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职务犯罪侦查管辖需要解决好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哪些侦查机关享有职务犯罪侦查权;二是职务犯罪侦查机关对哪些案件享有侦查权;三是如何处理职务犯罪侦查管辖权争议。三大法系主要国家一致明确了职务犯罪侦查的主导者为检察机关;将贪污贿赂、渎职侵权列为职务犯罪侦查的基本案件范围,对原案采取与职务犯罪本案一并管辖的原则,并且扩展到与外国官员和国际组织官员职务犯罪有关的案件;职务犯罪侦查管辖权冲突一般都采取非诉讼的方式,不提供救济途径,且处理结果一般也直接影响审判管辖权归属。

  • 标签: 职务犯罪 侦查管辖 检察机关 比较
  • 简介:监督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由上级检察机关进行侦查,由负责诉讼监督的检察机关进行侦查,(2)对诉讼监督功能和一体化的公诉功能没有直接贡献的职务犯罪侦查权

  • 标签: 侦查权重构 职务犯罪侦查权
  • 简介:近日,具有硕士学位的国企公司经理陈炜在经济活动中贪污公款520多万元、挪用公款4100多万元,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据悉,犯罪手段复杂、隐蔽和智能化,已经慢慢成为现在经济类犯罪的主要特征。

  • 标签: 职务犯罪 经济类犯罪 智能化 犯罪金额
  • 简介:一、当前职务犯罪的新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务犯罪也呈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标签: 职务犯罪 侦查工作 市场经济
  • 简介:金融职务犯罪的发生极大损害了储户、公司股东及金融机构本身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为构建良好的金融环境、维护法律的尊严,研究和防范金融职务犯罪已经刻不容缓。文章通过对当前金融系统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司法建议和对策,并且立足检察机关查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职能,就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提出相应建议。

  • 标签: 金融 职务犯罪 特点 预防
  • 简介:低龄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不良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及时、准确、合理的刑罚和其他非刑罚制裁措施能够有效增加低龄职务犯罪分子的犯罪成本,破除其侥幸冒险心理;严厉惩罚的震慑作用也能使其自我调节结构要素发挥作用,抑制弱化犯罪心理的形成,从而达到减少低龄职务犯罪的作用。

  • 标签: 低龄职务犯罪 犯罪心理形成 犯罪心理预防
  • 简介:原团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该县淋山河镇淋山河村村委会主任王子春,因怂恿其子王建军杀死了女婿龙作清,于1998年1月13日,被所在选区选民依法罢免了其县人大代表职务。王子春女婿龙作清,系团风县上巴河镇标云岗村村民。1997年4月7日,龙在2名村干部的陪同下,来到岳父家,欲接久住娘家的妻子回上巴河做结扎手术。王子春平时就嫌弃龙作清,又怕擅长缝纫手艺的女儿回家后,王家开办的缝纫店生意难做,便对女婿一行百般刁难。争执之下,王子春恼羞成怒,非要龙作清下跪并舔尽王吐在地上的浓痰不可,龙当然不从。于是王

  • 标签: 人大代表 罢免 人民代表大会 女婿 职务 选民
  • 简介:一项职务发明创造的完成,是职务发明人与其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职务发明人是职务发明创造得以产生的关键。因此,在立法中忽视职务发明人的利益,过于偏袒发明人所在单位的利益,将职务发明创造统归单位所有是不恰当的。笔者认为,建立职务发明创造归职务发明人与其单位共同所有的制度,允许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权利归属及利益分配,是切实保护双方当事人利益的有效方式。

  • 标签: 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人 共有制
  • 简介:近年来,职务犯罪主体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职务犯罪"59现象"已逐渐淡出,从2003年以来,三分院辖区两级检察院立案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主体年龄在35岁以下的比例高达30.04%,35岁以下干部已经成为新的职务犯罪的高发群体,应当引起党委政府的足够重视。为此,笔者试就"35现

  • 标签: 职务犯罪主体 国家工作人员 犯罪案件 对策建议 挪用公款 年轻化趋势
  • 简介:本文首先比较了中俄两国记者权利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着重对比分析了中俄在新闻记者职务权利的保障、限制和监管三个层面上的异同,以期能为今后我国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有效执行提供启示和借鉴。

  • 标签: 俄罗斯 权利 记者 职业
  • 简介:防治违法用地,杜绝越权批地,从供地源头治理腐败.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等,既是国土部门加强土地管理.防止乱占滥用土地以及土地资产流失的重要职能职责;又是国土部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和杜绝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内容和措施。

  • 标签: 土地管理 职务犯罪 腐败 国土资源部门 领导干部
  • 简介:职务侵占罪,从建国以来直到1995年2月,我国所有的刑事法律中都没有规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十条才将“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规定为单独的犯罪行为。1995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又将这种犯罪行为定名为“侵占罪”。至此,我国刑事法律有了侵占罪的明文规定。1997年10月l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

  • 标签: 职务侵占罪 研究与实践 新刑法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其他单位 利用职务之便
  • 简介:职务犯罪作为理论上的一类犯罪,历来备受社会关注。对中外职务犯罪立法进行比较、评析,并予以吸收借鉴,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立法,促进我国《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衔接,为有效惩治职务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 标签: 职务犯罪 立法比较 借鉴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社会关注 《刑法》
  • 简介:在新形势下,职务犯罪有日趋严重之势,并且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即年轻化、高官化、隐蔽化、巨额化、集团化和"廉洁"化.预防和控制职务犯罪,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首先是要加强教育,构筑反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发展党内民主,完善监督体系,以权利约束权利,并且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法.同时这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要彻底解决可谓任重而道远.

  • 标签: 职务犯罪 犯罪特点 预防对策 党内民主 思想政治教育 反腐倡廉工作
  • 简介:10月26日下午,应山西省襄垣县国税局、地税局的邀请,襄垣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魏国敏和分管预防工作的副检察长李宏斌参加了在县地税局召开的“襄垣县检察院、国税局、地税局关干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会议”。国地两税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职务犯罪预防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税收 副检察长 襄垣县 地税局
  • 简介:“利用职务之便”是贪污罪的法定的客观构成要件,用于表述行为人将公共财物占为己有的手段,但“利用职务之便”在法条中的表述并不明确,也不完整,其理解和适用必须结合法条关于“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描述。

  • 标签: 利用职务之便 客观构成要件 公共财物 非法占有 贪污罪 行为人