗法可显著缓解CNLBP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筋膜松解术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易罐疗法
  • 作者: 冯渊 何成奇 杨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41 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41 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运动疗法在慢性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其作为慢性非特异腰痛(CNLBP)的一线疗法。本文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多种运动疗法在CNLBP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期望能为CNLBP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运动疗法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腰痛的疗效。方法慢性非特异腰痛患者62例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中频治疗治疗组加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进行目测类比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腰痛疗效显著。

  • 标签: 非特异性腰痛物理疗法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度普利尤单抗用于特异皮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68位特异皮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人和观察组3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观察组采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度普利尤单抗,特异性皮炎,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非特异腰痛患者实施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筋理论 毫针关刺法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非特异腰痛患者实施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筋理论 毫针关刺法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变应原皮下特异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specific immunotherapy,SC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变应原过敏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变态反应门诊,确诊为HDM诱发的变应性鼻炎并应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3年及以上标准化SCIT,且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共372例进行分析,年龄5~55岁、中位数年龄13岁、(19.4±14.7)岁;男性216例,女性156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14岁)和低龄组(≤14岁);根据过敏原数量将其分为单一过敏原组(仅对屋尘螨过敏的HDM组)和多重过敏原组(包含尘螨在内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多重过敏原组再分为HDM+1组、HDM+2组、HDM+3组、HDM+4及以上组。各组患者在治疗前(T0期)、接受SCIT治疗1年时(T1期)和3年时(T2期)建立档案,分析比较平均鼻炎症状评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评分(TNNSS)、视觉模拟评分(VAS)、总用药评分(TM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估此疗法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变应原谱、年龄对于SCIT疗效中各项评分的比较。记录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SCIT的安全性。各项评分均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和独立样本Kruskai-Wallis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选用Bonferroni校正;不良反应发生率及TNSS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时选用χ²检验和连续性校正法,进一步两两比较选用α分割法校正。结果372例患者SCIT治疗后T1期与T2期的TNSS、TNNSS、TMS、VAS、RQLQ评分均较T0期明显减少,T2期各项评分较T1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 vs T1期比较Z=-11.168、-4.786、-6.639、-13.012、-10.652;T0 vs T2期比较Z=-13.527、-8.746、-13.397、-14.477、-11.833;T1 vs T2期比较Z=-4.721、-4.604、-10.020、-7.180、-5.721;均P<0.05)。在T1期与T2期,与高龄组相比,低龄组TNSS、TNNSS、TMS、VAS、RQLQ评分均较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的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M低龄组=3.0、1.0、2.0、4.0、2.6,M高龄组=5.0、2.0、3.0、5.0、3.2;T2期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M低龄组=3.0、1.0、0、2.0、1.3,M高龄组=4.0、1.0、1.5、3.0、2.3;T1期的Z=-4.525、-5.830、-4.061、-3.608、-2.785;T2期的Z=-3.847、-4.055、-2.820、-2.998、-3.418;均P<0.05)。在T1期与T2期,单一组SCIT治疗后TNSS、VAS及RQLQ评分均低于多重组(T1期的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M单一组=4.0、4.0、2.6,M多重组=5.0、5.0、3.2;T2期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M单一组=3.0、2.0、1.4,M多重组=4.0、3.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的Z=-3.002、-2.092、-1.977;T2期的Z=-3.354、-2.469、-2.116;P均<0.05),T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期的评分中位数M单一组=2.0、M多重组=3.0,Z=-1.130;T2期的评分中位数M单一组=1.0、M多重组=1.0,Z=-1.544;均P>0.05)。进一步组内两两比较发现,T2期HDM组、HDM+1组、HDM+2组、HDM+3组TNSS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DM vs HDM+1比较χ2=0.277、HDM vs HDM+2比较χ2=0.785、HDM vs HDM+3比较χ2=0.075、HDM+1 vs HDM+2比较χ2=0.057、HDM+1 vs HDM+3比较χ2=0.019、HDM+2 vs HDM+3比较χ2=0.003;均P>0.005),改善率分别为92.5%、90.3%、89.1%及89.5%,而HDM+4及以上组TNSS改善率为60.9%,分别与HDM+4及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144、13.254、15.144、8.808;均P<0.005)。所有患者SCIT治疗注射期间发生局部不良反应122例,占总人数32.8%;局部不良反应共759针次(总注射针次15 336次),占比4.95%,大部分以注射部位肿胀、红晕、硬结、瘙痒为主,口服抗组胺药物或2 h内可自行缓解;其中有2例出现局部荨麻疹,每例各1次,口服抗组胺药物后1周内症状缓解;无严重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标准化SCIT对于AR患者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过敏原种类可能是SCIT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合并除屋尘螨以外的其他3种及3种以下过敏原的AR患者,SCIT疗效比较显著。

  • 标签: 尘螨科 鼻炎 免疫疗法 单一过敏 多重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兔抗长爪沙鼠免疫球蛋白G1(IgG1)和IgG2的特异多克隆抗体,并用于蛋白质免疫印迹(WB)和ELISA检测。方法利用质粒-大肠埃希菌系统分别高效表达密码子优化的长爪沙鼠免疫球蛋白IgG1和IgG2重链恒定域CH2和CH3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分离并纯化获得相应的兔多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后分别作为一抗应用于WB和作为二抗应用ELISA。结果IgG1和IgG2重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可高效表达并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I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4 800和21 200,与预期相符。其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可诱导兔产生相应的多克隆抗体,HRP标记后用于WB可以特异地识别重组蛋白长爪沙鼠IgG1-CH23和IgG2-CH23,用于ELISA能检测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长爪沙鼠后诱导产生的特异IgG抗体。结论成功制备了兔抗长爪沙鼠免疫球蛋白IgG1和IgG2的特异多克隆抗体,为长爪沙鼠特异抗体血清学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长爪沙鼠 蛋白质印迹免疫 酶联免疫吸附
  • 简介:为了解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菌丝抗原物质的识别特征及其在菌丝上的分布,利用免疫酶染色法(Immunoenzymeassay,IEA)对两株抗羊肚菌单克隆抗体(W8C9,C6A8)在羊肚菌菌丝上对应的特异结合靶点进行定位研究。初步确定了两株单克隆抗体对应的羊肚菌菌丝抗原在菌丝上的位置,并确定了W8C9、C6A8和兔多克隆抗体稀释后适合工作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0%、4.5%、4.0%。

  • 标签: 免疫酶染色法(IEA) 抗原靶位 羊肚菌 菌丝抗原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特异皮炎患者病变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模式,筛选调控关键基因。方法:自GEO数据库下载GSE107361数据集,使用Cibersort、WCGNA、Cytoscape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AD患儿病变组织DC浸润比值上升,肥大细胞浸润比值降低。DC浸润比值与CCL22、CXCL1表达量与呈正相关,与KRT19表达量呈负相关;肥大细胞浸润比值与CXCL1、CXCL8、GZMB等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CCL22、CXCL1、KRT19、CXCL8、GZMB等基因与儿童AD病变皮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比值相关。

  • 标签: []  特应性皮炎 儿童 免疫 趋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